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小学生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多看、多听、多做,对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是有益的。作文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学生在习作时就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充实具体,有真情实感。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真情实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写学习生活的真情实感。有人认为这方面的命题是最得心应手的。什么《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攻克了难关》等,可是学生写来往往内容枯燥,空洞无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阐述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如下要求:“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其目的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这就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应该打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新”、“活”、“灵”的写作大氛围。就是抓住学生原生态写作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写作变成他们的心灵之声。一、搞清何为原生态创作“原生态”就是最真实、最自然、最本质的状态,联系我们现今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正是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感情真实"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作文。但是传统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教学方式单一,训练目的不够鲜明,因而作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调动学生情感,让他们能够在将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思考有情感地表达出来,从而提到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学,如何指导学生投入情感写作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13,(49):48-49
要让职业中专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提高作文水平,语文教师必须寻找作文教学的切入点,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和感受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由于环境因素、个人素质因素等,还有相当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急功近利思想,采用守旧、机械、空洞的指导方法进行作文教学,贻害相当大。通过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真实感情、五官感受和学会打动自己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做人求实,作文求真,唾弃陈腐,展示自我,书写性灵。  相似文献   

6.
对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和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和真切体验。但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不能转变教学观念,淡化学生的个人表达,不注重作文的生活化,导致了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不良的文德文风。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作文时总是感到词语贫乏,内容空洞,干人一面,缺少真情实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阅读兴趣,生活积累少;作文内容、形式受到限制;教师片面注重写法指导,而忽略了学生的习作感受,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写作热情,甚至产生厌恶、畏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疼的是作文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每天都在多彩多姿的现实中生活。怎么会没有写作素材呢?主要是他们没有能够感受生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体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优化作文指导策略,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热爱生活与热爱作文”的双赢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在初中学段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左右,教师在教授学生作文时,因担心学生写作水平,时常把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直接教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写作时真情实感的抒发。教师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使得学生写出的而本文乏味、生硬,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本文从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两个方面分析解决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首先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缺少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次是因为缺少自由和自主的写作,学生面对指令性的作文无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丰富情感;二是注意四个开放,即开放内容、开放空间、开放题材和开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可以成为一件轻松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6.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要求学生精心观察生活,深入感悟生活,表达独特感受,凸显真切体验,洋溢真情实感。然而纵观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题材陈旧、内容空泛、情感缺失、抒情单一的现象,导致作文空洞乏味,暮气沉沉,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必定与高分无缘。如何使记叙文洋溢着真情实感,真正能震撼读者,感动人心,关键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会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是相对有限的,他们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一、关注生活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因此,关注生活是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关注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关注生活首先应从…  相似文献   

19.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