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期间,江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义务教育方面,江苏于1996年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使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方面,普及程度大有提高。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1995年的57%提高到2000年的68.5%。苏南部分县(市)已达90%左右(苏州高达94%),基本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方面,办学规模显著扩大。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数分别由1995年的21万、1.1万增加到2000年的45.15 万、2.3万,居全国第一。全省人才培养渠道拓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2.
一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意义一般认为,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自己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吸收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并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或者说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内化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整个一生的社会化是分阶段进行的。小学生个体社会化,属于人的社会化的早期阶段,也是整个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社会化就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教育研究》1979—2008年1972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哲学、德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三大领域的关注存在显著差别;同一领域下的各类论题,发展态势不一,关注焦点差异巨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我国社会转型方向一致。基于此,展望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就近入学:是权利还是义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政策,其根本宗旨在于保障儿童、少年的就学权利,是对政府行为做出的必要规范,但并非学生及其家长必须履行的责任,或必须作出的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就近、平等受教育应是一个整体,都是为了保证居民子女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择校是学生与家长维护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正当要求;限制择校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保障施教区内儿童、少年的就学权利。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均衡化是顺利推行就近入学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学前课程的第三次变革,出现了众多学前综合课程模式,它们所采用的几乎都是"主题式"结构.这种"巧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由"主题式"综合课程的点、面、线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实现所有适龄儿童"上好学"的政策话语,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的切身利益和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同时,这一政策话语也面临着实践挑战:入学机会的限定性与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之间矛盾,公平教育的普惠性与优质教育的稀缺性之间矛盾,资源配置的外因性与教育质量的内生性之间矛盾。为此,我国需要创新义务教育提供方式、整合义务教育体系结构、创造公平教育过程和环境,将这一政策话语转化为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以学分制方式推进该计划使其具有课程化和规范性、全员化和主动性、制度化和系统性、长效化和灵活性等特色。大学生素质拓展要坚持"五有"举措、"五化"机制,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高校办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和教师配置的最大合理化,提高义务教育水准,消解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在1958年便颁布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班级编成及教职员定额数标准法》.依据此法,日本先后进行了十次"教职员定额数调整计划",逐步构建出学校班级编成与教师定额配置一体化系统,在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园欺凌、避免学生辍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梳理总结这十次调整计划的内容及其重点措施,发现该政策特点主要有:长期推进教学小班化,努力降低生师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标准加机动"的教师编制核定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政策贯彻落实;适应现实需要,针对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