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因为悲悯,我们与  相似文献   

2.
悲悯情怀是沈从文作品的灵魂,是他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是超越血缘、高于同情的大爱,是对生命的感动,对弱者的尊重与心痛。而在他1956年返乡时写的一组散文里这种美丽的情愫消失了,其创作风格也由悲悯转向歌颂。究其原因一是社会时代的压力对作者的影响;二是写作对象自身的变异;三是个人经历、个人观念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对地球上的生物圈建立“悲悯”这样的理解模式,人类就不会盲目地自我崇拜和自我膨胀,也能对人类自身的缺点、过错有一种温柔的谅解。可是在我们的学生中缺失了这种可贵的情怀,导致缺失的这种情怀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通过语文课堂的有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等多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徐晓梅 《教育文汇》2013,(15):33-34
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小说教学引领学生养成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怀,播下善与爱的种子,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以善良之心去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才能读懂文学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自觉地以博爱之心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没有秘密。不管是出于对现实的密切关注,进行普世悲悯情怀与人道主义的文字表述与诉求,还是出于对生活的体悟和生命的沉思,将主体置于对立面加以审视与批判,周航"直接坦露、抒陈情怀",藉散文藉诗歌,流连窗外风景(《窗台》),丈量人生旅程(《可怕的旅程》),歌唱生命的阳光(《为何那般渴望雪》),反启时间的闸门(《倒流的河》),愿做长挂于生命枝头的青果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下文坛,鬼子正以一部部充满血性的小说树立起一座悲悯情怀的丰碑。鬼子小说最大的东西是对整个弱小人群的悲悯,对生命的悲悯。如何书写苦难是检验作家的一块灵石,鬼子在这方灵石的映射下熠熠发光。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能给读者心灵以重重的震撼,而震源则来自作家本人的悲悯情怀;其对众多偶然事件的凝注不断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他的小说在叙述层面密实粘稠,阅读时让人目不暇接很难释卷。  相似文献   

7.
象征是黄咏梅小说修辞的整体构思方式。黄咏梅的小说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超现实层面上,传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是从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刻画中升华出来的,高度意象化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黄咏梅小说修辞特有的诗意象征。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30多个鲜活的生命骤然离世。以后的几天里,有市民络绎到陈毅广场默哀并献上鲜花。有位老者流着眼泪对记者说:"多年轻的生命啊!"痛惜之情溢于言表。报上登了一篇题为《城市的表情》的报道,称这些市民为"爱心人士"。其实,与其说他们怀有"爱心",还不如说是一种"悲悯情怀"。悲悯就是悲伤、哀怜。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悲悯就是当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导语】"悲悯",就是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悯同情苦难中的众生。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而是指对苦难中的人甚至宇宙苍生不忽视、不轻视、不蔑视,相反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悲悯情怀是一种最高尚的胸怀,它宽广有度,平和慈悲,且不限一时一地一己,是与全人类、全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它也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的关怀,它能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  相似文献   

10.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笔者旨在探究一种适合于中职学生、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诗语文"。借此对中职学生实施"等待下的诗语文教育",点燃中职学生内心潜藏已久的灵性,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自觉、悲悯情怀和良性公知。  相似文献   

12.
布莱希特和罗大里分别是德国和意大利的世界著名作家。前者是20世纪上半期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后者是20世纪中期的童话作家。我把这两首至少从内容看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诗搁在一起,想说一说悲悯情怀对于孩子、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人向灾区、向贫困地区捐资捐物,其意义仔细想来也应有精神层面上的,它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培养某种互助精神。人的情怀结构中本来有悲悯的因素。同情,尤其在孩子那里,是一种天性。它像宝石一样,一生下来,就藏埋在孩子的心里。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做的是强化孩子的这种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史言喜 《文教资料》2008,(20):18-19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充溢悲悯,有着浓重的人文情怀.本文试从人文情怀角度对其小说文本结构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其小说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医生。毕淑敏的小说,浸透着一个医者的悲悯情怀与救渎意识,彰显着对生命的挚爱与思索。通过文学创作,毕淑敏将医者的情怀和作家的审美意识整合起来,为生命和脆弱心灵开出了一剂剂良方,也体现了作家坚守责任和痴情奉献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迟子建创作及其人生经历,找到迟子建早期小说中悲悯情怀的表征及其演变,另外从整体上把握迟子建早期小说对“悲悯情怀”的践行和坚守,并尝试从中发掘“悲悯情怀”推演出的种种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7.
作家声音     
<正>刘庆邦认为一个作家要有悲悯的情怀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日前做客石家庄市"燕赵讲坛",向市民讲解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他认为,作家生命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决定了其作品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刘庆邦说,作家的写作,是生命之树、生命之果、生命之诗、生命之歌、生命之舞,是一种灵魂形式。写了40多年小说的刘庆邦,回过头看这么多年的写作发现: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决定他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来。对于生命的质量,他认为,只有具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立意高远,托物言志,赋予了"苇"以新的内涵。苇有柔弱的美丽,正如《诗经》中柔美的女子。但柔弱的苇却在缺少生命之水的荒漠中顽强生存着,让人感叹任何弱小生命都有坚强的一面。作者先抑后扬,以悲悯情怀,写了苇在荒漠中生存之艰,然后笔锋一转,对植物中的"弱女子"心生敬佩。"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一个"敢"字,让苇生动鲜活起来,让人联想弱女子面对强权与  相似文献   

19.
王雷 《现代语文》2008,(2):38-39
宗教试图解决人生的痛苦以求解脱,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动力之一.作家白先勇并不信仰宗教,但他不排斥宗教,他选择了宗教情感的超越性,即俯视众生的悲悯情怀.文章以悲悯情怀为视角与切入点,一方面从白先勇的生存阅历与文化积淀论其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从他的小说出发进行主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莫言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虚构了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从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情怀直接导致了莫言对于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的焦虑,在这种焦虑中,既有宗教式的仁爱,也有对善恶界线的模糊。这种情怀在教育学角度上看,具有经验和教训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