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西平乐桂江船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桂江特殊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平乐一带的桂江地貌特征多样,水资源优良,适于各种鱼类的生存;沿岸崇山峻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往来穿梭的船家们提供了饮食生活所需的丰富材料,这是船家饮食文化得以吸收、传承以及提升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桂江上的船家,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居住民俗,主要体现在:以船为家的蛋民居住风格;独特的船屋——风帆船的形状,造船材料的使用、行船前的饮食与言语忌讳,居住色调的选择,船家与伙计和睦共处等,这些独特的居住民俗特色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桂江船家生产、生活、宗教、审美、人际关系等多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探讨生活在桂江流域的桂江船家在居住、禁忌、审美等方面独特的民俗文化。意在唤起人们对-桂江船家文化的重视,进而关心桂江船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彭毅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14-16,21
饮食是无声的文化,它是一种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为社会整体所集体认同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汉阴饮食文化生成机制、饮食结构及类别、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展现了汉阴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接触越来越多,从饮食观念、饮食对象、烹制方法、宴会观念四个方面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比较,并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减少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6.
正从古至今饮食和人类生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国家、民族的饮食文化不仅能体现这个国家、民族的特征,也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趣的体现。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对其饮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对其进行探讨其实也就是从饮食的角度对日本文化进行探讨。一、日本的国家文化文化通常有高等和大众之分,高等文化往往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而大众文化则往往更加被人  相似文献   

7.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饮食版图,湖北饮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湖北饮食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曾经一度是整个南方饮食的旗帜,代表中国鱼米文化的最高境界。文章在研究湖北饮食文化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湖北饮食的鲜明特色,为中国饮食文化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现代饮食理念是希望通过提高日常饮食的营养、合理食用各种食物和均衡营养素的摄取来达到饮食健康的目的。在普通人的印象之中,日本料理的菜品通常是诸如关东煮这种味道单一的炖菜;刺身、寿司这种生食类菜品;又或是天妇罗这种油炸食品。事实上,在这些表象之下,日本料理所体现出的日本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与现代饮食观念不谋而合之处。日本料理作为中国大众广为接受的一类外国料理,其对外扩展和备受大家青睐的原因离不开料理本身的特色。日本料理中以生食、海产品、清淡以及乳制品为主的多种类饮食文化,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是蕴含了许多健康元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2.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材料、器具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湿润、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在饮食上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对贵州苗族传统物质和非物质饮食文化探析,析出了其传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空间格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由于受生存环境、民族文化乃或个体认知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活动往往呈现出多种文化形态。子弟书的作者众多,他们从不同的个体出发,看待世间万物的视角自有所不同,接触到的清代饮食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饮食文化就不同,这些不同恰好体现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民俗性、地域性等特征。在呈现这些饮食文化特性时,子弟书作者从文学话语、审美意象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架构,精准地反映了满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苏轼所创作的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词、文有很多,而他所创作的饮食诗文除了受到其本人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苏轼的饮食诗上承陶渊明饮食诗的艺术境界,下开北宋诗歌的新题材。本论文将苏轼的饮食诗文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分析,力图厘清苏轼本人对饮食的态度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孙波 《海外英语》2011,(12):279-281
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占据第一需要的地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出现不同,并且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该文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菜品命名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平乐当地居民和船家进行调查,指出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和桂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和桂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提出了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在桂江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桂江的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回坊在西安是一个标志性的区域,更是一种饮食符号,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美食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回坊饮食文化的区域影响力遍及坊上区域和坊外区域,但是在社会认同方面,回坊的饮食文化仍然存在着特色危机及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