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道德“圣人”是我国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贯定位,这种道德教育定位在道德美德伦理的层面。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规范伦理部分,使得道德教育成为道德说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我们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主体——公民,现代道德教育应定位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规范伦理部分,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3.
培养道德“圣人”是我国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贯定位,这种道德教育定位在道德美德伦理的层面。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规范伦理部分,使得道德教育成为道德说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我们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主体——公民,现代道德教育应定位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规范伦理部分,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4.
杨松峰 《中国德育》2007,2(1):22-25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以语言为基础,以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主张通过主体间的商谈、交往保证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商谈伦理对道德教育的启示在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商谈”为过程原则,通过主体间道德话语的商谈论证,力求避免道德灌输与道德相对主义,最终促进道德主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建构教学中的规范和标准,强调道德义务与责任,重在规约教学主体的行为,指向教学伦理的合法性;美德取向热衷于揭示教学的内在德性,强调对教学主体的道德关切,重在涵养教学主体的德性和内在品质,指向教学伦理的向善性;语境取向致力于探寻教学的道德环境与情感,强调实际道德境遇,重在教学主体的伦理反思和情感体验,指向教学伦理的合现实性。这三种取向各具所长,也各有局限。今后的教学伦理研究需要考虑三者的关联与融通,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个体美德与实际境遇之间寻求契合互补、动态平衡,实现教学伦理合法性、向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美德伦理以美德和人格为基础的道德评价理论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这是与其强调主体而忽视行为、强调美德而忽视规范的理论特点分不开的。规范伦理能够在西方社会统治如此长的时间,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是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空前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特征的深刻洞察之上的。因此,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有机整合或统一,最终走上建立规范美德伦理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含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背景下,人们精神世界的诉求正在被边缘化,现代人正经受着个体"精神分裂"、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生存意义失落等精神困扰.美德伦理强调出于美德的动机而行动,通过社会历史性的角色身份构建个体的道德自我统一性,追求实践的内在利益,这与精神和谐的吁求多有契合.美德伦理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立场为现代人精神和谐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行动提供独特的解释说明是环境美德伦理学证明其合法性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环境美德伦理学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拒斥正确行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将正确行动的道德标准还原为行为者的品格或行动动机的道德评价;二是,将正确行动理论视为环境美德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美德和恶德概念来判断行动正确与否。前者确保了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独立性,却导致自身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后者对正确行动的解释说明要么陷入一种循环论证,要么导致行动的不一致性。环境美德伦理学中的正确行动理论虽然难以给人们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但它通过诸美德为人们解决道德冲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整体运思模式。  相似文献   

10.
略论当代伦理转型——当代伦理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伦理转型的几个基本问题:当代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型;当前“道德困境;现代伦理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系统;建设之路。道德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权威的交往方式的变革。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和社会正义伦理建设滞后以及新的制度和规范与人的素质还有一段长期的磨合过程,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现代伦理的方式:个人权利伦理、正义伦理、契约伦理、职业伦理。建设之路:操作主体、操作程序与机制、道德精英、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规范真空”、传统“技术主义”羁绊以及现当代“效率至上主义”理念的植入使行政主体逐步游离于伦理规范。伴随我国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制的失调,行政主体“公共人”特性和伦理自觉性日益式微乏力衍生了繁多复杂的不虞效应,行政伦理呈现出失范与冲突的困境。设计和建构合乎现代治理理念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并成功输入到现实行政系统中,是现代公共行政走出伦理失范窠臼的实践理路,也是契合行政现代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进路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公民伦理在日用人伦之外间接而生,它不仅仅隶属于道德情操的范畴,还是行为的规范性法则.对公民伦理核心概念的论述,需要从“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谈起.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在这个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13.
王翠  苗良 《培训与研究》2007,24(5):83-85
美德性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么;第二,德育对象为什么需要接受美德教育。本文首先分析美德性伦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回答了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并从人性的本质需要方面回答了人需要接受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阐释是理解、解释,阐释的伦理包括阐释的正当性说明,也包括对阐释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分析以及道德原则和道德义务确定。波兹曼认为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阐释主要运用于对文本、作品的解释,阐释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以文本为依据的理解。对被理解对象的领悟并加以补充创造,是阐释学应有的任务,挖掘文本中深蕴的意义,则是阐释主体的阐释目的所在。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意义,阐释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误读和曲解,对于阐释伦理来说,是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是否恰当的问题。制定伦理原则用以调和各种冲突或指导各种行为对人类总是必要的,就阐释伦理研究所确立的伦理原则是可接受原则,它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道德辩护。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内容包括德性原则、伦理原则和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科学合理地继承儒家道德伦理中的积极因素,对培养高尚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伦理决策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主体,在伦理情境中识别伦理问题,并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伦理上更可辩护的行动方案的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个过程以伦理情境为起点,以伦理规范或理论为参照,以道德敏感识别伦理问题,以道德想象寻求多重方案,运用道德判断选择某个行动方案,并借助道德勇气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由于教师身份或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伦理决策通常呈现出教育性、专业性和审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普世伦理 (theUniversalEthics)又译为“普遍伦理”、“全球伦理”或“世界伦理” ,是目前理论界 (主要是哲学界 )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普遍主义的诉求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必然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但国内关于普世伦理的道德教育意义的探讨至今仍很少。这篇小论以普世伦理所展示的宽广的文化学上的视野 ,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学校道德教育。  一、普世伦理产生的现实背景  对普世伦理、道德的探求古已有之 ,如二千年前孔子的“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1] 就成为千古箴言 ,而《圣经》中耶稣基督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东西方圣哲在“美德”的认识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唤醒美德”“德性主体”“道德自觉”“反求诸己”等,都说明了美德的主体性、自省性和自由性的特质。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梁丰初中”)的“至美少年自主养德学习小组的构建行动”就是围绕初中生品格习养的“自主性”开展的实践。一、美德的“不可教”与“自教”美德“不可教”实际指向的是美德不能进行空洞说教,需要道德主体通过“无知的觉悟”才能彻底领悟。  相似文献   

19.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20.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