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骥德撰写的《曲律》堪称是中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从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对《曲律》进行梳理,以此了解王骥德的曲学思想。一、"曲别是一家"的思想;二、对音律的重视;三、提倡人情,推崇"自然";四、雅俗兼顾,灵活变通;五、较为全面的戏曲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文学世家之一。清初重要的曲学典籍《南词新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托了整个沈氏家族在曲学上的实力而得以编著成的。该曲著收录了沈氏一门十几位曲家的作品,在曲学理论上也表现出家学传承的特点。沈氏家族数十住文人参与了这部曲著的修定,这些家族文化元素赋予了这部曲著比较明显的家族文化意味。这部曲学典籍或多或少可以使人窥见文化名门世家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并由此领略文化史上的这种“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的这部《诗论》中,作者对诗的节奏、音律、韵律等因素极为重视,他将诗歌起源、诗的本质等问题用音乐性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探讨,把音律节奏看作是组成诗歌思想情趣的天然特征且对其加以强调。本文从音律是诗歌的命脉、音律是区分诗与散文的重要标志以及音律的艺术功用这三方面简要的论述了音律节奏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象征着人们对高雅艺术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琴保持准确的音律、良好的音质和弹奏品质,是学习钢琴的最基本保证.钢琴保持准确的音律,能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妙的音乐;适当了解和掌握有关钢琴的保养知识,可以延长钢琴的使用寿命,如果长期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调修保养,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十几年甚至上百年.为使钢琴长...  相似文献   

5.
王诗瑶 《职大学报》2015,(2):118-121
"元以曲取士"的观点最早见于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臧懋循的《元曲选·序》中对它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并获得了明代部分曲学家的赞同。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官方著作否定了这个观点,后人也多认为"元以曲取士"是晚明文人要提高杂剧地位而做出的攀附言论,是一则历史流言。这种流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学革新与复古的进程、元杂剧文体上的特殊性和晚明曲学家们无奈心态的角度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该命题的流传,探讨相关原因也可以了解杂剧在明代的地位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华丽与朴实是相互对立的一组表现风格,它们在来自清散文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文从音律、词汇、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朱自清散文中这一组表现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重要词人,其词独标清丽,音律严谨,但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一.他没有专门的词学论著,但在其词序及<绝妙好词>上反映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数理音律形成和发展有四个阶段:均钟之律、三分损益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古人以音乐实践为基础,以数理原理为依据,发明了沿用至今的各种成熟的律制,为人类音律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九、狐步舞1.起源:美国。2.风格:平稳大方,流畅轻松,富有流动感。3.音乐节奏:4/4拍子,每分钟约28—34小节,音律是一强一弱,舞步的基本节奏是二慢二快,慢步占两拍,快步占一拍。4.学习要领:①狐步舞是一种用足跟平滑前进没有起伏的  相似文献   

10.
1 明朱权的《琼林雅韵》,成书于洪武三十一年,记录了元明之际,当北方话语音发生重大演变时,江南方言的实际语音情况,也是第一部南曲韵书。它为研究江南方言,特别是吴方言语音在近古时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据《琼林雅韵·序》,此书是据卓氏《中州韵》改订。《中州韵》一书,据赵荫棠先生考订,原名《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又叫《北腔韵类》,为元燕山人氏卓从之所撰。比较一  相似文献   

11.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语言里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固定词组或句子,是语言里的精华和难点。它一般都具有形象鲜明、音律和谐、言简意赅和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根据其特点来加以理解和翻译。而翻译又是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反映,故,不可忽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早期词谱多是从词选中派生而来,词谱有着许多明显的选本特征,词谱编订者常常抛开单纯说明格律的局限,在例词选择方面掺入风格化的内容,表现鲜明的词学观点,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一般而言,词谱在音律与调谱方面颇具适用性,但在阅读性方面比不上词选,而一旦词谱带有了些许选体特点,它就变得更为实用,影响面也会更广,这可能也是明清时期词谱编纂者的一个编选意图,体现了此一时期趋于实用主义的词体观念。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语具有音节优美,音律协调,言简意赅,结构工整,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特征。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英语习语审美体验的原理阐述和对英语习语审美体验的分析,提出了英语习语的审美特征。英语习语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域乐舞包括龟兹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及高昌乐舞等,由于其本身音律悦耳、舞姿优美,人们普遍喜爱,加之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皇帝的提倡,隋唐特别是在唐代在中原许多地区广为传播,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一带尤其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中国玉文化进行考古学、文化学、社会学、体育学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上有多处融合,主要表现在注重内在美德、倡导民族气节、追求质朴美、喜爱音律美、在意身份等级等方面。经过长期融合后,中国玉文化在尊敬祖先、构成汉字、重视道德、展现历史、追求和谐等方面能凸现中国文化特色。借助"金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在奖牌材质、文字图案、文学寓意、色彩名次、打造过程、精神内涵等方面,主动而巧妙实现了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在物质文化上的完美融合,而精神文化上的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姜夔在南宋被誉为词调音乐第一人,他精通音律,工于诗词,能弹琴、吹箫、作曲,姜夔的歌曲集《白石道人歌曲》中编制的自度曲高远清秀、文美雅致,艺术价值非常高,姜夔也因此成为南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传世曲谱词调的音乐家。文章通过分析姜夔词调特点,对其词调的“爱国”“清空”以及“凄婉”等特征和自度曲音乐风格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方言作为语言变体的一种分支,有其独一无二的音律,其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势必会成为一个影响因素,阻碍他们的言语习得,用迁移理论表示,即为负迁移影响。本文通过对客家方言以及英语语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出前者对后者产生负迁移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以降低此迁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语文素质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鉴赏能力等。文学、音乐、美术三者是相通的,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都精通画画或音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名传千古,他精通音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结合学校和班级特色,让特色在语  相似文献   

20.
毛文锡高才雅怀却身处乱世,不幸以《茶谱》和小词等文人“末技”留名后世。然毛文锡在词体始兴之时,自觉地将诗人之诗的传统带入到词中,深化了词的比兴寄托之意,丰富了词的题材和社会功能,形成了清丽疏越的词风,是花间词人中追求别调别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颇通音律,于词调多有改制或新创。按《钦定词谱》,以毛文锡词为正体10调,其中《赞成功》《接贤宾》《月宫春》3调《教坊记》未载,又一体8调;取毛文锡词句为词调别名3调,足见其对词体声律的创调定体之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