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育宝  吕璞 《资源科学》2005,27(6):2-10
随着国民经济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和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国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国内油品分销市场限制的放松,众多国外石油石化企业看好中国石油石化市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面临国际大公司的竞争.为揭示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作了一下工作:①结合石油石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在比较分析已有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认为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和价值链分析法等竞争力分析范式是分析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想的选择;②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指出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基础,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③根据石油石化产业是一个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的纵向一体化非常明显的产业特点,用价值链分析法分别分析了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上游、中游、下游、辅助支持部门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出了从总体实力上讲,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与国外大的石油石化企业相比竞争力依然较弱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革创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安全是指外部石油资源供应安全问题。中国石油产量增幅不足,消费量剧增使得石油供求缺口日益增大,出现了石油安全问题。中国石油自给能力不足,进口单一,石油战略储备尚未成熟等因素使得中国石油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是保证国内石油供应,应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使石油进口多元化,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新世纪石油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过分注重石油产量和成本核算方式两方面探讨了国内石油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降低成本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同制造业相比,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领先企业间存在更高的技术势差。通过对1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考察发现,高技术势差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追赶机遇的削弱。"本土环境催化"、"关键人才资源"和"本土市场拉动"共同为本土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追赶创造了客观机遇。"国际联接"和"技术地方化"则是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有效的创新追赶行动策略。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追赶的"刺激—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6.
张芳謇是润滑油、石油添加剂、航空煤油专家,是中国石油炼制工程技术的开创者,1949年以后,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石油炼制专业技术学校,领导建设我国第一套高级润滑油联合生产装置,领导试制生产我国第一批石油添加剂和第一代航空煤油。通过记述他的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追忆中国石油炼制工业发展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里海地区第三大油气资源国。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方面占据主要地位。中国石油公司自1997年进入哈萨克斯坦,经过近20年的开拓和发展,已经有多家国有石油公司和民营石油公司活跃在哈萨克斯坦油气战场。目前,中国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年产量约占哈萨克斯坦石油年总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对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认识,指出了当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与不足,提出建设石油特色企业文化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近年以80%的速度快速发展的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中小油田服务公司技术创新特征,通过分析安东石油技术创新的历史和现状,得出安东石油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即明晰的创新战略、积极的研发投入,高效的研发组织以及国内外企业、高校的合作开发等,从而分析出安东石油年均增长80%的安东神话根源,为国内外相关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加强了自身能力的强化。通过项目效益及风险的分析、通过市场开拓及协调,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高价值项目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针对未来国际市场油田技术服务的需求、针对现代科技下世界石油能源开采开发需求,加强海外油田施工的技术服务市场分析、加快海外油田施工技术服务市场的拓展是我国向世界展示国力、展示国家技术水平的重点。本文从我国油田技术服务企业的现场分析入手,对海外油田施工的技术服务市场发展趋势、工作重点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内的油气资源严重不足和原油进口量的逐年增加,使国内面临严重的油气安全问题.因此,开发海外油气资源,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将是今后我国石油公司的战略重点.基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与国内相比,具有综合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应用蒙特卡罗模型进行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量化勘探风险,指出对我国石油公司乃至其他外国石油公司从事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还在蔓延,危机的持续时间和底限仍难以预见,危机中陷入困境的众多企业在依靠自身的承受力维持生命,这就是企业风险容忍性问题,也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本文将以房地产企业为例,论述企业容忍性的相关知识,包括企业容忍性和环境及代价之间的博弈平衡关系.对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的不确定环境的划分和企业发展临界点的预测等,通过对企业容忍性的研究.试图指导企业构建出应对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石化河北石油销售公司的IT治理实践为基础,结合油品销售企业的信息化现状,阐述销售企业构建IT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油品销售企业的IT治理机制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油服企业的研发管理进行对比,指出我国油服企业研发管理存在体制限制、模式传统、方向倾斜、内部市场依赖等问题。提出组织结构优化、研发方向调整、配套体制完善、成果共享机制建立等建议,为我国综合性油气技术服务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Nowadays,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are facing a deep economic crisis as a follow-up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started in 2007. This crisis has affected a great amount of markets and indus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context, companies are challenging the way they allocate resources to investments, especially to intangibles. The present research considers this issue based on an empirical work carried out with a large company (called here Global A)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ycle approach proposed by Åkerman. General conclusions are derived for how to approach intangibles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a downturn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短缺资源跨国开发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的短缺资源之一。到境外投资勘探开发石油,是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必然遇到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本文首先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接着在对石油工业跨国开发的多种风险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我国石油工业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不同组合下的跨国开发6种模式: (1)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与有经验的国际石油公司联合;(3)服务合同; (4)合资经营; (5)购买储量; (6)获得勘探开发的股份转让。最后提出了管理政治和经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对政治风险,主要是在投资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在投资后,通过营业政策的调整进行规避;对经济风险,主要通过及时了解东道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及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石油价格变动的风险和通过货币保值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颖  王晨佳  王凯 《未来与发展》2010,31(2):60-62,59
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的基础上,就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保障措施,从企业和政府层面给出了相关建议。得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资源获取海外并购为主,在以技术获取型和市场获取型的海外并购中,应将并购目标锁定在中国企业具备优势的机械、电子工业等产品较单纯的行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growing investments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BI&A), the business value generation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is still unclear. Consequently, managers face difficulties in justifying such initiatives and subsequently evaluating their results. For companies that operate in extremely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outcomes of BI&A investments may be even harder to estimat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d statistically evaluate a causal model that connects the availability of BI&A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in a company to its operational marketing capabilities. Marketing processes are critical for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s 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operational revenues, and thereby, for a firm's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assess our model, we appli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to data collected in multiple units of a large Brazilian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y during the worst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risis faced by the count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a company fully mediat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BI&A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n its marketing capabilities. In contrast to what is usually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urbulence did not moderate the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n marketing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3~2007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184家整体上市公司和184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实证检验了上市模式与两类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整体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显著低于分拆上市公司,而整体上市公司与分拆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并无显著差异,整体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分拆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0.
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探讨了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核心能力在企业群内部、合作者之间、竞争对手之间的传递与扩散,结合国外一些在线企业服务的实例,阐述了由企业核心能力构成网络服务体系在国内实现的可能和意义,并深入分析了企业核心能力在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价值,为企业在网络时代如何培养核心能力,并通过核心能力取得高额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