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超越与创新。虽然两者在教育基点、教育指导原则,儿童发展观、教育行动研究思想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理论联系,但在教育本质观、教育领域观、教育方法观等方面存在着实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及其观点的评论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其对语言和言语理论的论述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在两者关系的理解上我们和索绪尔是不同的:不是对立与排斥,而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只有客观审视大学生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帮助大学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社会理论中的文化缓冲带理论和哲学、教育学中的常人、真人理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联结两个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的别样通道,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和转向。  相似文献   

5.
“共情”与“反移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empathy)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分别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理论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两者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横向比较,从文化渊源和两者理论内容本身的差异来论述,并对两者的差异追根溯源,以此证明两者分属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的宝贵遗产,对历史上抄袭说作出了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两者都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强调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两者在最终价值日标上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取向上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语气副词“幸亏”“幸好”基本语义和语法大致相同,现代汉语很多词典都将两者进行互释。通过对两者进行三个平面理论分析,可看出“幸亏”和“幸好”存在明显差异。句法上“幸亏”后可直接跟体词成分和“了”;“幸好”可居句首单独使用,修饰整个句子。语义上“幸亏”所表达的语气强于“幸好”;“幸好”之后可跟所发生之事本身即为一种好结果。语用上,“幸亏”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幸好”多用于口语;在表达言外之意时,“幸亏”比“幸好”语气更强。  相似文献   

9.
陈军 《教师》2012,(4):42-42
一、“探究式教学法”与“六步教学法”建构思想 两者在建构理论层面上有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六步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两种教学法更多的是从如何让学生学好、如何让学生会学、怎样让学生学会这样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知识本身固有的内在规律思考教学方法的。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是两者思考模式与方法构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视野探究"包容性增长"的背景、内涵及"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两者的辩证关系,同时论述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量词“颗”与“粒”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语文知识》2009,(2):54-58
“颗”和“粒”是现代汉语中两个语义相近的个体量词,一般的语义学知识很难解释清楚两者的异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的差别及这些差别所包含的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绝不"和"决不"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很多语境中可以替换使用,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细微差别。句法上,探究两者后接词性的差异;语义上,探究两者异同。  相似文献   

13.
卢梭是民主主义的现代复兴者,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设者,然而两者在自由论题上具有类似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无支配自由是两者理论的终极旨趣,对称性平等是自由的实现条件,个体消融于共同体是其消解无自由不平等的理论策略,社会(公意)高于国家(政府)是其构建自由生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将两者融合为一,并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景"的主张。如此,不仅丰富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与“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高频词,在日常学习与写作中不但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就连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也很难将两者准确地区分开来。本文着眼于“作”“做”组词功能、各有关义项及其用法,分析两者的差异,试图探究两者的正确用法,以求对日常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在应对美国经济走势疲软时通常会运用三大理论,一是凯恩斯理论,倾向于通过低税收和政府增加支出来提振经济;二是支出/债务理论,倾向于两者都能有所节制;三是不确定理论。不论在哪一种理论框架下,避免财政悬崖的方案都不能算是经济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是促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三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源初形态上的中西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性上的古今之别,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属性和中华民族利益代表的身份属性等,共同驱动了“两者的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维度,马克思主义中西之变中的中国化实践和时代化理论发展的要求,是推进“两者的结合”的现实之需;从传统文化维度,传统文化古今之变中的内容、方法和价值的现代转化,是推动“两者的结合”的发展之要;从中国共产党维度,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与身份属性、党的建设、党的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是达成“两者的结合”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8.
布洛的"距离说"和"功利说"是关于审美的著名理论,这个美学理论却被引申为教育发展理论的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客观冷静理性地思考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必须要跳出教育,与高职教育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人认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问题不能跳出教育,在无历史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强调只有融身于教育,才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两者各有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但从宏观角度看,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从微观角度讲融身教育看教育,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派与爱德华·卡尔的国际关系思想存在相同之处.他们都重视不同理论之间的综合,都强调传统研究方法.但是在对待西方价值观和理性主义的态度上,两者差异显著.此外,不同的研究宗旨也决定了两者在理论标志特征和主要研究目标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