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赛主题——绿色梦想文明生活近代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以物质财富激增为特征,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标志,同时也以大量耗费资源为代价。人类进入21世纪,以科技伦理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及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文明观念,比如西方的简单生活主义和简单消费新主张;摒弃物质至上和感官刺激文化,回归生活本然。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方消费主义取代了过去的节制消费并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开来。大量占有商品的符号价值已成为当今西方消费社会人们满足欲望的基本方式。本文将从资本发展的历史考查西方社会消费方式转变的内在原因,探讨消费社会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的悖论,以回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态文明与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工业文明的局限与教育的反思18世纪末 ,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 ,工业化浪潮便不可阻挡地向世界各地推进 ,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近一百年间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工业文明蓬勃发展 :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物质财富不断增长 ,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人类从衣食住行到各种精神文化生活 ,无不打上了工业文明的深深印记 ;同时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巨大创造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历史的观点看 ,工业文明毫无疑义是一种较之过去的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迄…  相似文献   

4.
在<儿子与情人>中,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以英国诺丁汉郡矿工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莫雷尔一家的感情纠葛与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儿子与情人中>中一系列扭曲的人际关系,展现西方工业文明给人们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事实上,低碳经济不仅是对现有能源消费模式、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而且内含生态文明和伦理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态文明及其消费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不但是一种类的文明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工业化,加速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文明观认为,消费问题也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工业文明消费文化是造成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人类必须确立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主要有:"以人为本"消费观和全面发展消费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观和绿色消费模式;和谐消费观和公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有盲目追求西方工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存在"大量消费"现象,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以及生态帝国主义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几方面。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可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合理消费"新理念,提高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公民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反对生态帝国主义、积极进行国际生态环境合作这四条路径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10.
张謇生活在儒家文明遭遇西方文明猛烈冲击的时代,他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西方文明,先后在教育、实业、慈善等事业中引入了西方文明的理念,努力改变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偏见。张謇的文明观在那个年代或许不是最先进的,却不无最适应当时中国国情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然而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中,国际市场竞争、国际生态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的异化消费,都对中国迈向生态文明造成阻力。克服这一阻力,要在摆脱资本主义浪费型的竞争模式、按照生态经济效益开展产业发展宏观设计、提高国民经济的生态化程度、营造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新发展,是对先前的人类文明的超越,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内容推进人类文明在当代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创造更加文明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又有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背景.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存困境的反思,工业文明逐渐衰退,现代主义艺术也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科技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源源不断地移植到天津、上海等一批通商口岸,遂使这里既成为半殖民地化的典型地区,又成为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基地和橱窗。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英国现代作家。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叉口上,其小说创作体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征,对于东方文明的描绘是毛姆书中的亮点之一。在西方殖民者统治下,东方民众生活表面上似乎生活在西方人的阴影之下。但是,那些在西方文化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西方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东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渗透之后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被东方文明所异化,另一种是借助东方文明以寻求精神解脱。毛姆小说中所呈现的东方文明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它引发了一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而这种生态文明的转向要求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人类中心主义到"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生活方式上,由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转变。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等学校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大学生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从转变价值观念入手,提升自己的生态修养。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一直是笼统的说法,它应该是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且是工业文明下社会的共同关系,因为教育是工业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不是农耕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过渡时期,师生关系和社会的一切关系一样,都带有激进与保守二重性.现代化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学为交往的实践,还原老师和学生都是人,建立师生之间人与人的契约伦理关系,是教育的"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明史观强调以文明视角来透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标准.它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从文明构成的角度,它将人类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部分,三者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对东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迁都后的帝国保存了大量罗马时代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传统。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的新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在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及近东地区古代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基础上,创造了长达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