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语篇中名词化的批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化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以往研究多局限在语言系统内,未能结合语境分析名词化的使用和作者意图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批评性语篇分析为基础,对新闻语篇中出现的名词化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社会和意识的的角度探究使用名词化的原因,揭示名词化如何充当作者表达意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2,(1):13-18
作者在《红楼梦》中创设了丰富的现实空间形态,并通过对各类现实空间的铺陈与转换实现叙事意图,展现人物性格、关系、地位,调节叙事节奏。我们在理清叙事线索的基础上,对作家的叙事艺术进行探究,从而凸显现实空间对小说叙事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究是贯穿整个初中生物课本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好好地研究课本中的探究活动,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利用探究突破教学。  相似文献   

4.
金素兰 《考试周刊》2013,(41):98-98
文化背景是语言教学最大的障碍,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文化的导入关系着英语教学质量。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围绕在教学中如何导入英语文化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在个案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同基础物理教育工作者的看法不一。作者经过对比研究后认为:科学探究不仅要注重具体物理实验过程的探究,还要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和应用。下面以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过程为例说明作者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作者探究必将燃起大学生的读写欲望和热情研读作者,探究作者,让大学生在对作者生活经历的探寻中,深入见识人生的痛苦与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从而真正在“精神”上获得成长。这是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也将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课程体验。其实,这种课程体验的获取过程,又是大学生阅读热情的一个激发、  相似文献   

7.
王家林 《考试周刊》2010,(28):170-172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探究实验”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模块中典型的探究实验之一。本文作者引导学生改进课本中用“比值关系”进行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改进实验目的,自选实验器材,制定改进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任伟 《中学物理》2012,(4):69-70
贵刊在2011年4月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消除“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系统误差的探讨》的文章,作者提出了如下方法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9.
季通洋 《考试周刊》2013,(69):152-152
作者于2013年9月参加江苏省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中多位专家教授就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提出研讨和指导。期间作者正在进行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本文结合省培学习和课题研究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教学误区,以期达到反思和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压电源、多用电表、真空钟罩以及真空泵等仪器探究了气体放电过程与气压、电压和极间距3个因素的关系。作者通过仪器展现了各种气体放电现象,并着重研究了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  相似文献   

11.
译者的模拟权限——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型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早已被许多科学家运用到了科学研究之中.它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被我国学者发展为原型-模型理论,并引用到语言学和文学翻译研究中来.在这一基础上,文章试图把这一理论拓展运用到翻译理论研究中,试图用这一新探索的翻译理论再一次探究译者的翻译权限和译者与作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志平 《考试周刊》2010,(40):94-95
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探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递进,直至实现研究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本文作者就对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尝试进行总结,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西夏道家、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作者的考证,文字的校勘,通俗歌词的考察,西夏道教总体情况的初步探究等方面。相对于佛教文献而言,其研究较少且相对薄弱。有关文献宗教性、文学性、道佛关系、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汤亭亭小说《中国佬》中选取几个典型人物原型意象,对书中人物意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剖析。指出作者与自己创造的人物意象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对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写作手法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些人物意象的探讨,分析作者的情感意识和主观态度,揭示出《中国佬》产生的影响和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针对合唱指挥的乐谱分析与表演,围绕乐谱文本的解读方式与肢体在音乐表演中诠释的关系展开,探究其中的原由与逻辑关系。作者将在音乐的表演理论、合唱指挥中的技术进行探讨,尝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指挥表演。  相似文献   

16.
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探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递进,直至实现研究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本文作者就对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尝试进行总结,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今文的学风,而此多元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也使广东成为清代经学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习得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因此,活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探究活动的效果。结合近期执教的几节公开教学活动,作者对探究材料如何处理干扰因素进行梳理和阐述,希望对后期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20.
在复习课中优化学习方式的尝试和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复习课教学需要优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在复习中发挥作用.介绍了作者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尝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案,并讨论了在复习课中优化学习方式需要处理好的8个关系和5个具体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