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进行的交往活动构成一种新型的交往行为——网络交往。自由是网络交往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交往自由时间是一种新的自由时间:一方面,彰显出很多与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不同的新内涵;另一方面,节约劳动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自由时间与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的比较研究,求证网络交往自由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猎人的时间     
一个住在深山中的猎人.他有一只很大的座钟可以看时间.这天。座钟因忘上发条而停了,附近没有地方可以校对时间,他决定下山到市集购买日用品.出门时他上紧了座钟的发条让钟开始走,并记住了当时的时间是上午6:35(时间已经不准).途中经过电信局,电信局的时钟是很准的。猎人看了钟并记下时间是上午9:00.到市集采购完,又沿原路经过电信局,这时电信局的时钟指在上午10:00.回到家时,家里的座钟指着上午10:35.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时间逐渐摆脱人的控制和支配而走向异化,这种异化不仅表现为自由时间对人的控制和支配,还表现为自由时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自由时间导致人与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PowerPoint中显示时间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三种在播放PowerPoint课件时显示系统时间的简单方法:利用第三方时钟软件嵌入Flash动画,通过VBA调用WindowsAPI函数显示时间。  相似文献   

5.
创新精神的养成需要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创新教育应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用于“玩”;“玩”可以激发创意。我国的教育政策一向重视保障学生的自由时间,家庭和学校应理解和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自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自由时间是非劳动时间,是扣除了必要生理需要时间之后的非劳动时间,因为生理需要时间的非劳动性而将之归入自由时间领域是对马克思相关界定的误读与误解。自由时间是休闲时间,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使用休闲字眼,但他关于人们在自由时间中所从事的自由活动的相关论述是对休闲的最好诠释。当然,自由时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发展时间。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在于探求一切人自由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实现途径,休闲的自由并不等于无的放矢,自由的休闲活动必须渗透主体精神,彰显人的自我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西方哲学时间观念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康德、柏格森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时间理论进行批判考察和比较,以形式、自由和存在表征西方哲学时间观念的嬗变轨迹,这有利于我们在现代人文学术视野下,树立科学的时间意识,形成自己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通过对人的生存实践进行分析显示出来的,而人的生存又关涉到世界其他存在者的意义,时间、人、世界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理解其时间观的根本。文章首先剖析人的生存特征;进而揭示出在人的领会中世界其他存在者方才呈现出意义即存在,显现人的存在具有存在论意义;最终领会又根源于时间性,从而显现了作为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与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摆脱劳动时间限制的自由发展追求,但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物化特征。休闲的自由时间并没有真正摆脱劳动时间的束缚,而是表现为劳动时间的产物或延续,表明休闲没有摆脱资本逻辑的掌控。真正的休闲不仅要摆脱资本逻辑的掌控,而且应当消除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单纯对立,努力实现主体自由时间与内在精神空间的关联与转换,确立自由时间在主体意识层面的积极的内容建构,促使休闲成为表征主体个性存在特征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别尔嘉耶夫看来,人的奴役在根本上源于自由人的意识的空场,即人的本性的异化,亦即人的本性被抛入世界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在根本上需要人的意识结构的变革,即在生存时间里实现对历史时间的彻底突破。别尔嘉耶夫认为,与人的主体性相关的美才是真实的美;与客体性相关的美则是虚幻的美。完整的美契合于人本性的完整,破碎的美则关联于人本性的分裂。美在消解客体世界必然性的重荷和畸形的同时通过人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建构了自由的世界。而正是在此自由的世界即美的世界里,现代化世界中的无根的现代人的生命不再被抛离而悬空,而是回落至踏实,心灵不再被抽空而虚无,而是充实而永恒。  相似文献   

11.
你还停留在用最原始的手工对时的方法为你的爱机设定系统时间吗?还要等到电台报时或者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去对时吗?这样可真有点“老土”了。我们只要利用Windows XP自带的同步计算机时钟功能,就能让你的系统时间与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对时。保证分秒不差。  相似文献   

12.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13.
论对自由时间的理解和当前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社会的形成与现代工作制度的普及将人类的生活时间划分成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的二元结构。自马克思首次运用“自由时间”开创现代休闲学以来,不同的学者对“自由时间”做出了不同的理解。自由时间的延长代表着工作时间的缩短,休闲生活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自经济全球化浪潮涌起后,自由时间则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引发人们新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喻宏伟 《华章》2007,47(11):47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因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中自由时间的增加,自由时间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城镇居民自由时间消费的内容、结构、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提高自由时间消费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自由时间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7.
《太古和其它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独特叙事空间,展示了"人"之有限坚忍的时间、"物"之无限自由的时间和"上帝"之权威中立的时间.小说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和时间之问的热忱,同时表露出当下碎片化的单向年代里作者思考生命多维存在方式的温柔力量.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倾向的作家,时间的飞快流逝经常成为她的小说的主题,因此也就出现了众多时间性场景的描述。其中以服饰、镜子等物象为代表的"隐性时间"和以时钟、月亮等物象为代表的"显性时间",在这些时间性场景中尤为突出。张爱玲正是借助这些不同的物象,表达了她对时间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拥有自由时间的人才是自由人,人可以自主活动的时间才称之为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是在资本的刺激下才得以飞速发展,但资本又造成多数人创造的自由时间为少数人占有。理想的社会是人人都可拥有自由时间,现有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是阻碍人们走向理想社会的困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利用和限制资本方面做好统筹兼顾,才能更多更好地创造和分配自由时间,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如今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但不太知道的是,时间是生意人的历史发明。 你应该曾坐在高档餐厅里,看着墙上的时钟,然后注意到这时是纽约的午夜12点,伦敦的凌晨5点,巴黎的早上6点,东京的下午1点。你觉得这稀松平常,理所当然,这根本就和日出、日落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