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2.
“内外意识”在日语授受动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关系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繁杂的语法概念很容易导致用法上的混乱。然而,如果能够打破语法教学常规,从日本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考察授受关系,在教学中引入"内外意识"的概念,就能使授受关系显得简单明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减少学生对授受动词的误用。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日本社会的"内外文化"。这种"内外文化"最能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等。本文通过对日语语言中的人称代词、敬语及授受动词使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外」文化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内外文化的实质和对语言的影响,并提出日语教学中应不断融入日本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静苑 《考试周刊》2011,(45):75-77
本文借助"主观性"概念,分析日语被动句和授受表现形式,针对其反映出的日语主观性特点作分析,指出这两种语言现象蕴含了说话人对事态的主观认识。部分间接被动句暗含事态的发生使当事人"受损"的意识,授受动词指代内外关系,授受助动词暗含"受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日常交流中使用出错频率较高的词。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内外意识"是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在多年日语授受动词这一语法点的使用分析中,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内外意识"这一文化特点与其有机结合,使学生最大程度理解授受动词使用的基本原则,既减少误用,也对日本的内外意识文化加强了认识。  相似文献   

6.
徐香君 《考试周刊》2011,(47):98-99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授"是授予,"受"是接受。现代汉语无论谁给谁都用动词"给"来表示。日语共有7个授受动词,既有独立使用的时候,又有做补助动词的时候。且使用时既要考虑叙述者的立场,又要考虑授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学习者往往难以掌握。实践中发现学习者遇到相关的问题,容易误用。笔者认为只有认清叙述者的立场,把握好内外意识和恩惠意识,才能正确地使用授受动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现象总能反映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就日语授受动词而言,不单表示简单的授予与接受的关系,更反映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入理解这种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日语以及更顺畅的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本文拟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内外意识、上下意识三个方面对授受动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中表示不同人称和不同对象之间的授受关系,要用不同的授受动词.常用的授受动词有“さしあげゐげゐゐくださゐくれゐいただくもらぅ”这七个,它们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接续助词中“て”下面构成接受补助动词“てささあげゐてあげゐてやゐてくれてぃただく-てもらぅ”来表示动作的授受关系。这种表达是比较复杂的。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熟练并准确无误地使用授受动词.必须首先正确掌握其含义与文法。  相似文献   

10.
沈雯 《华章》2009,(21)
日语的授受关系对每一个日语学习者来讲都是一个难题.对于这种授受表达方式,日语中一共涉及到三大句型,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来表达就可以了.日语中的尊卑关系,内外关系也会影响授受动词的使用.本文对日语中的授受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就日语的"视点"问题着手,以期找出日语授受表达方式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4,(A0):95-96
在日语学习中,会碰到很多授受表达,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正确使用授受表达是个较难掌握的难题。日语的授受表达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日语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授受动词的基本用法,更要掌握其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恩惠意识的内涵。本文就授受表达与其恩惠意识展开讨论,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不仅是一种进行思考的工具,也是一种可以建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工具。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体现了该国家或民族人际交往方式的某些特点。本文拟从人称指示词,敬语表现,授受动词及寒暄语的使用等方面来探究日本人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语法上还是文化上,日语和汉语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日语人称代词的总数量要比汉语多,但是使用频率却远远低于汉语、日语的授受动词、被动句、谓语、敬语体系、行文结构以及汉日语言语法、句式的构造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这是与日本文化、日本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习惯密不可分的。在翻译活动中,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规律来指导翻译实践,超越语言原有的构造和含义,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文化特征等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翻译,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人称代词称谓语"我""你(您)""他(她)",基本上可以无差别地使用,且使用频率极高。与汉语相比,日语人称代词相对比较复杂,种类繁多而使用率低,并依据上下关系、亲疏和内外关系采用不同的人称代词。而且,日语人称代词经常省略。日语的学习必须要系统认识日语的人称代词,特别是需要系统掌握日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在日汉语言的表达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语的形容词概念在日语中对应为日语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日语的形容(动)词又可以分为属性形容(动)词和感情形容(动)词,其中感情形容(动)词在使用时受到人称的限制。与日语相反的是,汉语中的部分属性形容词也有类似对人称使用的限制功能。本文选取两种语言的部分形容词或形容动词,从词汇的主客观性的角度分析其对句中人称的限制作用,并将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很多语言一般都会使用人称代词来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相比之下,日语却不太使用“私”、“ちなた”等这样的人称代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那么,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在什么情况下会隐匿,又为什么隐匿呢?本文将从敬语、授受关系、被动语态等方面探讨日语人称代词的隐匿情况,并从表达恭敬、避免误会与重复、缓和语气等方面考察人称代词隐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的使用以及与相关敬语的联系备受众多专业人士的重视,对于初学者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授受关系动词所表达的不仅是一个授与受的动作趋向,更关系到人与人的亲疏观念、尊卑意识以及深埋在日本社会中的文化观念。用认知语言学的移动图式理论来分析授受关系动词所体现的方向性,对于减少学习者的语用失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授受关系句一直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遇到的难点之一。笔者翻阅了目前广泛用于日语教学的教材,发现大多数教材强调授受关系传递和敬语表达。笔者认为,因为没有从授受关系内部着手,因此在解决人称,省略等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时难于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