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空间不同的组合,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建筑设计人员都是看重建筑空间组合,一般而言,建筑设计人员都会按照建筑功能来建筑空间组合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静态空间以及动态空间组合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应用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对人感受的影响;其次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最后,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城市设计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更多地考虑的是人以不同速度行进时对空间的感受、人处在不同空间所产生的行为心理,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试图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文从城市空间的特征给人的心理感受上进行分析,以江汉路入口的设计为例分别从入口标志物的特征、入口的通性、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感受的连续性几个方面解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强烈呼吁设计者在设计中重视空间设计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城市设计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更多地考虑的是人以不同速度行进时对空间的感受、人处在不同空间所产生的行为心理,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试图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文从城市空间的特征给人的心理感受上进行分析,以江汉路入口的设计为例分别从入口标志物的特征、入口的通性、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感受的连续性几个方面解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强烈呼吁设计者在设计中重视空间设计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一、抓好五大要素 住宅小区房屋的灵活编排,绿化空间的变化,环境中体现的缤纷色彩,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业主对建筑物的感知体会取决于对整个布局的感官经验,对周围环境的触觉、听觉和嗅觉感受,感官经验是建筑应提供的重要素质和精神。有意识的深化感官经验,将会提升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感知能力。因此。设计需要有节奏地组合多种元素,诱发和丰富人的官能,唤起感觉及引申至对随后的经历,才会触发新的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行为科学是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研究的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从有人类开始,就会有人类行为的发生。而行为学认为,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的心理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对于行为的选择是人们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加强人们之间的协作,达到组织优化的目的。它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科学的研究使人们发现了选择行为和计划行为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城市的建设环境来说,研究行为的选择,有着更重的意义。想要营造人类所需要、所认知的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就必须事先明确人对于所要营造的场所将会表现出来的感受,进而了解人们的选择。在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以后,我们发现这样人们在对公共空间进行选择时有这样一个现象,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建筑不仅是要在功能上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对建筑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建筑空间组合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一些抽象的标准,而应该立足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从而才能够将建筑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筑的空间中组合是由诸多空间通过各种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有机整体。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建筑空间组合千变万化,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外观呈现出多元化。本文通过对空间组合的深入研究,然后就建筑空间组合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随着近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已不陌生,多媒体指的就是信息的多种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人们可以通过感官认知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思维想象。空间根据存在方式不同可分为现实空间、虚拟空间、虚拟现实结合空间、心理空间、视觉空间等。近年来新媒介载体的不断出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这几种空间结合成为可能,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和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8.
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无论是小型建筑,还是大型建筑,抑或是功能简单的建筑,还是功能复杂的建筑,都是由一个个空间单位组成的,我们习惯上把由一个空间单位或以一个空间单位为主体的建筑空间组合称为单一空间组合,而由多个空间单位组成的建筑综合体称为组合空间。设计中一般根据功能需要来划分空间单位,也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来进行空间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探析了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明度、纯度的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实例研究了这些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兴技术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模糊性,在此情况下,新兴企业如何进行技术整合、探索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这些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空间,到底是应该和行业的技术空间保持一致性呢,还是保持差异性?本文聚焦于"新兴企业如何构建技术空间"这一问题,从企业技术能力及其组合的角度切入,以48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企业技术能力组合情境中,企业-行业的技术空间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高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与新兴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无论新兴企业的一般能力是高还是低,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从技术能力组合的视角拓展了技术空间异质性的研究,也为新兴企业的技术空间构建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操凤玲 《科教文汇》2010,(36):199-200
合成空间理论是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心理空间网络,并在这些网络空间之间进行意义映射,以此来对一些语言现象作出阐释。本文根据这一理论,同时结合范畴的属性与特点,解释了人们对范畴的认知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11)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鹏  董玉祥 《资源科学》2013,35(11):2239-2247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尺度相关性,从不同的尺度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尺度变化规律。当前的研究尺度多依据行政级别来进行选择,研究单元空间异质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引入景观生态学空间粒度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揭示尺度问题。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和区位等方面共28个因子,对广州市8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10个空间粒度上的分析。研究构建不同粒度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粒度差异以及模型相关系数随粒度变化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要素因子相对经济社会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更大,其中坡度和坡向的影响排序靠前;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入模型的影响因子个数也不尽相同,交通运输用地模型的因子个数较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影响因子个数较多;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也有差异,随着粒度增大,模型解释能力普遍是增强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2008—2015年欧盟28个成员国人力资本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对欧盟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人力资本要素存在空间相关性,但是正呈现扩散趋势;第二,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本要素存在不同空间集聚模式;第三,欧盟多数国家的人力资本对专利申请量有正向作用,25~34岁博士毕业生数/千人对欧盟区域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非欧洲籍博士生比重和30~34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而20~24岁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的推动作用有限,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4):40-43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析了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明度、纯度的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实例研究了这些色彩在景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视画面空间是屏幕和画框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影像,这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面造型艺术,而用只有二维的空间的平面来表现具有三维空间的客观景象,无疑是一个难题.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完美地表现自己.现代科技提供用平面空间表现立体空间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电视画面的空间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心理映象、表现运动、运动表现、环境烘托、压缩多重空间等方式来营造空间效果,使观众对电视画面的视听感受不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一个能够透视外部世界"三维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设计师对室内空间的设计必需根据人们对空间的心理需求而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环境,所以室内空间设计是以人们的心理需求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东北地区172个气象台站30a(1961年-199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和东北地区500m×500mDEM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温度要素的宏观本底值的模拟以三维二次幂级数展开法效果较好,其误差气温多在0.2℃-0.4℃≥10℃初日、终日为1.1d-2.0d,≥10℃初终间隔数日为2.2d-2.9d,≥10℃积温为56℃.-89℃.d。3省各温度要素的小地形影响程度不同,文中对小地形影响显著的要素进行了模型修改。利用建立的温度要素空间分布模型,构建了东北地区各温度要素的网络数字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20.
胡捷 《科教文汇》2009,(26):273-273
装饰材料作为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通过视觉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识,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