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我对自己小说形式变化的预测,不,不,这不能预测。对我来讲变化只是需要,本能的需要,不是理性的。别人看来,我的小说形式变化很大,我自己则感到太自然不过了,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创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是靠想象力吃饭的,所以每次要努力创造不同的东西。不同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作家老是用同一形式编同一个故事,那么他的创作生命也就萎缩了。我写小说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小说是什么,写的时候不能考虑这个问题,只能按着自己的需要写下去。说我的小说跟张爱玲有点像,不,我觉得不像。现在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写得好的就说是学张爱玲。对张爱玲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红萍 《科技文萃》2005,(10):141-143
冰心曾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小说到底写的是谁,至今还是一桩无头案.而冰心后来辩解说,她写的并不是林徽因,而是陆小曼.张爱玲说: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  相似文献   

3.
现在给您写这一封信 ,只谈一件事情。听见贵校的几个同学来说 ,贵校绝对禁止看小说 ,我就想跟您谈谈禁止看小说。你也可以猜想而知 ,我写这一封信是不赞成禁止看小说。我并不是因为自己写过小说 ,就把小说看作宝贝 ,以为非教学生看不可。我也不像有些学生那样 ,认为一切学科一切作业都可以丢在脑后 ,只消捧一本小说在手 ,就可以混日子。我只想说 ,小说在教育上自有他的价值 ,教育者应该好好的利用它 ,随学生去乱看 ,这是消极的办法 ,我不赞成 ;见学生乱看 ,觉得讨厌 ,干脆来个禁止 ,这是更消极的办法 ,我更不赞成。这儿我说的小说 ,是指好小…  相似文献   

4.
有句话,好多年了想说总也不敢说,不是怕得罪了谁,是怕听的人不相信。先得说说我的状况。我原先是写小说的,后来写散文,再后来写文学评论,现在从事学术研究,刚刚完成的著作是《徐志摩传》。实际上这几样是交相为用,比如现在做学问,也常写散文和文学评论。作为小说作家,我不是最好  相似文献   

5.
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或者说,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我没有写过长篇,因为我不知道长篇小说为何物.长篇小说当然不是篇幅很长的小说,也不是说它有繁复的人和事,有纵深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长卷……这些等等.我觉得长篇小说是另外一种东西.什么时候我摸得着长篇小说是什么东西,我也许会试试,我没有写过中篇(外国没有“中篇”这个概念).我的小说最长的一篇大约是一万七千字.有人说,我的某些小说,比如《大淖记事》,稍为抻一抻就是一个中篇.  相似文献   

6.
怎样读小说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一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一的道理。这一点好处不是别的书籍所能供给我们的。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了光阴么?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呀?再说,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小说最高价值是上升到文化作家毕飞宇日前做客华中科大"喻家山文学论坛",就当代文学经典化话题阐述看法。毕飞宇说,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写作时不去辨别经典,是荒谬的。可是任何一个写作者,包括自己在内,永远不会把经典放在说话和文字中,那不好看。毕飞宇说,如果写一个作品,第二天就会死,不为活着,那写它干吗?写作是为生的,不是为死的,他写作,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如何让自己的小说活得更久?毕飞宇说,自己  相似文献   

8.
常有学生问,新闻、通讯如何写?我说看报去,人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有些学生问,评论如何写?我说,报上天天有,大评论、小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编后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挑着读吧。也有不少学生问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我亦常回答道,读小说去,读散文去。于是他们不免会想,这位老师的惰性太大了。其实不是我懒,也不是我讲不出来,而是我不大赞成“文章作法”、“新闻要素”之类的说教。我主张以文习文,从活的文章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字的假象     
我经常想写一本书,说说我周围的人和事。但是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应该写成回忆录还是应该写成小说。回忆录和小说完全是两回事。写回忆录,把经历过的写出来,只要记性还在,又有些经历,这本书就可看。近年来,回忆录成了热门,因为读者不想再被小说欺骗,想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依据,或者是觉得看真实的记载就好像每天在饭桌上说别人闲话一样过瘾。  相似文献   

10.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2.
试了好多次,我还是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我不大会跟人谈论小说,也非常不善于谈自己的小说。事实上,我对小说的认识十分有限,之所以坚持写下来,不得不感谢朋友们,如果不是他们的鼓励,我早就歇菜了。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口若悬河地谈论小说啊,为此我强迫自己学习过理论作品,但是看过就忘。如果有人拿把枪,逼着我对小说说句有深度的话,天哪,我该怎么办?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14,(15):158-158
前不久,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无线阅读文化发展论坛暨熊猫看书2014作者年会上,作家林那北说:我是写传统小说的,也主编一本传统文学的小说杂志。之前对整个网络小说离得非常远,一点都不了解,从很皮毛的看法上,觉得网络小说现在非常热闹,它们现在生机勃勃的,特别自由,另外就是收入非常多,每天的写作量非常大。这些对于传统文学来说都不是评判一个小说,或者一个小说作家的标准。我们写传统小说的人,  相似文献   

14.
作家万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内心其实更钟爱小说创作。谈到写电视剧,她说当时写剧本的主要因素是考虑经济问题。现在条件好些了,考虑经济的因素不是主要的了,能为别人写剧本,自己的作品为什么不自己改编,何况自己的作品由着别人糅进许多原不是本意的东西,心里会不舒服,  相似文献   

15.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6.
怎样读小说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了光阴么?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呀?再说,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  相似文献   

17.
薛忆沩,很高兴看到你的小说集《流动的房间》的出版。在中国,一位名气最旺的作家也要保持高产,夸张一点说似乎一年不写一个长篇就不是作家。这种体制性的因素在你身上完全没有,你有数量焦虑吗?[编按]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感到惋惜:现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的沈从文在1949年以后,长达40年的后半生中竟然再也没有写出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沈从文自己却有另外一种说法:“许多在日本、在美国的朋友,为我不写小说而觉得惋惜,事实上并不值得惋惜。按照社会习惯来说,一个人进了历史博物馆,就等于说他本身已成为历史,也就是说等于报废了。”沈从文不是一个矫揉造作的文人,也许,他说的是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次听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报纸上正在刊登其作者J.D.塞林格去世的新闻:说他生性孤僻,不与人交往;说他真的如小说中所写一般,一个人在田野里生活、写作,与世隔绝;说他一生未再发表过一篇小说。那时候少不更事,心里只促狭地想他定然是才思穷尽了,不然也不会只写一部小说就了结了作家生涯。后来我才明白,即使死后稿子烧得灰飞烟灭了,那样好的文字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一俗话说:“万事起头难。”写小说何尝不是如此?一篇小说,究竟从哪里写起,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其实却颇有讲究。有些小说,开头写得平平淡淡,使人才读了几段就感到兴味索然。有些小说,则能使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看来,不同作者所写的作品,其开头确实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