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新闻有学,采访是新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通称新闻采访学;采访是"学"的运用,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采访是现代新闻传播的首要环节,是新闻传播活动成败的关键。要写出好新闻,首先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新闻采访工作不仅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为受众提供有效新闻的重要措施,因而新闻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新闻采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由于高度追求经济效益,因而对新闻采访的意义认识不清,或者尽管说对新闻采访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会将这些意义抛到脑后,导致新闻采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新闻采访"意义"的实现路径,以期使新闻采访工作更符合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志华 《今传媒》2022,30(2):153-156
按照"工学结合"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逻辑,本文以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新闻写作力、新闻评析力培养为核心,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3个模块,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项工作步骤,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重组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构教育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6.
石鹰 《新闻采编》2009,(2):32-33
提起新闻采访,人们并不陌生。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从理论的角度讲,新闻采访是一门科学,是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讲,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是"六分采、三分  相似文献   

7.
扈恒波王智慧 《视听》2016,(11):136-137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首因效应"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新闻采访中"首因效应"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新闻记者必须要高度重视"首因效应"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是我国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而形成的独特诊断方法,俗称为"望、闻、问、切四诊法"。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新闻采访与中医施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的思维模式和活动过程殊途同归。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就如同中医的"四诊法",所以"四诊法"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尤为重要。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新闻采访中的"望闻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20-21
"澎湃"正式上线的第一天,微信公众账号"刺猬公社"采访了澎湃新闻的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这是澎湃新闻对外最早、也较全面的"自我介绍"。或可让同行更多地感悟其探求的彼岸、澎湃的涛声。经"刺猬公社"授权,本刊择要刊发采访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则周 《新闻战线》2013,(1):110-111
采访过程是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是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很多人视曝光"猛如虎",因而排斥和阻挠采访。面对"采访难",记者怎么办——传播新闻,是记者的职业所在,而要完成转播新闻的职责,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通过采访获得。然而记者经常会碰到采访难、拒绝采访等问题,甚至还会因采  相似文献   

11.
顾晓平 《采.写.编》2001,(3):34-34,36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2.
现场新闻除具备一般新闻的特点外,还具有与其他新闻形式不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四化"、"三准"。现场化。新闻作者通过对现场的具体采访、描写,让新闻尽可能地再现现场,从而产生呼之欲出的效果。形象化。现场新闻要抓住新闻事实最突出的特点,将其有形的客体更加直观化、具体化。记者要用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深入报道,抓到水中的活鱼,写出新闻的味道,反之,新闻则如槁木或一杯温水。所以,《经济日报》总编辑庹震说:"没有味道的新闻是无读者的新闻,一旦新闻没有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用。"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眼,可是在今年临沂市两会上的一则中新闻采访中,笔者突然想到,记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能够捕捉到新闻的"新闻耳".只有具有了"新闻眼"、"新闻耳",才能抓住新闻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散文化”几面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采访写作具体的实践角度对新闻"散文化"作了探讨,希望能打破新闻千篇一律的八股式沉闷。  相似文献   

17.
"办公室新闻"现象应引起媒体同仁重视.何为"办公室新闻"?即那些基本不作采访,或作些肤浅的采访,在办公室里,以抄编各种材料为主,新闻要素不全,没有新闻性,没有现场感,内容空泛,可读性差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与老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因而广受读者关注。要写好"接地气"的民生新闻,就要在选题、采访、写作三个环节下功夫:挖掘有新闻价值的选题,多方采访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写作上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健全新闻采访模式,实现基层各行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对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然而,多数行业新闻"专业性"的特点,使很多记者面临"采访难、写作难、报道难"的难题。新闻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突出,使媒体公信力逐渐下滑。"行业主体"采访模式的出现,可为行业新闻的采访报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叶志展 《今传媒》2012,(10):116-117
新闻界有这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采"的重要性。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符号)、形体语言(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通,故把口语与形体语言归纳称之为"形声符号"。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运用口语、形体语言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生动再现新闻现场,且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相为互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