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辛瑞 《文教资料》2012,(5):7-8,13
诗歌是中法两国人民抒发情感、表达心意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特别是爱情诗歌,从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讲究含蓄、以淡为美的中国爱情诗词和直抒告白、奔放狂热、充满激情的法国爱情诗因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对爱情的表述韵味各异,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名望的女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主题多变、意境深远,对后代文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她的爱情诗短小精悍,用词大胆直白、直抒胸臆。然而,虽然经历过爱情,却一生未婚,其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用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本文按照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不同文化阶段西方人不同的爱情观,并以诗歌展现不同时期的爱情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和勃朗宁夫人分别为中英两国文学史上杰出女诗人。在两人留下的众多诗作中,爱情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两人时代相差七百多年,国度不同,爱情诗风格不同,选取爱情主题不同,但两人都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且在其诗歌中都有超乎于同时代的思想性体现,试对这几方面做一个比较,通过爱情这一主题,引起共鸣,带来对于两种诗歌文学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英古代爱情诗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英国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个善用诗歌传情达意的高手。爱情主题的诗歌是她一生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她一生情路坎坷,加之足不逾户,缺乏社会阅历,狄金森的爱情诗主要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进行创作。她的创作风格以婉约著称,并自成一体——电报体。她创作出的300多首爱情诗思想内容深邃、想象力丰富、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语言清新脱俗,极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篇篇是表达情感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这些爱情诗能够体现出一种健康、真挚、纯真的情感,诗的风格主要是率真和自然,通过唯美的诗句来表达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感。《诗经》中的爱情诗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现在《诗经》已经成为我国诗歌领域中的一个至纯至美的爱情篇章。  相似文献   

12.
刘艳娥 《中国教师》2009,(Z1):69-69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主要是以中西爱情诗歌作对比研究,浅探中西爱情诗歌在审美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中西方诗歌的重要主题.在爱情诗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罗伯特·彭斯无疑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自己的诗歌中对爱情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对其有不少相似的解读.然而,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爱情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通过运用对比的方式,从诗歌内容、感情基调、抒情方式三个方面对李商隐和罗伯特·彭斯爱情诗风格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爱情诗是穆旦诗歌中最有个人特色的一部分。穆旦的爱情体验,密切关联着诗人对个体生命之真实性的严肃思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本身。章从爱情与社会历史事件之关系、爱情与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命运和位置,以及爱情与肉体对历史时间之连续性之中断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穆旦爱情诗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5.
徐结平  陈文  方灵芝 《海外英语》2010,(2X):145-146
千百年来在中英两种语言乃至整个东西方文学都有着许多感情真挚旋律优美的爱情诗被传唱,但令人好奇的是抒发题材相同且表现形式一致的中英爱情诗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该文试图从中西不同的文明发展轨迹,不同的抒情传统,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婚娶习俗与古代婚姻制度几个方面探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爱情诗内容具有相同点:都表达对爱的赞美和憧憬;都关注女性的现状和命运;斥责薄情无义的负心人。二者爱情诗内容也存在不同点:封建思想观念不同;情感范围的不同。研究两人爱情诗内容的对比分析具有深远意义:珍爱生命,珍惜爱情;爱情交流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体会他们写作的美感与技巧。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18.
无论中西,自古以来就有优美的爱情诗篇,它们多数都已经成为人类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艺术精品。西方的爱情诗多半表达爱情的欢快,而中国古代的爱情诗,则更多地抒写爱情的忧伤,中西古典爱情诗在情感上的这种差异,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当代以民间的爱情生活为基础而呈现一种独到而深刻爱情,以及这种爱情的无法被接受与圆满发展的伤痛的,也许并不在多数。  相似文献   

19.
诗歌源于诗思,诗思源于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叶芝的爱情诗歌源于他的爱情,尤其是他对毛德·冈的终生爱恋;随着他对爱情认识的升华和他周围社会及时代环境变迁对他的影响,他的爱情诗歌风格也随之变化,出现了早期浪漫、中期深沉和晚期睿智三个阶段的爱情诗风格特征。叶芝爱情诗风格的演变是他个人生活和社会及时代环境变迁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文学之父”,天才诗人。他一生中共创作了800多首诗歌,其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38岁。他才华盖世,英姿飒爽,一直赢得很多女性的崇拜与羡慕。他本人也感情丰富,对爱充满幻想与追求。爱情是他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抒情诗创作的重要源泉。普希金的爱情诗是通过他个人的复杂感受,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的真挚流露。普希金有不少爱情诗是与他的私生活分不开的。作者有时甚至指明是“致”某某人或“写给”某位女性的。但是,我们不应当把普希金的爱情诗与他的爱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