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人肺部感染为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要彻底治愈,不但要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而且要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的给药方法,还要注意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炎肝硬化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防治措施及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调查对象的住院病历,记录填写所设计的感染病例调查表.结果:15例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均采用氟康唑200mg ivgtt qd抗真菌治疗,治愈3例,死亡12例.真菌种类全部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除感染曲霉菌2例和小母菌1例外,其余均为白色念珠菌、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表现不典型,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0%,积极采取预防真菌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啤酒酵母菌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啤酒酵母免疫家兔后,经家兔耳的皮下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播散性念珠菌病动物感染模型,观察啤酒酵母菌免疫组和对照组家兔的感染状况;通过测定抗体效价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了解啤酒酵母的免疫效果.结果:观察显示:①免疫组兔耳皮下注射区红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②肾脏充血及肿胀程度免疫组小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肾脏出现肉眼可见的脓肿灶;③病理诊断显示,免疫组炎性细胞浸润范围小;④免疫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噬百分率与吞噬指数,免疫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啤酒酵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及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深海来源的16株真菌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分别经真菌普通培养基和人工海水培养基发酵获得样品,采用MTT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纸片法测试抗真菌活性。结果:菌株中有3株经过普通发酵培养基发酵和4株经过海水培养基发酵的样品在100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60%;抗真菌活性测试中,仅有菌株16-02-1的发酵样品对受试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和土曲霉W-1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深海来源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发酵获得的样品,抗肿瘤活性各不相同,经过筛选获得高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解放军第251医院自2003.1~2006.6月共收治的867例(男性662例,女性205例)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回顾性分折其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以及诊疗措施。结果:本组867例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并发消化道出血287例,发生率为33.1%,其中男性96例,女性191例;以黑便发现126例(后置胃管处理),以呕血或胃管内发现161例(入院时即留置胃管78例,入院后因腹部不适留置胃管83例);治疗后康复284例;出血后手术5例,死亡2例;出血无法控制导致死亡3例(包括手术治疗后死亡的2例),男性1例,女性2例。结论: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病例,应及早预防并发症,一旦有出血倾向,应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多科室的协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构建白念珠菌CaPDE2基因缺失株,研究其功能.通过PCR扩增构建含有CaPDE2基因同源臂100 bp的SAT1-flipper敲除盒,用于敲除CaPDE2第一等位基因;然后通过构建CaPDE2基因的URA3-blaster敲除盒(同源臂700~1 000 bp),敲除CaPDE2第二等位基因.将CaPDE2基因缺失株依次培养在YPD+25μg/mL ClonNAT、YPD+0.1%5-FOA培养基中,以去掉SAT1和URA3基因筛选标记;通过CaPDE2基因缺失株的表型试验初步检测了CaPDE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联合采用URA3和SAT1筛选标记完成CaPDE2双等位基因的敲除,得到了CaPDE2基因缺失株,并去掉SAT1和URA3基因标记,其基因型为Capde2::FRT/Capde2::hisG. Ca PDE2基因缺失株对酮康唑、氟康唑、十二烷基硫酸钠及42℃均敏感.因此,CaPDE2参与调节白念珠菌抗真菌药物、细胞膜压力及高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0例严重颌颈部坏死性感染进行局部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在深部用双头外露多孔引流管引流,并用双氧水、新洁尔灭盐水反复冲洗,排出毒素及坏死组织,再用灭滴灵液,庆大霉素液冲入创面区。加之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满意,治愈47例,治愈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8.
探讨基于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膜外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耳前瘘管感染的疗效。选取耳前瘘管患者共126例,并分成3组:A组42例,耳前瘘管感染期,行SMAS筋膜外区域性切除术;B组43例,耳前瘘管非感染期但之前感染过,行SMAS筋膜外区域性切除术;C组41例,耳前瘘管感染期,行经典耳前组织切除术。统计所有患者术后的平均痊愈时间、切口外观满意度、总治愈率、复发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的总治愈率相当,分别为95.24%和9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总治愈率均明显高于C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感染期耳前瘘管应尽早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基于SMAS筋膜外区域性切除术痊愈时间较短、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特殊设备要求,值得向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涂片法、皮屑检查法和漂浮法,对新乡某猪场的保育猪、育肥猪和母猪疥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其感染率分别为52.5%,70.2%和38.0%,平均感染率为53.57%.分别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敌百虫、双甲脒乳油、氰戊菊脂及螨净进行对比治疗。用药20天后,通过病灶变化记分、活螨计数、增重情况和安全性观察等指标综合判定,结果表明:螨净喷雾效果最差,治愈率仅为42.67%;其次为敌百虫涂擦,治愈率为68.25%;双甲脒喷雾治愈率70.45%;氰戊菊脂喷雾治愈率为83.36%;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这两种药物的不同用法对猪疥螨病均具有良好疗效,是最好的杀螨药物。经统计学分析,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它们的药效明显优于敌百虫、双甲脒乳油、氰戊菊脂、螨净,其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呈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并进一步探究其导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组分析总结64例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运用多因素分析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中高血压、肾衰竭、镜下尿红细胞满视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1.5%vs86.1%,11.5%vs47.2%,7.7%vs52.6%,P0.01),A组尿蛋白、血红蛋白高于B组(P0.05)而血肌酐、血压较B组明显偏低(P0.01).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血压、尿蛋白6g/24h、镜下尿RBC5.0×107/L(0R值分别为1.055,4.232,6.682;P值分别为0.041,0.043,0.003),而血红蛋白水平(OR=0.687,P=0.031)起保护作用.高血压、镜下尿红细胞数的增多和血红蛋白的降低,肾脏损害程度加重(P0.05).结论:呈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可能血压升高、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量以及镜下尿红细胞水平是衡量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感嗜血杆菌与生物分型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 :对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了培养 ,药敏试验与生物分型。结果 :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33株 ,检出率为 4 2 .3% ,在对所有分离株进行的生物分型结果中 ,共检出 5型 ,其中以Ⅳ ,Ⅵ型居多 ,分别为Ⅳ型 8例 (2 4 .2 % ) Ⅵ型 13例 (39.4 % )。 33株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中 ,全部菌株对氯霉素 ,氧氟沙星敏感 ,头孢拉定株 2 1(6 3.6 % ) 、头孢唑林 19株 (5 7.6 % )、去甲万古霉素 2 3株 (6 9.7% ) 、苯唑青霉素 31株 (93.4 % ) 、复方磺鞍甲基异唑 11株 (33.3% )、红霉素 4株 (13.2 % )。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有较高的检出率 ,以生物Ⅵ型和Ⅳ型居多。流感嗜血杆菌存在着严重的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生儿早发型无乳链球菌(GBS)是一种可致婴儿脑、肺和眼部发生感染甚至死亡的细菌。筛查其感染风险因素并建立概率预测模型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分析GBS菌株的耐药类型和耐药基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创新点:首次归类了新生儿感染GBS的众多因素,按照孕妇、分娩过程、胎儿因素分为三类,统计筛选出重要风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的概率预测模型,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筛查到了相关耐药基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实验组135例早发型GBS感染和对照组234例无感染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和标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构建概率预测模型,采用传统的药敏实验对所有GBS阳性标本进行耐药分析,同时PCR筛查耐药基因并测定序列。结论:这9年间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孕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这三项因素与感染GBS的结局存在显著关联,由此得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感染GBS的概率。135株GBS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51.11%、80.00%、91.11%,同时未发现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呋喃妥因、力奈唑胺的耐药性。PCR筛查发现aac6、ant6-Ⅰ、aph3-Ⅲ和TEM四个耐药基因,其中aph3-Ⅲ仅存在于耐药株中,而测序发现aac6基因在非耐药株中相比耐药株存在一个缺失突变。临床上尽早对患者分离的GBS药敏试验,有助于合理用药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大蒜是一种常用的日常调味食品,其味道辛辣且具有强烈的蒜臭味。大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硫醚化合物、糖类、脂类、氨基酸类、酶类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大蒜不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同时具有抗菌作用,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等感染均有一定的疗效。文章采用常温提取法、酶解法、微波炉法三种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菌、曲霉菌进行抑菌实验,通过分析抑菌数据,比较每种方法对五种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不同提取工艺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为今后开发天然抑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大蒜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方法:总结收治的急性胰腺炎132例,其中16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治疗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124例,手术8例.手术方法有胰腺坏死病灶清创、切除,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腺周围引流术,脓肿或囊肿引流术,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加胰腺周围引流术等.结果:治愈好转率97.1%(129/132),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好转率81.3%(13/16);死亡或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死亡率18.7%(3/16).结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全面而有系统,并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应注意早期联合使用能穿透血胰屏障的抗生素.TPN虽不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本身的病理进程,但可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期.及时的手术可排出有害的酶性液体、清除胰腺周围坏死和感染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合并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者,应根据胰腺炎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病理剖检对新乡市长垣县赵堤镇某猪场发生的一起以体温升高、不食、腹泻、耳部发绀、鼻部、腹下、臀部、四肢末端发紫为特征的疾病,做出初步诊断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然后采取10份病料经处理后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CS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RS,结果表明CSF的阳性率为80%,PRRS的阳性率为60%,从而确诊该病为CSF与PRRS混合感染,通过采取自家苗、抗猪瘟血清、接种疫苗三种方法作比较,同时肌肉注射杂症一针,菌毒急救,拌料饲喂防蓝灵,金方案Ⅱ型,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等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显示自家苗治疗效果最好,病情得到控制,治愈率达70%,为目前规模化猪场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可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为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3例确诊患者采用5种不同药物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其中21例伴有较重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行微创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行业;病灶分布多在腰椎,两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强力霉素 庆大霉素 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为首选,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手术21例进行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治愈20例,治愈率(20/21)95.24%,好转1例,有效率100%,愈后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寻找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新途径.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照治疗,A组30例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疗法,确定为伤后24小时内、每天2~3次、连续5~10天高压氧治疗,5~10天后改为每天1次的常规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的伤后10天以后、每天1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症状体征的改善、后遗症轻重程度等.结果:A组治愈20例(67%),好转9例(3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7%.B组治愈12例(40%),好转10例(33.3%),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效果经假设检验(Z=-2.475,P=0.0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组的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全组342例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26例,发生率为7. 6%;腹腔感染死亡患者1例,死亡比率为3. 8%。腹腔感染患者和无感染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0. 2%和58. 1%(P=0. 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TNM分期,Ⅰ、Ⅱ、Ⅲ期腹腔感染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 2%、62. 9%、45. 8%,与无感染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果表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和长时间手术密切相关,但是腹腔感染并不会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Scandix pecten-veneris L.的植物素和评价其生物学潜力。方法:测定S.pecten-veneris提取物中植物素的含量,包括生物碱、黄酮、多酚和单宁。使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测定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还原能力;使用琼脂扩散测定法评价对七种细菌和四种真菌菌株的抗微生物活性。同时,对脲酶、磷酸二酯酶-Ⅰ和过氧化氢酶-Ⅱ进行酶抑制研究。结论:沙门氏菌显示出适度的抗自由基活性;羟基自由基的潜能降至初始值的20%左右。S.pectenveneris多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线性相关。S.pecten-veneris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对白色念珠菌表现出到最高的抗真菌活性。植物提取物对脲酶的活性最有效;对磷酸二酯酶-Ⅰ和碳酸酐酶-Ⅱ显示出中等活性。结果表明,S.pecten-veneris具有良好的药用潜力,可用于治疗一些特定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可能影响消化道溃疡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减少复发风险提供科学干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入组8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1年内复发48例,复发率60.00%(48/80),将其纳入复发组,未复发32例,未复发率40.00%(32/80),将其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吸烟(是)、饮酒(是)、终末期HP感染(是)、溃疡直径(≥2 cm)、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组间性别、年龄、睡眠质量及病灶位置比较(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饮酒(是)、终末期HP感染(是)、溃疡直径(≥2 cm)、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均是导致消化道溃疡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饮酒、终末期HP感染、溃疡直径较大、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均是导致消化道溃疡患者治疗后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