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欣赏鲁迅杂文,人们往往按“文艺性社会论文”的定义,推导出形象说理的原则.然后就按这个原则去鲁迅杂文中寻找形象,能找出形象的就说形象如何如何,找不出形象的就说“含有形象因素”.一般而论,对文学作品(包括鲁迅杂文)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是应该的.问题是对“形象”这一概念不可做狭窄的墨守成规的理解,对鲁迅杂文形象的探求尤需如此.鲁迅的杂文是文学的正宗,是一个时代文学的高峰.欣赏鲁迅杂文,不能用我们惯用的尺子去衡量.瞿秋白关于鲁迅杂文的定义没有错,但它的内容太宽泛,应当给予更为具体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个复杂的问题,以小说而言,有以人物胜,有以情节胜,有以意境胜;以绘画而言,有工笔画,有意笔画,有变形画、我认为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勾划灵魂上.他刻划灵魂的过程.使文章形成一个别开生面的意境.因此泛论“形象性”就不能准确地指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全部著作中,杂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大专中语文的教学中,鲁迅杂文也占据了愈来愈大的比重。遗憾的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人们对于鲁迅杂文的探讨却是远远落后于人们对于其小说的研究的。而且即使是一些分析鲁迅杂文的文章,也往往偏执于思想内容之一端;在课堂教学中,讲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时,往往是匆匆带过,语焉不详。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鲁迅杂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对其思想内容的着重分析固属重要,对它的艺术成就的分析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鉴于多年来对于后者的忽视,在今天,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探索一下鲁迅杂文的魅力,似乎是更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是鲁迅在战斗年月运用自如的轻便而又锐利的武器——“匕首”、“投枪”。这种武器在批判旧世界的斗争中发挥了无比巨大的战斗威力,这是众所共知的。或问:鲁迅杂文何以具有无比巨大的战斗威力呢?我想,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鲁迅善于运用讽刺艺术。讽刺是鲁迅杂文一个基本特征,他的每一个杂文集里都有出色的运用。如果仅就讽刺艺术而言,《准风夜谈》比起其它杂文集来,显得更巧妙,更隐晦、更有力;它可以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认为杂文是一种文体,说:“杂文这种文体,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被广泛采用,特别是用它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首先是由鲁迅开始的。”但是从鲁迅自己的解释和实践来看,本意并不是这样,鲁迅认为杂文并不是一种文体,他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主要样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战斗性的文艺性论文。它精悍、明快、犀利、活泼,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艺术性,可以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和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它的样式灵活多样,像杂感、杂谈、随感录、随笔、札记、日记、短评、演讲稿、絮语、小品等,只要是用文学手法来说理的,都属于杂文的范畴。二、如何阅读杂文一要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读一篇杂文,要了解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写的;是鲁迅式的战斗性很强的杂文,还是谈工作、谈学习或批评人民内部种种消极…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讽刺手法的运用独具特色。文章认为其讽刺艺术特色有如下几方面:夸大讽刺对象、恰到好处运用多种修辞格的讽刺、以夷制夷的讽刺、不失幽默的讽刺和尖锐泼辣的讽刺用语。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创造的一种新文体,也是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贡献。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尖锐分歧的问题。早在二、三十年代,有不少人就攻击鲁迅创作杂文是“投机取巧”,“容易下笔”,是“创作上的末路”等等。近年来,港台及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不承认鲁迅杂文是文学作品,要澄清这种偏见确实不容易。其实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在《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兼具“政论性”与“文艺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所谓“政论性”,是从政论文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运用逻辑思维,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科学、严密的判断、推理来说服读者的逻辑力量;所谓“文艺性”,是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运用形象思维,借助于文学手段,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的艺术力量。鲁迅杂文,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下简称《论缓行》)作为鲁迅前期杂文的一篇重要代表作品,极其充分体现了这一基本特征,是“政论性”与“文艺性”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的典范之作。它既具有不可辩驳的巨大的逻辑说服力,又具有感人肺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应紧紧把握住它的这一基本特征,由此出发展开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此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是他的革命文学生涯却是从写散文和政论开始的。他所写的散文和政论,其中不少作品都可算作杂感或杂文。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大约写了一百篇以上的杂文。他写作杂文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19—1926年,是他写作杂文的前期,共有杂文4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统治的罪恶;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31—1933年,是瞿秋白写作杂文的后期,共有杂文6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文人的,其中有少量篇什是歌颂性的;其形式也象前期杂文那样丰富多彩。这个时期,鲁迅杂文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的不少杂文酷似鲁迅的艺术风格;他与鲁迅还合作了14篇杂文,其中的12篇,收入鲁迅文集中。这在中国革命文坛上,成为千秋的美谈。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各地编出众多的学习鲁迅杂文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读者读懂鲁迅杂文,起了启发、引导的有益作用。 但无庸讳言,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资料,忽略了对作品作具体艺术特点的分析。有些只看到鲁迅杂文和一般政论文有共同的因素,侧重作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是必要的,但局限于这一点却是不够的。),而忽视鲁迅杂文有着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地方,有它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学术界没有争议。但是过去对他的艺术手法谈得较多的是白描,对这样一种简单化的概括,大家感到不满,这是理所当然的。近几年来,许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鲁迅的创作方法,路子愈来愈宽阔,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较多的论者是就鲁迅的某一篇或某几篇作品来下结论,这就不免以偏概全。例如根据《狂人日记》就判断它是意识流作品、浪漫主义作品,心理现实主义作品;根据《野草》就判断它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用杂文进行战斗。他曾骄傲地说:“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准风月谈·后记》)可以说,是他,开创了杂文艺术的新时代。研究鲁迅的杂文,我们感到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沉重。鲁迅先生曾说,美术上有一种小摆设,比如“小小的镜屏,玲珑剔透的石块,竹根刻成的人像,古玉雕出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虾蟆”;等等。这种美术上的小摆设侵蚀到文坛,就是要求文学去“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  相似文献   

15.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派形成于30年代初。这一创作群体的形成与当时政治斗争的僵持状态、杂文热的兴起及其成员的人生信仰、志向的选择密切相关。他们的杂文表现出对现实反映和风格追求的趋同性,注重政治效应,充满抗辩色彩,效仿鲁迅笔法,他们从不同角度师承了鲁迅杂文尖锐泼辣的笔锋,含蓄、凝炼、绚丽的诗风,纵意而谈、洒脱自如的文风,同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杂文研究,虽说作为鲁迅研究的一部分也已六十余年了。但它在整个鲁迅研究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较为薄弱;只是到最近几年才有转机,不仅论文激增,而且出现了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专著。彭定安的《鲁迅杂文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版)则又别开了一个新生面:一方面,它不是鲁迅杂文某一方面的研究(如阎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从客观  相似文献   

19.
浅谈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杂文艺术特色的研究方面,不少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鲁迅杂文中的形象塑造——如“媚态的猫”、“落水狗”、“叭儿狗”、“乏走狗”、“苍蝇”、“蚊子”、“山羊”等不同的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上,但对于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却研讨不够。笔者认为,诗歌的丰富想象、小说的描写技巧和戏剧的动作化语言是鲁迅杂文形象化手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以自己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呐喊》、《彷惶》为我国现代文学奠下了坚固的基石。他的卷帙浩繁的杂文,绝大多数都是针砭时弊之作,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史是一点也不夸张的。鲁迅不仅在现实主义创作上有着丰硕的成果,而且提出过一系列精辟的现实主义理论。因此,就主要倾向而论,把鲁迅归为现实主义作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鲁迅的全部创作来看,显然不单纯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散文诗《野草》以及取材于神话、传说的《故事新编》,则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