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文井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严文井先生,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我正担任老作家徐迟先生的工作助手,协助他编选<徐迟文集>,并帮助他查找一些写回忆录的资料.徐迟在回忆录里写到了两件与严文井有关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2.
严文井先生     
严文井先生走了。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我对严文井先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喜欢他的童话,也不仅因为景仰他的为人;我怀念严文井先生,还因为在我前进的路途上,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不止一次地给过我支持和鼓励。1978年夏天,我所在的研究室(国家出版局设在版本图书馆内的审读处)解散。老同志各自归口到原先所在的文化、新闻或出版机构,而我们一些从大学分配来还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则面临一个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个岔路口上,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因说来也很简单:还…  相似文献   

3.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友寄给我一本刘海燕的《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随便翻起竞再未放下而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4.
严文井先生的两本书徐鲁宗远从北京来信,说最近去看望了一次严文井先生。还提到,我们的一位朋友靳飞,正在帮严老编选散文集,靳飞还有意沿着他编《老舍谈人生》的思路,再编一本《严文井谈人生》。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严老的两本旧书。一本是1942年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童辰 《传媒》2002,(6):17-20
我和张胜友的谈话是在作家出版社他那间和一个普通编辑的办公室没有什么两样的屋子里进行的。就是在这间屋子里,他接待过近百家出版社的社长总编。 作家出版社为什么会成功? 从技术的层面上讲,不复杂。做出了一批好书,把书尽可能铺向每一个卖书的地方,尽可能多回款而获得利润。还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能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朱敏 《编辑学刊》2004,(6):51-54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一年后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该社社长职务.他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所藏甚丰,是继唐弢之后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收藏家.同时,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热衷于书话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等十余本散文集,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近二十本.此外,他还编有多种图书.在他的大量编著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藏书家和编辑家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他爱书、写书、编书,把自己的一颗心——一颗纯朴的、真诚的、执着追求的、无限深情的心,献给了书,献给了编辑工作,献给了文学事业。他把自己比喻为一颗小草,是领受过前辈作家雨露滋润,领受过先驱者启发、帮助而生长起来,期待着能够开出一朵朵小花来的小草。他,给了人芬芳,给了人勇气,给了人希望,给了人启示,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受到鼓励和支持。他埋首案前,勤奋笔耕,用自己的心温暖着他人的心,用智慧的火花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径。数十年如一日,他在编辑及文学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辛劳。——这就是作家兼编辑家的严文井同志。严文井,原名严文锦。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五日生。湖北武昌人。汉族。当代著名编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文艺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 《传媒》2001,(2):51-53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西蒋村.1962年他毕业于西安市三十四中学,此后曾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过基层文化工作.196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9.
一代学人胡绳同志,老成凋谢,不幸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我对这位尊敬的老社长和出版界的前辈,表示深深的悼念,现在写这篇短文来纪念他。 胡绳以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名重中外,其实他还是编辑出版家,对编辑出版工作也是有贡献的。早年他在上海从事文化工作,以后参加生活书店,做过几种刊物的编辑,先是《全民抗战》(三日刊)的编委,《读书月报》创刊不久,他又接任主编,并是《理论与现实》(季刊)的编委。40年代初,胡绳在香港担任过  相似文献   

10.
姜椿芳曾经对我说:"关在狱中七年,我想的就是,如果还能活着出去,一定要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 怎么他被关了七年!是因为历史上的问题吗?不,他的历史再清楚不过了,他本是常州人,父亲因为失业带着一家搬到哈尔滨,投奔大伯.家贫,他上不起大学,只在一个俄侨那儿学了两年俄文,以后就以俄文翻译和担任一些编辑出版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我赴美参加 ALA(美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回来,总有一种冲动,想写一写李华伟。李华伟博士1978年任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教育学院教授。在他近40年的图书馆生涯中,曾经发表过60多篇论文、出版了3本书,写过2本会议录,先后担任6种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他的《图书馆的世界观》(1991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九十年代图书馆的筹款指引》(与蓝里·博士合著,1992年由美国坚那位公司出版)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1996年台湾三民书局出版),在图书馆界影响很大。特别是《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一书,荟集了他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尤其是在中国大陆讲学的精髓,化了近5年时间才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书刊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2,(1):35-38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很长,从1907年在日本筹办文艺期刊《新生》算起,一直到1936年逝世前三天为曹靖华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序,整整30年。据不完全统计,鲁迅曾担任过18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并办过7个社团,编辑出版《未名丛书》、《乌合丛书》、《奴隶丛书》、《朝花文集》等,替别人“校订”、“校刊”的作品一百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西蒋村。1962年他毕业于西安市三十四中学,此后曾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过基层文化工作。196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为陕西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66年加入  相似文献   

14.
周文是文艺大众化和报纸大众化工作的一位杰出的开拓者。 1933年,在鲁迅的领导下,周文在“左联”工作时,就开始热心地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1937年,他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战协会和地下党组织的文艺领导工作。1940年,他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副主席。1943年,在晋绥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工作和担任吕粱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时,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周文又是一位报刊工作的老前辈。他先后负责编辑过好些报刊的文艺副刊,为很多报刊写过大量文  相似文献   

15.
徐鲁 《出版科学》2006,(4):15-17
我第一次见到严文井先生,是在十年前,1996年秋天.1996年前后,我正在协助徐迟先生编选<徐迟文集>,并帮助他查找一些写回忆录的资料.徐迟先生在回忆录里写到了两件与严文井先生有关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是严老的第一本童话集<南南同胡子伯伯>,是在1941年被人从延安带到重庆,由设在重庆的"美学出版社"印行的,当时徐迟先生也参与了美学出版社的编辑事务.二是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初露头角的青年诗人徐迟,在燕京大学英文系借读期间,悄悄地、却也是十分狂热地爱上了同系的一位美丽的女生--一位当时也已经有诗作发表的女诗人,她英文名字叫"玛格丽特",本名严文庄,是严文井先生的堂妹.  相似文献   

16.
1997年,我读到赵柏田当时写的一组随笔时,我的感觉是,他远离了我原先对他作品的印象的框架。或者说,他进入了时代的“随笔写作潮流”。我那时读到的赵柏田的这组随笔,后来收进了他的随笔集《我们居住的年代》,交由作家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 这册随笔集虽然写于9  相似文献   

17.
1 1955年10月,郭小川从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的职位上调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党组成员。在1956年10月至1960年2、3月间,他更担任了党组副书记。这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是邵荃麟,原来还有一个副书记是刘白羽。刘白羽实际上是中心人物。反右派斗争,正好发生在郭小川担任党组副书记期间。领导作家协会机关、作家协会所属各刊物、乃至文学界的反右派斗争,都是他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尽管他自己说,“反右斗争中,我是积极的,而且受了很大的教育。”((12)17)不过他  相似文献   

1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1,(4):113-119
失之交臂的遗憾——一些拟出而没出成的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要留好书在人间》,表示自己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给出版社赚多少钱,但是要努力让出版社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好书,以不辜负编辑出版这个"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几十年来,我和我们学林社的同志们也确实已经并且还在继续为此努力奋斗。在前面的《学林史话》中,  相似文献   

19.
叶至善在一篇回忆父亲叶圣陶的文章中说:“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叶圣陶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从1923年春进商务印书馆算起,直至1988年春逝世,叶圣陶在编辑出版这块土地上足足干了65年。在长长的编辑出版岁月中,叶圣陶满怀着对编辑出版事业的深挚热爱,编辑出版过《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等几十种刊物和  相似文献   

20.
一生献身编辑事业的翁永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期刊编辑界,许多人都知道翁永庆的名字,这不仅因为他担任过两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理事长,还因为他的学识和人品都给接触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虽然在翁老跟前工作过几年,但自知仅凭这一点难以把他准确而透彻地写出来,呈现给希望更多了解他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