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乾隆时期,在盛世的诗坛上,主流诗风皆称颂盛世太平,充溢着沈德潜格调说的阿谀取容之风及袁枚性灵说的粗鄙村率之习。而高密诗派的开创者李怀民作为盛世中沉寂在士人阶级底层的寒士诗人,其创作的“寒士诗”却独树一帜,表达了布衣寒士的不平之鸣。李怀民的“寒士诗”是寒士风格的颂赞之音,是乾隆盛世的不谐之音,是下层文人的凄苦之音,思想主题复杂,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唐诗中有一些涉及桃源的诗作,这些诗作,有反映仕与隐两全的处世之态,也有欲隐而不能充满向往的心态;其中也不乏对桃源持怀疑之态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在大唐盛世华丽外衣下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窥见唐代文人的心态历程。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中期儒家诗学体系之重建,是明清之际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汉族文人自发的文化反思的结果,而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使儒家诗学体系的重建与政教联系到了一起。文人对道统坚守中的人格独立追求,与政统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反映到文学中就是诗教与政教之间的矛盾。文人一方面充满为儒学元典引发的大济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一方面又面临着安身立命的困境,这种矛盾彷徨反映到文学中,变风、变雅由此而生,儒家诗学之复兴由此而终结。  相似文献   

5.
《玉山雅集图》和《水西清兴图》都是玉山文人为记录其雅集唱和所作之画,又以"诗画同体"的方式存在。但两图在诗画关系上的"题图模式"却不同:一是一时一地的一次性完成,一是非一时一地的非一次性完成。这种演变既是玉山文人面对时局压力对唱和方式做出的"权变"的调整,也关涉着时局变迁下玉山文人的心态演变。不同的心态下,不同的创作环境中,两图上的题诗在表现内容、情感基调、审美风格上也大不相同。两图"题图模式"的演变,蕴涵了深刻而复杂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晋中期,儒学受玄学冲击,形成儒道合流的发展趋向,促使文人心态发生转变:由追求功业转而功名。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仕与隐的双重变奏与宗经复古的文学风气。  相似文献   

7.
明初诗坛具有的重建正统诗教和接续元末反理学的宗唐之风等等易代特征,使得对李白的评述进一步成为诗学论争和创作实践的聚焦点。此时期以高启为代表的才子型诗人对李白诗歌的文学摹仿和展开的诗歌对话,既反映了明初士人在出世与入世相纠结的心态下对李白的重新解读,也通过实际的创作取舍倾向,进一步确立了李诗在汉魏到宋元之间的重要传承价值,亦为复古思潮下对李白所代表的盛唐诗歌的审美类型辨析提供了难得的文学接受样本。  相似文献   

8.
袁枚(1716-1798)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主盟乾嘉诗坛,为性灵诗派主将,其倡导的性灵说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其创作的散文与笔记小说于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思想上他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入俗而超俗,旧习未尽却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  相似文献   

9.
袁枚(1716-1798)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主盟乾嘉诗坛,为性灵诗派主将,其倡导的性灵说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其创作的散文与笔记小说于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思想上他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人俗而超俗,旧习未尽却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杰出的思想学术批评家。  相似文献   

10.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当他们充分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以后,便从内心真实地忘怀于世俗的权贵势利。考察元代文人的雅集之凤,对于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况,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灵,把握元代文人精神世界,就成为元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受中国传统诗学发愤著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时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抒发作者科场蹭蹬、知己难遇、去位巷处的忧愤之情。情感支配创作心态,进而表现为历史剧创作中题材选择的现实写照性与主旨表达的自喻性、补偿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不仅展示了历史剧作品所描写的既往历史,也反映了文人剧作者身处其中的当代史以及文人剧作者个人的命运史。  相似文献   

12.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3.
《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同为唐代重要诗歌总集。二集成书时间彼此衔接,形式体例一脉相承,诗学思想承而不同,但皆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史之精华所在。二集前分别有《叙/集论》、《序》两篇,通过二文的比较不但可管窥二书之中心诗学思想,而且可以把握安史之乱后,唐代诗坛所发生的变化。此二文分别从选诗目的和选诗标准两个方面反映出,历经安史之乱后,唐代诗人的创作心态已从豪迈豁达转变到幽微现实,具体作品的创作上也一改初唐、盛唐骨气刚健之风,变得更加看重那些音律辞采的玉清之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5.
吴镇是清代中期陇右著名诗人 ,其诗学理论有许多真知灼见 ,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吴镇论诗主张“性灵” ,也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他还受到“格调说”的影响 ,坚持“风雅”的诗教原则。更为重要的是 ,吴镇还继承司马迁、欧阳修等人“发愤著书”、“诗穷而后工”的思想 ,提出“穷乃工诗”的观点 ,同情下层文士 ,反对庙堂文人左右诗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云龙社考论     
云间、龙眠文人以其共同的诗学趣向联为云龙社,共同推动了明代第三次诗学复古高潮。各自又作为地方诗坛的主力,培育了桐城诗派与云间诗派、西陵诗派,对清初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瓯北诗话》是赵翼写于嘉庆年间的诗论著作。乾嘉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大一统的盛世气象。随着诗学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与文学思潮的转变,各个派别的诗学争论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尤其以王士祯为代表的神韵说,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说,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说和以袁枚、赵翼为代表的性灵说最甚。四大派别各执己见、胜负难分,形成清代诗坛独特的文学气象,也成就了《瓯北诗话》的创作和它当今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8.
《济北诗话》是日本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诗话著作,也是日本第一部以"诗话"为名的作品。作者虎关师炼,在日本五山时期便以诗文著称,被称为"五山文学之祖"。《济北诗话》中记述了虎关师炼对中国诗人、诗作以及诗论等方面的评述,当中鲜明地表现了其"诗言志""适理""雅正"等诗学观念。其诗学思想深受中国诗学思想的影响,但却也富含着其个人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诗人江闿在清初时期,名传江淮,为诗坛盟主王士祯之高弟,其诗歌受到当时诗坛大家的推崇。文章主要研究江闿的诗学思想,其诗学观大体表现为:第一,提倡脱去束缚,反对规唐模宋,主张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唐宋皆为师;第二,诗歌之本为性情和学问,提出诗歌"本于性情则真,本于学问则厚"的观点;第三,诗歌创作反对贵华而贱实,讲求敦厚而雄放的诗风。  相似文献   

20.
由于钱谦益以及钱穆两位学者时于刘基入明后诗歌成就评价不高的缘故,对于刘基文学研究中其入明后诗风及诗学思想的研究向来缺乏足够重视.刘基入明后诗歌创作占其诗歌总数六成以上,这些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主导风格并非其元末诗歌所表现出的雄奇苍深之诗风所能够概括,而是体现为一种鲜明的婉丽风格.这种风格是在刘基入明后创作心态转变及明初特殊的诗坛风气双重作用下酝酿而成的,较其入明前的作品,这一时期的诗作失却了元季对社会关注之广度,而凸显出对生命思考之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