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墨一雄的一部获得二零零五年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大作。这是一部被道德定义为有失灵魂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社会进步可否与残酷牺牲为代价的作品。该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角度,以作品中男主人公汤米与凯茜的爱情故事发展为线索,探讨一个克隆人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痛苦,最后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从中揭示男主人公汤米的人类性格特征以及其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的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于200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细腻独特的笔法和鲜为人关注的角度描绘了克隆人的情感、思想以及命运,作品中克隆人的困境唤起人们不一般的感触与思考。男主人公汤米经历了人生的三个阶段正反映出这种身份认同的过程和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裘帕·拉希莉是当代美国大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女作家。《第三块大陆,最后的故土》是拉希莉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在印度、英国、美国三块大陆辗转生活的故事,尤其是在最后定居地美国与房东美国老太太相处的一段深刻体验。通过分析主人公对待作品中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角色的截然不同态度,探讨这种态度不同和变化的背后隐喻在作者本人生命中两种文化从疏离到融合这一文化取向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书写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这部半自传体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写了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对自我同性倾向的认同而遭受到了来自教会、家庭以及男权社会的压制,为追寻自我和真爱最终走上了与家庭、教会决裂的道路。本文从性别政治的视角来探讨女主人公珍妮特如何在宗教教义森严、男权文化霸权的环境中,大胆地认同自己的性别倾向,最终实现自我追寻的艰难之旅。  相似文献   

5.
刘卓瑛  李云鹤 《家教世界》2013,(12):235-236
《男孩与鹰》是英国作家巴里.海因斯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性格特征的分析,就小说所反映的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及社会教育体制等现实情况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文学史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有两部具有截然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一直耀眼夺目.一部是浪漫主义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作品<蝴蝶梦>;另一部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作品<名利场>.这两部风格炯异的作品,立足于19世纪的英国上层社会现实,从不同的角度着力刻画了有着惊人相似命运的两个女性;<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名利场>的女主人公蓓基.本文作者力求解释出,英国19世纪社会现实外在的繁华背面有血泪的控诉;女性本身的悲剧命运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两相比较,探讨她们的共性与差异,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山河入梦》是先锋派作家格非创作的"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为格非时隔十年之久的力作,这部作品描写了陆秀米的儿子谭功达政治理想由开始到覆灭的过程。而在其中出现的白小娴、张金芳和姚佩佩三个女性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主人公谭功达人格的体现,使得主人公谭功达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本文将就文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结合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我的光辉生涯》是杰出的澳大利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最重要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本文从女主人公西比拉生活的五个阶段入手,探析情感和生活经历怎样影响她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和发展。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独立人格的塑造,在真实反映澳大利亚19世纪末期社会风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澳大利亚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不认同.倡导女性心理发展应该同男性一样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哈代著名长篇《无名的裘德》被誉为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其重要原因是它第一次成功塑造了一位具有现代女性特征的女主人公形象──淑·布莱赫德。本文借鉴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以作品的材料为依据,分析发掘淑的双重性格成因的深层根源──创伤性童年经验,并探讨其对女主人公命运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人物乃至整个作品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是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虽然都是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都很艰辛,为了维护自己真挚的爱情,他们都同长辈作了斗争,结局都双双殉情。这两部作品虽然相似,但是两部作品从人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抗争,悲剧结局的差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为了获取女性解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解读小说的另一名主要人物莫莉,同样为了女性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她们从散乱到完整,从羁绊到自由的人生坎坷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追求个人理想,并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小说家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女性自由思想的思考,给在现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提供了很多精神食粮,也为那些追求个人自由的女性指明了方向。让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完整、个人自由的女性们反思。  相似文献   

14.
《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代表着英国底层阶级的主人公皮普对远大前程脱离困境的一种渴望和所历经的磨难。小说中的乔是不可缺少的次要人物,他出现的安排对小说中主人公的丰满成长有着至  相似文献   

15.
赵卿 《海外英语》2011,(7):259-260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小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康拉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弗洛伊德"心灵结构三重论",并重点阐释了小说两位主人公马洛和克尔兹所代表的自我与本我,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远山淡影》为石黑一雄的处女作,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人公悦子徘徊于过去与现在、日本与英国的回忆。聚焦于主人公悦子带女儿景子离开日本移居英国这一核心事件,运用修辞叙事理论分析小说人物、叙述者和读者对该事件做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以及审美判断,以此探讨主人公悦子就该事件从逃避到忏悔到补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赎罪》是麦克尤恩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该小说以英国的大庄园为背景,年幼时布里奥妮对罗比人品认知错误,因此葬送了罗比的一生。在复调小说中,小说围绕主人公布里奥妮与其他主人公的对话、主人公与作者的对话、主人公与读者的对话等一系列对话来展开,展现布里奥妮内心深深的赎罪感,以此体现作者一生的赎罪历程。  相似文献   

19.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讲述人性的挣扎与女性精神觉醒交织的曲折爱情。本文从精神生态批评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吉蒂精神失衡的原因和救赎的途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平衡精神生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中令人折服的不仅有男女主人公野蛮的爱与报复,还有令人称道的哥特式写作风格.本文讲研究的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如何用哥特式风格展现18世纪英国的荒原文化及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跌宕起伏的爱情复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