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112-116
为提升学员对V2500航空发动机及APU的整体认识,对航空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开发了空客A320航空发动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系统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虚拟教学平台的设计原理和组成,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虚拟教学平台的实现方案。平台主要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三维软件Maya、Unity3D和VS2010综合开发工具,航空发动机三维模型采用.fbx格式,通过脚本语言C#实现对.fbx模型图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为提高手机组装车间的智能化程度与生产效率,基于自研产线仿真软件搭建虚拟车间.利用3D Max和Unity3D实现模型优化与厂房构建,嵌入Unity3D可执行程序至产线仿真软件框架中以实现视图优化;导入虚拟车间项目,通过物理车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解析实现模型驱动;最终基于原有产线仿真软件框架进行开发,实...  相似文献   

3.
基于民航发动机航线维护任务,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民航发动机增强现实移动端实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建模、增强现实三维实物识别及基于Android移动端的Unity3D人机交互脚本编辑等技术。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3D打印的发动机模型实物景象,识别成功后在发动机实物模型上叠加显示各类文字信息、粒子效果、维修方法,提示注意事项及维护拆装动作,以虚实叠加的增强信息呈现在学生视野中,以辅助学生学习认知民航发动机原理和结构,为民航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19,(4):22-28
针对基于部件级航空发动机动态建模过程中完整、准确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特性数据往往难以获取、建模时间长等现象,提出使用实验数据进行辨识建模的方法。为了建立航空发动机的动态模型,通过对某轻型飞机实验台的飞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使用BP神经网络对发动机重要参数进行建模,同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使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对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IPSO-BP网络建立的发动机模型精度和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虚拟零力矩点FZMP的在线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方法,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基础,建立仿人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开发了用于仿人机器人行走仿真的平台,实现了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建模,完成了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仿真.  相似文献   

6.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100-105
利用虚拟仿真平台3DVIA Studio,组合MAYA,3D MAX,CATIA,UG等软件,按照工程规范搭建了体感交互式航空发动机虚拟装配实验环境。建立了更符合人眼视觉规律的斜交视锥体摄像机模型,搭建了立体摄像机结构,并通过虚拟现实头盔参数的组合,设计出视觉交互模块,提供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此外,开发了Kinect体感设备、VR头盔陀螺仪及虚拟平台的数据传输模块,在可视化沉浸式虚拟环境中使用人的肢体语言对发动机进行虚拟装配实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卫星通信组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情况.基于该平台设计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利用Unity 3D建模、真实计算引擎等技术,实现了卫星通信空间段、地面段、星-地链路、通信系统的三维重现和仿真运行,还原了卫星通信整体设计过程.该平台能够使学生在逼真互动的真实场景中建立卫星通信的系统认识,避...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黄梅戏VR数字博物馆,以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为原型。首先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建立3D博物馆模型,然后采用Unity交互开发技术实现场景漫游、浏览互动和交互游戏,最后使用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技术实现沉浸式虚拟漫游。用户通过虚拟现实体验打破空间限制,身临其境感受黄梅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人们对黄梅戏的认知度,为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建模仿真。给出发动机总体结构图、高压压气机模型和整机模型,并进行了稳态共同工作点的求解,仿真结果与发动机实际性能数据相吻合。该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平台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需要,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学生对发动机运行过程及原理有更加直观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湖南省衡阳市石鼓书院的湖湘文化景区进行了虚拟再现。通过使用3ds MAX和Zbrush软件以及Unity3D游戏开发引擎,建设具有漫游和交互功能的景区虚拟旅游系统,其中重点对石鼓书院的禹碑亭长廊、石鼓书院大门、李忠公祠、武侯祠、大观楼和合江亭进行了详细的三维建模和Unity3D建筑可视化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19-123
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实体,采用发动机故障仿真建模、虚拟维修交互控制、三维模型转换与重构、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开发了发动机故障分析和诊断综合训练系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实装和模拟器相配合的发动机维修训练模式。该系统实现了涡扇发动机状态与故障参数变化的光电模拟、故障分析与诊断排除模拟训练,有效缩短了涡扇发动机维护与故障诊断培训时间,减少了培训层次,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发动机机型和发动机装配与修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了仿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Cortona3D航空发动机虚拟装配培训实验平台,提出了实验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即时、动态、交互的认知形式,该虚拟装配培训实验平台可以让教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几届学生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3D打印技术不断普及,但传统学习渠道具有一定局限性,且3D打印设备价格昂贵,现场操作也存在一定安全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一个3D打印体验系统。该系统采用UG对设备建模,Blender对模型进行渲染,通过Unity3D三维引擎开发平台完成虚拟场景构建,并通过SteamVR实现虚拟现实装备HTC Vive与虚拟场景交互。经过虚拟3D打印模型测试,系统可稳定运行,提供了一个直观、安全、高效的3D打印体验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以虚拟现实开发为基础的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船厂三维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建模规范,使用虚拟现实软件Unity 3D进行船舶制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功能开发,在PC端发布系统并应用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船舶制造教学、培训工作,实现船厂第一人称视角虚拟漫游、装配流程交互仿真、制造工艺流程虚拟仿真,解决大型结构物制造教学及工程应用规划问题。将潮流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工程技术类教学中,使得教学培训在某程度上焕然一新,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增加知识认知程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航空伺服高度表的工作原理、工艺结构、维修规范与标准,建立了虚拟仿真系统和实物测量系统组成的半实物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系统建立航空伺服高度表的仿真数学模型、仿真电路、测试与排故模型、虚拟操作人机界面;实物测量系统将仿真电路测试点信号转换为真实电压信号。该平台可进行虚拟操作与真实测量相结合的电路级测试与排故工程训练,为航空电子实训教学设备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3DsMax创建城市三维模型,再利用Unity3D搭建虚拟漫游平台,开发并完成城市虚拟漫游系统.从需求分析入手,并通过实地拍摄、实地考察,结合数据进行三维场景的建模,设置交互功能、漫游功能及碰撞检测等.通过三维虚拟漫游的形式展现城市景观,丰富视觉体验,全新、活力地展现城市的形象.详细阐述了虚拟漫游的需求分析、设计、搭建的过程,并对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到实验对象、场地等条件限制,一些工科专业的产品拆装实验很难达到实验要求,为此提出一种使用虚拟仿真实现机电产品拆装实验的方法。该方法基于Unity3D搭建三维可视化交互场景的方法,以常见的4种机电产品为原型,采用B/S架构搭建机电产品虚拟拆装实验系统。将外部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后导入Unity3D中,在系统中设计了包括场景交互、机电产品拆装过程交互和Web-Unity3D交互等功能。Unity3D模型发布为WebGL后嵌入网页端,在网页端动态展示了机电产品的工作原理与拆装过程。本系统兼容性强、无安全隐患,在工程类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应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VIEW获取了凸轮轮廓曲线,建立了凸轮机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凸轮机构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曲线,从而验证了该方法设计的正确性,为虚拟样机技术在凸轮机构开发中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三维虚拟现实漫游仿真和虚拟仪器实验过程仿真是目前两种主要仿真手段,前者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实验场景,后者则能更好地仿真实验细节。为了解决传统虚拟实验交互性弱、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Unity3D下的构件化虚拟仪器功能实现方法。首先在Unity3D平台上开发多种标准化、可复用的虚拟仪器;然后将虚拟仪器引入虚拟现实场景中,并通过基于事件中心的观察者模式实现虚拟仪器的通信和数据流动;最后,依据构建的虚拟仪器开展典型机械工程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虚拟实验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真实性、交互性,同时构件化的思想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