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全球责任 刘北宪:见证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也面临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全球视野中,已不能将中国简单概括为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强大工业和科技资源,势必会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责任中体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责任,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9,(39):87-8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是一个时代的主张,今天,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中,中国式商业伦理又显示出独特的价值。2009年,在应对全球挑战的责任追求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开始了一次完美的握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大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是中国人民应尽的责任。中国历代领导人对此从来没有回避或含糊过。中国也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国家。但必须明确,中国所担负的国际责任同西方主张的“中国责任论”虽有吻合之处,但两者却有本质的区别,是不能等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11,(1):57-57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12月7日发布了“2009-2010英特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布的以社会创新为主旨的企业责任报告.总结了英特尔在过去一年中的企业责任业绩,  相似文献   

5.
一梁启超当年在谈到中国历史的研究时曾说过,根据中国的历史的发展,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个阶段。所谓“中国的中国”的研究阶段是指中国的先秦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I0019-I0019
“我们深信,在这个追求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时代里,一个致力于实现自身、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必然会广受到社会尊敬。”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裁周中枢在2009年10月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如是说。严格按照国际标准(GRI)编撰并经第三方(DNV)审验的高质量报告只是中国五矿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报告背后是中国五矿业已融入战略与运营的“珍惜有限,创造无限”责任理念,是“打造责任五矿 共铸美好未来”责任目标,是中国日益健全的责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组名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的报道,列举了一些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比如“伊朗人恨死美国人”“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等。对于这些误读,《国际先驱导报》评价说: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6,(36):44-47
继200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之后,《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将推出第二届“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在活动启动论坛上,媒体界、法律界及企业界代表围绕“舆论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理性、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I0016-I0017
中国的财富公益论坛 与众多探讨财富机会的论坛不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定位于“财富公益论坛”,它倡导“责任创造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聚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创新模式,推动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的普及,倡导政府、企业、学界、NGO组织和个人为完善中国的社会责任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王晨波  祝慧 《中国新闻周刊》2006,(8):I0001-I0002
“全球责任·共创和谐”,一方面表达了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一方面也呼吁相关的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重视和承担对发展中国家环境、生态、劳工方面的责任。这不仅是全球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要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杉 《报刊之友》2012,(10):17-19
媒介中心论助长了传者在文化和信息的霸权意识,信息控制者往往以“启蒙”的面目对知识、文化、信息进行垄断,进行人为地非完整地发布。同时,媒体依据自己的利益而非“真相”本身误读世界、伪造世界、编译世界,从而使“拟态世界”与“真实世界”产生鸿沟和差异,使活在两类世界里的受众无所适从,迷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角色。媒体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媒介不以“我即中心”的思维在社会上存在,而只是社会合力的一种,是社会成分的一类。这也要求媒介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责任,还具有文化传承的责任、社会环境监督的责任、劝服大众的责任、提供多方对话平台的责任、解惑去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10月9日召开的全球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他在谈到中国媒体应当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时更加明确地提出:媒体要“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怡 《中国广播》2012,(12):8-11
作为党和国家的盛事,十八大的召开,在牵动全国和世界眼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新闻大战。如何发挥媒体优势,向受众及时、真实、全面地呈现大会盛况,成为国内各主流媒体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挥“国家新闻广播”的优势特色,践行“以责任赢信任”的媒体理念,在这场报道战役中精彩纷呈。本文围绕中国之声的成功实践展开深入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正面报道中如何坚持创新,不断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王悦 《中国出版》2023,(18):53-57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建构基于“标识性概念”的叙事体系,对系统地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基于“标识性概念”的叙事体系需要回答的是“叙什么—为什么叙—如何叙”的问题,要在“纵”“横”交错的时空领域中把握基于标识性概念的叙事体系传播的内容优势,在“中”“外”交汇的国际视域中释放基于标识性概念的叙事体系传播的话语优势,在“宏”“微”相济的辩证观念中探寻基于标识性概念的叙事体系传播的方法优势,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彰显新时代中国参与世界发展和治理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承载着走向世界重要责任的新闻传媒,特别是电视的对外传播活动,在舆论宣传中的特殊地位受到高度重视。“充分运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采取联合行动,各方配合,把电视内宣和外宣、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和谐地结合起来,走‘电视大外宣’的路子”(刘习良,1994),已成为对外电视传播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雅克唱起了“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的高调,这对于多年来习惯听闻“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的西方人而言,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不管怎么样,他们实在难以接受雅克所谓的“中国统治论”。  相似文献   

17.
谈到“哈佛看中国”,它“在中国”的意义就不可小觑,因为在本土许多大众眼中,这种大洋彼岸的遥远凝视,似乎就代表着“美国看中国”,乃至于“世界看中国”。由张冠梓主编的《哈佛看中国: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以近70万字的篇幅,对于健在的哈佛大学共48位汉学家与中国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出这座世界学术名府“本色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18.
赵阳 《中国新闻周刊》2007,(8):I0004-I0004
一年前,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成功举办,提出了“全球责任·共创和谐”的主题,第一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2):10-11
<正>本书以“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中国新时代与‘大的历史时代’”“中国新时代诠释三个为什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走向振兴”“开辟人类走向现代化新道路”“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新方案”等七个具有前沿性、学理性和典型性的时代课题为切入点,以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独特的研究范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分析、精准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们深度依赖的舆论平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空前发展,但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低俗文化沉渣泛起,个别新闻媒体屡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指责。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入笔,剖析了当前传媒存在的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传媒应当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