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儿童”的形成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等各方面影响,在其不良行为的矫正中,学校应根据自身优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德育、管理等环节,并协调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减少乃至杜绝“问题儿童”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邱泽敏 《辅导员》2014,(8):38-39
近年来,随着“沙县小吃”知名度与产业化快速提升,夏茂镇外出经营小吃业的人越来越多,但“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十分现实而又亟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社会身份认同、社会接纳感、主观幸福感、自尊等方面存在人格障碍倾向。这种倾向与儿童的社会性背景密切相关。儿童的家庭背景、学校情况、同伴关系、社区环境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发展,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如今,一提到儿童,就自然会想到独生子女。一提到儿童教育,总要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和教育一致性原则。一提到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总忘不了这三句话:家庭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启蒙教师,学校教育是儿童个性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导师,而社会环境则是儿童个性形成、发展的助产婆。在儿童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各自的影响效力,都将使儿童的个性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社会舆论有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给儿童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重要的教育基地。面对“留守儿童”问题,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进行针对性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根源是在适应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时产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对策是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家庭须为留守儿童构筑“安全”居所与改善教养方式、学校须转变和扩张自身职能、社会须为留守儿童搭建继康成长的平台、政府须担当组织者与协调者,如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顺利适应文化,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钟盛茂 《贵州教育》2010,(11):25-25,36
2009年11月底,学校为了有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决定开展“全校教师进行留守儿童大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调研,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学生及家庭“零距离沟通”。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行为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品格的良性形成、智能的正常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某种麻烦的行为。”随着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和学都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和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这是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原理。但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家庭应如何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来关心和支持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理论界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家庭亲情缺失、教育管理缺位等原因,“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存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政府对农村薄弱教育持续加大师资投入,但在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农村地区,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调合作,从师资队伍、家庭教育、社会情况等多方位客观地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梳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加以关注并积极寻求改进策略,探索一套行之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儿童的“同伴危机”,这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为此,教育应特别关注儿童的“同伴危机”,及时帮助孩子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存在,其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现实境况,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发生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的各类问题突出,因“问题”而带来的影响不仅关乎“留守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而且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容忽略的关注视角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幼儿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教育互动活动,关系到教育的一致性,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学前教育不加重视,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导致家园合作出现诸多困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家园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促进幼儿家园合作更好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活动宗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等六部委发出的《关于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本中队实际.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宣传正确的现代儿童观和人才观,倡导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儿童的道德培养.从小抓起,从小处着眼,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协同教育”是我国当代学校教育由封闭式办学逐步走向开放式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涵义是:在现代教育观念、特别是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彼此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实施同步教育。它的主要对象是在中小学(幼儿园)学习成长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同与配合,构建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当前老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二是过分强调学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三是教育途径狭窄,教育内容片面.为此,家长和监护人要切实肩负起职责范围内的教育责任,为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学校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