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成长日记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8年10月起,我校开展了省级课题“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的研究。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让孩子写“成长日记”,及时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老师们从中了解了孩子在家里、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师生之间及时进行了沟通,从而促进了孩子心理健康,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德育简讯     
何梧华 《中国德育》2005,(12):76-76
引导教师和家长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到“成长卡”上,然后装入“阳光足迹成长袋”,从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后井亭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家正对大门的墙壁上,贴着一棵彩色塑膜剪成的树——棕色的树干、黄色的树枝、淡绿的树冠。这是我们给孩子种植的一棵“成长树”。孩子7岁了,教育他成为我们的一大难题。对于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每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何不给孩子种一棵“成长树”,让孩子随时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呢?  相似文献   

4.
成长树是为了确定加入少先队的孩子而准备的。为了让孩子有努力的目标,我们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命名为“成长树”。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他将会拥有一个用彩色卡纸剪成的水果,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小照片贴到果子中间,然后把这个果子贴在“成长树“上。每个孩子都很努力,希望自己的果子能早一天结在成长树上。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课程变得对每个孩子都有意义,努力创造一种守候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本真的课堂文化,真正把儿童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珍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最尊贵”鲜艳夺目的生命,每个小小的生命的存在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把思想品德教学从“皮肤表面”浸入到“血液”中,根植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  相似文献   

6.
一个功能健全的家庭,就像一朵健康的“花”,由四片“花瓣”与一个“花蕊”共同组成,每个部分都代表家庭的一种气质和功能。它们包括:责任、爱心、融洽、退让四个“花瓣”以及一个具有引导与沟通精神的“花蕊”。虽然这五个方面在不同的家庭里,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强,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弱,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家庭气氛与风格,但是它们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在家里为他种一朵健康的“花”,即从这五个方面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花瓣”一:责任——强调责任感,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首先,在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侯捷 《河南教育》2011,(11):26-27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发育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对自身心理成熟都有促进或延迟作用。为什么有些学生心理比较成熟——“懂事”.而有些同学则幼稚、不成熟——“不懂事”?其实,这种成熟与不成熟都是一种社会适应状态.它反映出一个人社会化完成的水平。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不懂事”的孩子常常会让不少教师感到棘手或困...  相似文献   

8.
王超 《中国德育》2016,(1):62-63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这是六一小学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期待。点亮希望的火,播下向善的籽,爱心化作光源,创建轻松愉悦的育人环境,让孩子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地循着正确的方向和轨迹成长,这是六一小学的育人哲学。教育发展要关注人的成长,“六年为孩子一生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去雕饰     
有则寓言说,一个穷人在行乞,途中捡到一块璞玉。为了提高它的身价,并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便对璞玉进行反复地打磨、雕琢。结果竟事与愿违——璞玉非但没有成器,反而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成了一块不名一文的石头。由此,诗人们提炼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千古名句。刊发在本期“成功家教”栏目中的《夯实孩子成长的基石》一文的小主人公林粼的成长故事,足以印证在家教中,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家长不主观、武断,不横加干涉,是让孩子成功、成材的有效秘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法宝。让孩子自然发展——这是对孩子尊严、对孩子人格…  相似文献   

10.
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成长记录袋装载的材料,包括“我的学期成绩”、“我的作品”、“我和老师的话”、“瞧,我真棒”和“让我们和数学一起成长”五大板块。下面就我们实验班中的一个案例,说说我是如何发挥成长记录袋的激励作用,促进孩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微言     
教师是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教师是塑工——塑造美好的灵魂;教师是慈父——用心牵着孩子往前走;教师是良母——让学生吮吸知识的乳汁。——教师节来临,人们将这些“教师的美喻”献给所有“辛勤的园丁”(湖南梁艳梅荐)饭桌上批评孩子,大人伤神,孩子伤胃,全家人伤心。——一项对全国六大城市25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国过半的孩子饭桌上“挨批(”湖南易礼荣荐)今天的学习质量,决定明天的生活质量。——化学老师在我们班上的口头禅(湖南潘建仁荐)孩子因阅读而成长。——日本的公益广告语(湖南陈洲荐)社交之所以累,是因为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家长”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里包含了太多的责任、烦恼、困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殚精竭虑、操心不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培养、教育孩子的做法,但每个人似乎都不那么自信。究竟怎样才是一位好家长?这几乎是一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14.
丁伟 《山东教育》2004,(13):60-60
过去,每个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期末那张薄薄的成绩单。而今,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有了一本由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共同完成的“成长记录”,其中没有“优良中差”的评定,而是对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事件的描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样的变化正在改革实验区悄然上演。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5,(12)
“让每个孩子拥有成功心理素养!”新鲜、刺激、快乐、失落、疑惑、孤独……记录搞怪生活;潜入心灵美丽的深处; 分享同龄伙伴的别样成长经历;共同见证每一天、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感动; 朝向阳光,拥抱属于我们的快乐! 为小学生提供健全式成长的成功心理培养!  相似文献   

16.
20年的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中,就有不少年轻父母。这些年轻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他们的孩子又表现出怎样的成长趋势?以下便是笔者的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7.
“让每个孩子拥有成功心理素养!”新鲜、刺激、快乐、失落、疑惑、孤独……记录搞怪生活;潜入心灵美丽的深处;分享同龄伙伴的别样成长经历;共同见证每一天、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感动;朝向阳光,拥抱属于我们的快乐!为小学生提供健全式成长的成功心理培养!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人。”“学生第一——每一个,每一天。”“给那些懂事较晚、聪敏好玩的孩子多次选择的机会,绝不将其逼进绝路。”来到美国8周,美国教育的这些育人理念处处都能感受得到。这里仅记录下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一~美国教育低起点、多选择、高标准。美国不分种族、国籍、经济背景、社会地位,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真正实施全纳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6,(8):34-34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家长”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里包含了太多的责任、烦恼、困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殚精竭虑、操心不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培养、教育孩子的做法,但每个人似乎都不那么自信。究竟怎样才是一位好家长?这几乎是一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尉氏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08年,她的前身是我国著名的辛亥女杰刘青霞创办的“华英女校”。近年来,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一、提供机遇,人人享有平等表现的机会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小学都当半年小干部”的设想,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当“中队长”或“小队长”,学会服务,学会合作,锻炼自己,展示自我,从而相信“我能行”。二、承认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