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这一概念,认为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传达了一个社会来临的信息。在今天的传媒新技术条件下,我们已经迈人了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骐  刘维红 《今传媒》2005,(2):10-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一方面,大众媒介飞速发展,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商场里货物琳琅满目,大众媒介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这两个时代的宠儿,联手制造了以快节奏、无深度、片断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它们之间的共谋现象,包括媒介化社会是如何兴起的,如何看待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关系,以及媒介又是如何通向…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60%到70%的方式是通过图像。有人欢呼“读图时代”的到来,也有人对此深感忧虑。人大中文系教授金元蒲认为:读图时代与我们现代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相关。在传播方式上,原来的印刷媒介变成了现在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于是产生了我们现在诸多的视觉图像或者叫读图时代的一些现象。以前文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现在视觉图像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张昆 《新闻界》2012,(12):19-21
我们今天生活在媒介化时代,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充盈于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空间,它影响到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从业者是我们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而以培养传媒从业者为目的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期待。近年来,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奠定的物质基础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权  刘昊 《新闻知识》2012,(2):107-108
美国学者丹尼.埃利奥特所说:"无论大众媒介置身于怎样的社会中,他们都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每种媒介都要对依赖他们而获知信息的公众、团体负责任,不管是私有制媒介,还是政府所有制媒介,不管有无新闻控制存在,也不管这种控制是来自新闻机构本身,还是来自外部力量,责任都是存在的。"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媒体的生存法则,而当今社会,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失误。在全球化时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全媒体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媒体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时刻面对、常做常新的课题,本文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针,把握舆论导向,切实落实"二为"方针;在重大的、热点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媒体的责任;强化媒介传播的新闻性、创新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等方面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乾坤 《新闻世界》2011,(6):237-238
2010年中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中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才能切实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研究,而且2010年很多学者用了很大篇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媒介社会责任的担当,针对当前的热点话题,比如富士康事件、张悟本事件、以及现在收视率飙升的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中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原因,学界和业界都做了深刻研究。2010年中国的媒介社会责任论研究大致就是沿着这几个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报道看作是重大的“媒介仪式”。“媒介仪式”也被定义为“媒介事件”,在报道思路上有—些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笔者从报道策划、语境营造、凝聚共识等三方面论证这次媒介报道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微传播对转型期社会的言论生态及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其在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凝聚公民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高效性,都促使我们对微传播视域下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助力进行研究。本文从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场域特性;公民社会微传播的媒介内容特质;微传播语境下公民社会塑造的思路与路径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社会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微传播媒介特性。在微媒介赋权的过程中,媒介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发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一个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公民积极参加的社会活动领域正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兴媒介早已超越信息交流的初始功能,转而成为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方式,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风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不断地被创造、被耗费,人人都在岌岌可危的环境中摇摇欲坠.通过梳理历年以来的危机传播,将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置于新的媒介化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趋势,并且试图构建跨域、协同的危机传播机制,从跨地域、跨领域两方面阐述政府、媒体、组织、公众如何协同并进,共同应对危机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危机传播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田薇 《记者摇篮》2006,(9):36-37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媒介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都能产生重大影响。那么,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和人类的公益事业,大众传媒如何以高品位保证传播质量,如何以软着陆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程晨 《新闻爱好者》2017,(12):87-89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体对受众的环境认知、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旨在为大众传播媒介重拾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崔玺 《中国广播》2012,(3):16-19
本文转变以往把广播简单地看作信息传输渠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认识角度,从广播媒介所具有的组织社会关系、表达社会文化意义、帮助人们寻求自身生活的符号意义等社会属性入手,重点分析了广播作为一种大众电子媒介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认同感”、“现场感”和“参与感”,并从“身份认同”、“媒介事件”和“媒介融合”等角度阐述了广播媒介如何在与这些文化感受的结合中寻找新的节目样态等问题,为丰富广播节目样态研究的视角和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新闻知识》2007,(4):49-50
当今是媒介化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从地上到空中,从室内到室外,媒体源源不断传播的信息结成一个无形的网,网住了社会,网住了每一个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传媒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文化中心’。”[1]人们也越来越依靠传媒来认知社会和世界,传媒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人们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观察世界的眼睛。因此,在这媒介化时代,舆论引导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手机、网络,承载着大量信息传递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都似乎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只要这些媒介还存在,就会有不计其数的各类信息扑面而来。人们似乎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津津乐道,甚至把它们当做生活中的谈资,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媒介影响的长远效应来看,在大众传媒的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头脑已被媒介牢牢控制,自己停滞于事情的表象而不再去探究事件的真相,这并非是媒体的初衷。媒介不仅告诉我们想些什么,它们还通过报道框架来告诉我们怎么想,但是有些并非都是真相,至少不是还原完全的真相。对于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们和处于改革转型期的社会来说,媒介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担负起它的社会职责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引发政府和大众公共关系危机,能否满足大众知情权,同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考验当今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需要媒体拿出社会良知和职业精神,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湖北广电作为涉事地省级媒体,从战时体制到战斗姿态,从应急理念到传播创新,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道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身处"信息化时代"和"媒介化社会",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的媒介化"和"媒介化的风险"。新媒体的普及和蔓延更增添了危机传播发生的机会,而媒介融合则将这一局面搅动得更为复杂和多变,许多传统的危机传播管理经验和观念遭遇空前的困难。当"危机传播"遭遇"媒介融合",我们需要全方位地重新思考"危机传播管理"这一命题。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两位理论和实践兼具的青年学者王朋进和来向武,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危机传播管理"从理念到操作的层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建设》2012,(1):94-96
上海图书馆信使: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15周年的日子。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百忙之中和各位读者在线交流。这次公共图书馆界的首场微访谈意义重大,无论是图书馆馆长走出建筑到网络聆听读者呼声,还是图书馆从传统借借还还到网络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都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18.
刘兢 《当代传播》2013,(1):30-31,35
本文试图以《媒介规范理论》为视角,反映当代西方媒介规范理论的若干变化.该书先回顾《报刊的四种理论》以来媒介规范理论的变迁,再提出规范理论具应然性、其主要功能是“合法化”公共传播等观点,并从规范传统、政治制度、媒介角色等层面对媒介规范理论作了系统剖析,还将重建公共传播对民主意义的希望寄于受众的自发传播.该书给我们的启示是,媒介规范理论不仅与大众媒介相关,更与社会媒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吴永桂 《今传媒》2013,(4):58-59
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媒介传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产生广泛的影响.鉴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工作性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摆正自己的得失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真正谈得上是合格的、优秀的媒介传播者,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媒介时间论——针对媒介时间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关于时间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媒介的过往研究中,时间也作为变量多次出现.随着人类社会从自然时间到钟表时间,再到媒介时间概念的提出,媒介时间的研究逐渐展开,它包括了电子媒介经营管理的时间研究和媒介时间之于社会影响研究两个主要方面.而在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的条件下,随着新兴媒介的涌现和媒介理论的深入.媒介时间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