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盈盈 《青年记者》2012,(17):16-17
2011年11月16日早上9时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了幼儿园校车与卡车相撞的恶性事件,造成21人遇难,43人受伤.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造成此次重大交通事故的幼儿园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严重违法超载是罪魁祸首.事发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立即组织开展抢救,并在国家政府的主导下,媒体在跟踪报道事件真相、事故原因、司法介人、思想教育、加强管理、制度技术、保证经费等各方面的情况过程中,公众、媒介和政府三个舆论调控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相辅相成的犄角之势.人们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应对现代危机事件中,公众、媒介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不同媒体在获取信息、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就此次事件的报道中各媒体间的互动性特点及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校车安全事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诱发校车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影响校车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人、车、路、环境和管理5个方面;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教育投入不足和计划生育等,并且推导出校车问题的产生路径,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刻吸取甘肃省校车群死群伤事件的惨痛教训,消除校车安全隐患,江西省广昌县教育局与公安、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广昌县校车进行"四不漏"检查,即"不漏一校、不漏一村、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校车及驾驶人进行逐一检查、逐一登记、逐一核对、逐一检验,逐台逐人  相似文献   

6.
梁旭日 《青年记者》2012,(31):48-49
得知获奖,感觉最多的是忐忑。想来想去,《跨区校车热折射择校暗潮》这篇报道做得比较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热闹的新闻事件面前,发现隐藏在新闻背后的新闻,展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当时,国内接连发生多起恶性学生校车事故,如何给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提供安全校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在这时,青岛首批"大鼻子"校车上路,并公布了规模较大的校车运营计划,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校车上路当天,我写了条消息。后来对这一事件跟踪观察后,发现运营企业出于利润  相似文献   

7.
鄢运欣 《大观周刊》2011,(39):86-86
作者针对校车安全管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甘肃省庆阳市校车撞车事件、由校车撞车事件引发我国校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起,全国“校车事故”屡有发生,集体伤亡人数众多,且都是幼儿和学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自2011年11月17日起至20日,凤凰网连续三天在首页要闻版以醒目的黑体字追踪报道甘肃校车事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治事件报道始终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媒体在传播法治理念、报道法治事件、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媒体在法治报道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热点法治事件在报道中偏离了客观、真实的轨道,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歪曲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文章将在叙事学的语境下,通过对热点法治事件报道的深入分析,从叙事视角、叙事立场、叙事语言、意识形态等角度探讨媒体在报道热点法治事件时应具备的技术和艺术,从而提升媒体法治新闻的叙事能力,为热点法治事件报道提供更好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属于典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媒体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比如社会冲突视角、结构-功能视角和符号互动视角等方面进行报道。但报道中媒体在批评、归因、反思的同时,忽视了心理高危群体的诉求。因此,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他们给予人文关怀,尽量阻断心理危机的爆发,避免事态恶化。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诸如"天津彭宇案"这样的争议性新闻事件不断出现。这样的事件大都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议论,已经成为新闻媒体须要涉及报道的领域。那么,如何做好争议性新闻的报道呢?新闻事件与媒体本身不应双方唱着"独角戏",媒体应该在争议事件中把握好自身定位于哪种立场。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舆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扮演着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者、组织者、评论者、伸张正义者等重要角色。做好争议性报道,首先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应始终保持着"把关人"这种身份来定位自己,绝对不能让媒体在争议新闻事件中定位的角色出现偏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5.
李文君 《大观周刊》2013,(4):306-306
校车是指学校(含幼儿园)、学校举办者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自备、承租的用于接送学生、幼儿的,按照固定的路线往返于学校与指定地点的客运车辆。在我国校车的发展是从 2000 年开始的,近几年由于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大众才逐渐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重要性。与校车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却不断增多,这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笨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视角,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关于"魏则西事件"的20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从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框架等5个方面23个类目对比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报道构架。此外,本研究也关注了两家媒体在不同时间点对该事件的报道数量走势,对其新闻标题制作了词频分析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其报道特征相异之处的主要原因,并为媒体如何报道此类舆情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底中日媒体聚焦的"毒饺子"事件,使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涉及我国的国际形象。在这一事件中,特别是面对来自国外对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的质疑,我国媒体在如何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充当平衡协调问题的公共角色等方面表现出色,使负面舆论发生逆转,扭转被动的局势,恢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名誉。"毒饺子"事件的危机报道为后续公共危机报道创立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能力与日俱增,突发的公共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广大媒体是公共事件的主要传播者,会对公共事件问题做出大量的报道。但是现阶段,有的媒体在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时,存在不专业、不具体、含有虚假成分、"博眼球"等问题,这样的报道一旦发出,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本文结合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流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的报道中,频频被国人质疑只会转发、煽情,而无实质上的信息,与国外媒体的逼问马来西亚政府获取重要信息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将马航失联事件发生一个月内的中外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在搜集信息的专业程度、访问专家的方式、新闻报道的侧重点、社交媒体信息利用及新闻真实性把关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和距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闻媒体中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工作的实际需要,将GIS与新闻应急报道业务结合,解决当前新闻应急报道业务中的痛点。对基于GIS的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对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9·3阅兵"新闻报道中应用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许多集成创新在媒体行业尚属首次,对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的工作管理模式、综合保障方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现代物联网式报道指挥中心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