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网络广告以惊人的速度“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这与网络相对传统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络实现了大众传播广泛性优势与人际传播精确性优势的互补。通过对互联网博客传播的考察,文章提出了网络何以能够优势互补的三点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时期广告传播现状回顾一下广告传播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大众传播形成之前,广告传播是一对一的人际传播,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广告信息借助大众媒体实现了点对多点的"广播",这时的广告信息传播可以是全球性的,快速的,可测度的。进入数字新媒体时代,融合渐成风尚,媒介间的壁垒被逐步摧  相似文献   

3.
聂维斌 《新闻界》2009,(1):168-169
网络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高度整合的媒体,网络广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核心优势是互动的沟通模式,深度的资讯服务,灵活的媒介策略.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深入发掘网络传播的互动优势,是开创网络广告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新闻世界》2009,(11):179-180
当今社会媒介高度发达,信息数量已大大超过了人们可接受的限度,大众传播中广告传播效果变得越来越微弱,人际传播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其缺点。本文通过对人际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探讨了七种在广告传播过程中运用人际传播的方法,以提高广告的到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广告实践中构建人际传播网络的初步设想王建文现代社会中,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媒介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弱点,它们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在广告活动中引入人际传播机制以弥补大众传播的某些...  相似文献   

7.
网络广告的口碑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潇 《新闻界》2007,(3):101-102
中国网络用户在2006年已经过亿,网络传播的影响力愈加强烈,网络广告由于本身良好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受到传播机构的重视,口碑传播方式利用网民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使讯息迅速扩散传播,广告专业人士应深入了解网络广告口碑传播的特点,利用口碑传播策略提升网络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直复营销、关系营销等新的营销思维,正逐渐颠覆传统的大众营销模式。作为对市场界的回应,传统的大众传播也逐渐出现分众化甚至个人化趋势,以适应企业界对传播精确化的要求。新的市场潮流对广告媒介的精确性与双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兼具精确传播与双向互动能力的商函广告与网络广告,正日渐崭露出巨大的媒介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祐昕  顺风 《当代传播》2007,(6):102-103
网络广告与当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交互性、实时性、传播范围极大、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受众群体特征明显、形式多样、迅捷性、易检索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网络广告中价格博弈的模式(统一称为"竞"模式),Google搜索引擎广告,呼叫广告等新兴广告类型的相关研究,籍以对网络广告生存和发展态势得出相关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稳定持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媒体的不断丰富和壮大,广告在信息传播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广告在满足民众信息需求和娱乐享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传播失范的现象。在大众传播环境下,广告传播失范的影响深远,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后果与人际传播背景下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稳定持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媒体的不断丰富和壮大,广告在信息传播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广告在满足民众信息需求和娱乐享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传播失范的现象.在大众传播环境下,广告传播失范的影响深远,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后果与人际传播背景下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3.
"差序格局"揭示了传统乡村传播的关系框架以及其运作的基本逻辑。但处在社会转型中的湘中农村,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的乡村传播新结构中,大众传播名存而实不至,农民所获仅是影像虚拟;人际传播仍然是建构社会关系、传播本土文化的基本方式,但从对当地农民主要的社会活动中调查发现,新形势下的人际交流内容更消极,且在原"差序格局"中掺杂越来越多的工具性动机,由此充分暴露出中西部农村的文化沙漠现象。  相似文献   

14.
定向广告是网络广告的一种高级传播模式。世界上第一则网络广告是以横幅广告的形式出现的,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横幅广告一直主导着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随后又出现了弹出窗口广告、E-mail广告等主要类型,网络广告发展到现在已不下二十种,而且新的类型还在不断涌现,目前正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没有哪一种类型能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近几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受众本位”理念的深入人心、营销4C潮流的出现以及广告主对网络广告逐渐认可等因素,促使网络广告又延伸出一种更能适应网络传播特性的高级发展模式:定向广告。一、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在手机用户中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微信作为其中重要的代表,较好地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通道之间的相互联结和转换。与以往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为主的传播模式相比,微信传播更加具有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内容类型、传播途径、接收方式等环节及其对舆论生态的改变,微信正成为一只影响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的"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起,社交网络在我国开始发展,并迅速获得了网民的认同.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社交网络传播特有的参与性、互动性也使之成为网络广告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社交网络现有广告形式利弊,结合社交网络的传播特征,探讨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的核心价值与社交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为网络广告传播能更好的发挥社交网络平台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痛毒性网络广告"实际是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传统值得信赖的口碑相传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成为了一种传播速度快、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广告形式.广告由想方设法的"逼你看",逐渐变成受众想方设法的"找看看",网络广告的广告创意正在发生着与传统广告创意形式不同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谈话节目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载体,融入人际传播的优势,从而某种程度上改变大众传播的单向模式,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弥补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使传播更符合大众传媒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20.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实际上,第四媒体是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全新的传播媒介。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因而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职业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和不确定的广大受众。而因特网是建立在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群体传播,继而由于传统大众传媒纷纷上网,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特网开始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