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红梅(以下简称杨):余老师,常常听到您谈阅读教学要注重“诵读、品折、积累”,今天看了示范课,对如何操作有了一些了解。余映潮(以下简称余):“诵读、品折、积累”这6个字,是我通过听课、看课,从数百节课中提炼出来的。我把它视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要素”。它可以作为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也可以作为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我个人认为,在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科学地运用这六个字,可能会在高效阅读教学方面有较大收获。杨:今天听了《口技》示范课,我们认为您的确实践了您自己提出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有这样的论述:"起来"、"下去"在某些情况下也是表示情貌的,"起来"表示开始貌(笑起来、唱起来);"下去"表示继续貌(念下去、搞下去)。"起来"的表示情貌也是较晚的事。大概在元代产生。"下去"的表示情貌,是由于"起来"的类化。它的起源最晚(红楼梦中还没有)。在《儿女英雄传》中,才发现用"下去"表示继续貌的例子:便静静洱的听他唱下去。(第三十八回)底下要只这等一折折的排下去,也就没多的话说了。(同上)待要隐忍下去……天长日久……更不成事。(第三十回)其实,在《红楼梦》之前,  相似文献   

3.
宋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融合的时期,其间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发生了鼻音音变,即“你”由[ni]-[nin],因而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您(恁)”与“你”功能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二者还是有叠床架屋之嫌。元代以后,随着汉语受阿尔泰语影响的减弱,“您(恁)”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其使用的区域范围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您(恁)”没有能够进入到通语中去,只沉积在个别方言区,如山东鄄城、郓城、阳谷等地。  相似文献   

4.
肖刚 《广东教育》2014,(11):6-7
【例题精选】 (2014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 【解析】"论"应为"判罪,判决"。属于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考查。如成语"论功行赏"中的"论"即为"批决,定罪"之义。如果将“讨论”之义代人该句,在选项中是不能直接确定是否正确的,因此需要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可以明确该句的意思是“将要批决定罪囚禁”这样才能衔接下文:“敞日:‘冤也’。”另外三个实词“素”“持”“决”也均为一词多义的考查,只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均能轻易判断。  相似文献   

5.
一、“革命”话语的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 张春田(以下简称“张”):陈老师,您的新著《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不久前出版了。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革命”和“共和”正好是您讨论的那个历史时段(借用张灏先生的话就是所谓“转型时代”)的两个关键词。而您原来对“革命”就有研究。能否谈谈您是在何种语境中对革命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背后又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1997年第12期刊载了《生物教师应注意语言文字规范化》一文,笔者读后深有感触,对作者的观点非常赞同。每位教师都应提倡“咬文嚼字”,尤其是不要以讹传讹,这些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素质。可是,文中却出现了多处错误,现摘如下。鸥(Zh6)胡(编者注:该字为校对疏漏)应为吗(Zh6)鸽;辛弃(qi)应为(qi)【编者注:别于养(n)菜」;蛀(chen)应为(cheng);蛐(gan)应为(ban);蜒(gan)应为(ydn);捌(h)应为(h);朱峨(xuan)又可读为外udn),物是错字;良(g巨n)应为(gen)[编者注:此字有两…  相似文献   

7.
说“TA”     
作为新出现的拼音字母词,第三人称代词“TA”、“TA们”是在“他(她)”、"他(她)们"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二者都属于不规范的用法。但是,这两种看似不规范的用法是为弥补“他”和“他们”在表意上的缺陷而产生的,有着其内在的客观理据。  相似文献   

8.
务实·辩证·开拓──浅折“特色理论”的理论特色王守武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浅析如下:一、品格的务实性"特色理论"最突出的特色是"务实"。所谓务实...  相似文献   

9.
幼儿折纸基本功差,会直接影响折纸活动的顺利进行。每次折纸活动都是教师忙了一身汗,却只辅导了几个孩子,效率极低。能不能发挥家园双向联合作用呢?有了这一想法,我就开始尝试了。我在“家园联系台”的一角,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教您折”,并向家长朋友们明确了这一栏目的目标和要求:“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折过的小鸭子、宝塔、东西南北吗?用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纸折玩具充实一下您孩子的童年吧。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登出这些纸玩具的折法,希望您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与您的孩子一起折一折,玩一玩吧。”接着,…  相似文献   

10.
正确使用“画”和“划”安徽巢湖师专中文系史国东"画"音hua(化),多音字"划"汉语里也有一音读hua(化)。同为第四声,加上古汉语中两者曾做过通假字看待,因此,使用起来有时混淆。时下"笔画"和"笔划"不分,"策划"与"策画"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09,(7):69-84
语文 A卷 一、1.B(A项“掀”应为xiān,C项“衔”应为xián,D项“模”应为mǘ)  相似文献   

12.
名人读书"三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  相似文献   

13.
彭再新 《现代语文》2008,(2):111-112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言“敢以烦执事”,对此解释有多种。一、人教2004版注释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认为当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对此句的注释就是:“从文面看,‘执事’是指秦伯手下办事的官吏,实际是秦伯本人。此连上句言:‘郑亡国而对秦有益,那就麻烦您用兵也无所谓’。”四、中语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翻译是“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五、北师大训诂学串讲资料认为“全句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半夜三更跑来麻烦您?”这里给秦伯添麻烦的不是“亡郑这件事”,而是人家好好地正要“亡郑”,  相似文献   

14.
阿房宫的起迄、方位及遗址陕西咸阳渭城中学韩建岐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阿房宫赋》一文219页注④把“覆压三百余里”释为“(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下称④注);注⑥把“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释为“(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中有“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句,文下注释将“说’懈释为通“悦”,也即“说”与“悦”的关系为通假。同一册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中有“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文下却注释为“‘说’同‘悦’,喜欢、高兴。”显然他们二者应为异体字。赃传》记述的为公元前722年一公元...  相似文献   

16.
3“判定定理”的教学 “课标”要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探究:请同学们用一块三角形纸片做实验:如图3,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得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a垂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关于数学符号 史老师没有注意到文中所用“f2(x)”与“fn(x)”的含义是不同的,属于“混用”.如在3.1节的方法2中,f2(x)显然表示f(x)的平方,即f2(x)=[f(x)]2,而在3.2节中,多次出现的fn(x)或较少出现的f(n)(x)均表示f(x)自身的n-1次递代(或说是n-1次复合).即f0(x)=x(f(x)=ax2+bx+c),fn(x)=f[fn-1(x)](*).那么,这时的f2(x)应为f(x)自身的复合函数,即f2(x)=f[f(x)].  相似文献   

18.
问者:周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时代,新词语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2005年下半年,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启动“新词语编年本”课题,具体研究工作由您领衔的“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承担,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2006汉语新词语》(周荐主编)、(2007汉语新词语》(侯敏、周荐主编)(2008汉语新词语》(侯敏、周荐主编),(2009汉语新词语》正在编纂、出版中,2010g的新词语也在搜集、整理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看 句子中出现的并列的词、短语语序是否恰当,搭配是否合理。并列关系是否互相包容 【例1】《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语序不当,应为“从政策上和理论上”作“规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第Ⅰ卷(60分,每小题3分)一、1.A2.D3.A4.B5.A6.C7.A.A9.D10.D11.D12.B13.B14.A5.C16.D17.C18.B19.D20.A【试题简析】1.A(间jiān→jiàn恶è→wù)2.D(A项全对;B项“敝”应为“蔽”,“誊”应为“誉”;C项全对;D项“义”应为“意”)5.A(B项“十分酷爱”,“十分”与“酷”均表示程度,内容重复;C项为歧义句;D项语序颠倒,应为“四句自勉诗是一生的真实写照”。)7.A(《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不属文体,而是动词,相当于“写”“作”。)8.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