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能否尽快地进入所从事的“职业角色”,很大程度决定其在校所接受的“职业角色”的认知、学习、模仿和强化。因此,在中职学校里开展对“职业角色”培养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教师职业的高影响性、高关注性,社会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期待。面对社会的期望、家长的重托,教师必须强化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文章试从角色期待、角色冲突、角色负担的角度阐释教师职业角色,从用爱心呵护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行动影响学生、用智慧引领学生等方面探讨教师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靳若滨 《新课程研究》2007,(7):72-72,69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对于社会角色的认同与职业发展的认知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究竟在社会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问问自己:我是谁?  相似文献   

4.
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首先廓清在西方文献中的“教师”和“角色”的定义,然后从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概括出宏观和微观两类理论研究视角,继而归纳出教师角色的四个向度-即在社会因素、学校与课堂情境与个人发展诉求下形成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学校角色、课堂角色和自我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学断想——教师角色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角色是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中、代表社会传统和主流化、传承社会明、承担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责的专门职业人员。教师角色扮演好坏取决于角色期待、角色规范遵从、角色特征把握、角色差距调适和角色冲突化解等方面。一个成功的教师角色,必须终身学习,不断继续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教师的职业角色是与教师素质、作用等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和范畴。教师的作用、价值和职业特点等都是通过教师的职业角色表现出来,并且教师在社会上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和水平。同时,教师的职业角色还具有动态的演变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角色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并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元化。教师担负着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教师必须具备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及与职业相关的特殊技能,才能适应不同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蒋衡 《教师教育研究》2002,14(6):72-77,57
本文首先廓清在西方文献中的“教师”和“角色”的定义 ,然后从西方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概括出宏观和微观两类理论研究视角 ,继而归纳出教师角色的四个向度——即在社会因素、学校与课堂情境和个人发展诉求下形成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学校角色、课堂角色和自我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9.
历古以来,教师的角色总有众多的定位,表达了人们对为师者的尊重和期待,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世人对教师工作的认知—奉献和塑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待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有了新的期待,教师除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道德指引功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启明灯的作用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期待。特别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兴起,中职和高职学生的特性,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又有了更多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中高职院校的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其更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从其根本性来说,是社会的一种职业;过去一直把教师这个职业赋予很崇高很特殊的角色,有的甚至有点脱离实际生活和实际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即被认为是教师的行为。那么,高校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就可以理解为其行为的社会化。高校教师角色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从四个方面: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义及意义、内容、措施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会对大学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规定以及教师自身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当代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文化知识传授者,学生成长引导者,信息整合咨询者,职业技能训练者和应用研究实践者。在职业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应包含的五个核心要素及自我提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角色的职业要求随着社会教育职业活动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素质教育条件下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职业要求提出了挑战,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教师角色全新转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科教兴国,教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因为思政课教师角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角色的职业特点与高校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协调以及角色扮演者的职业活动空间对政治性角色功能的制约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存在角色期望、角色地位、角色行为冲突.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冲突的途径是强化政治性角色,在发展中理解和把握政治性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共生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者的职业面貌、职业行为、思维方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了解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及获取渠道,可以有效促进其职业发展。本文以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五个职业角色——教师的教师、研究者、指导者、守门人和课程开发者为切入点,阐述教师教育者的职业行为及职业发展特征,提出通过加强职前培养、开展自我研究、创建研究共同体等策略促进教师教育者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趋于多样,模范公民、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设计者、学生的伙伴与朋友、心理保健医生、反思者和研究者、家长的代理人等都是教师所应扮演的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整体随机抽查法,选取265名四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四川农村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特点及其与工作自主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农村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整体为中等偏上,其合作者与促进者角色意识最高,社会、经济地位意识最低;从不同群体特征看,教师职业角色意识无性别、教龄和学历差异,但在城乡、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重点与非重点教师、语数外教师与政史化生地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行为方式的形成,是其角色认同与职业操守共同作用的结果,角色认同和职业操守构成了教师文化的灵魂。大学教师角色的背离以及职业操守的沉沦是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文化颓丧的集中反映。角色的迷惘导致了目标与行动的错位与错误,其结果是操守的沦丧和事业的受阻。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构的根本路径是回到大学教师的本分上,并捍卫学术尊严和推动学术发展,而营造和呵护自由之境,是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构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校大学生职业角色印象整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印象整饰能力是在校大学生需着力培养的主要职业能力之一。角色印象整饰能力是综合形成的,可视作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专业教师或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多种教学合力所致的职业素质教育。章认为职业角色印象整饰能力的形成与获得主要由以下渠道和方式中:专业课程教学、基本心理训练和日常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问卷》对2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理念与实际操作可行性认同处于很高的水平,但幼儿教师对职业角色的理念与实践操作可行性上有落差、脱节的现象.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在知、情、行层面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的认同度高于角色行为的认同度.幼儿教师在知、情、行层面上的职业角色总体认同因职称、教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和教师毕业学校等不同的背景因素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信念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它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形成教育劳动自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就必须研究教师坚定而科学的职业信念的形成问题,影响教师职业信念形成的因素可分为教师的教育认识和需要两大方面,而后者又包括教师的生活需要、职业声望、角色期望、发展需要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