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宋代士人对柳永的词是又爱又恨,爱他词句通明词律新,恨他俚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大多数的士人对柳永的词都持有这种矛盾态度,恰恰说明了宋代词论的发展,其中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人的这种品评之风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代词论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从苏轼对柳永词的矛盾态度出发,论述宋代词论初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刘童 《文教资料》2012,(26):116-117
山谷的俚俗词语言可称为"本色当行",无论是用字的通俗浅俚,还是形式上的叠韵、俳体,都特色鲜明,并与后世戏曲在语言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点,"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1]。然纵观后世对山谷俚俗词语言的注目,甚为寥寥。因此,本文试图就黄俚俗词语言之特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他从内容到形式对词进行了创新,开拓了词的内容,拓宽了词的题材领域。柳永词开创性地采用了铺陈的表现手法,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更多地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对中国的通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宋代柳永开创的"柳永体"具有俗、雅两大属性,一方面将民闻词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又将远离民间词本源的文人词向源头复归.他是旧时代的结束者,也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流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审美习俗。陶渊明的诗与柳永的词流播的变迁,不仅反映出受众的审美习俗由典雅而至俚俗再至雅俗交融的历史进程,也昭示了文学由上层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房日晰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18-21,29
柳永、黄庭坚的俗词,大部分都是艳词,但二者在表现上各有特色。柳永站在市民立场,其俗词是骨子里的俗,感情真挚,语言本色,极有情趣。黄庭坚站在封建浪子的立场,其俗词只是表层的俗,且时含挑逗情调与亵诨心理,加上对方言土语的过分依赖,不免有点生涩鄙俗。  相似文献   

7.
吴世昌先生对近代词学进行了系统的“清算”,坚决反对张惠言开启的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理论,对常州词派之外的刘熙载、王国维的词学观也进行了“清算”,但不是全盘否定。吴先生以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立场求真求美,重视词的原生态,强调词体“俚俗”之“本色”。他以求异思维论词,敢于质疑权威,表现出独立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民间俚俗的语言,写俗人,写俗世.同时他的词也不乏雅言,常化前人诗句人词,巧妙用典,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功名理想的深蕴的情感,达到了雅俗共赏之妙.  相似文献   

9.
论苏轼对婉约词的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词创作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开创了豪放一派,更重要的是为传统婉约词的雅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诗为词,自觉地改革婉约词风,把婉约词从"艳科"的狭窄路径中解脱出来,发展成为士大夫之词。他在词创作中积极引入多变的抒情风格,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境界与品位,最终完成了对婉约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10.
论柳永现象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的出现在中国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学进入了通俗学与传统雅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词作为一种学样式,本起源于民间。到了北宋,出现了雅俗对立。柳永创作了大量的俗词作品,由于他的思想充斥着浪子人与正统阶级人的矛盾,创作的俗词为当时正统人所讥讽,历来对柳永的非议集中在其思想情调比较低的妓情词上。本就柳永俗词的思想内容及其积极意义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柳永本是“宋词革命的巨子”,但不少人对于他的词,特别是歌妓词,评价很低。主要是因为他的歌妓词中有一些低俗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柳永歌妓词的全貌。本文试图联系柳永生活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13.
柳永在进士及第前创作了大量歌妓词,探究他创作的根源有三:一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二是缘于他的音乐才华和浪漫个性;三是他对市民文艺深刻的心理认同。柳永歌妓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市民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5.
柳永、苏轼的词作中均有大量的歌妓词流传于世,苏轼在继承柳永同类题材词的过程中有创新之处:在风格上,摆脱了柳词的"俗",化俗为雅,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上,有丰富的用典,以景喻人,描写了歌妓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方面,走出柳词以歌妓代言自我的圈子,对周围友人有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词的雅化,指的是词作中所体现出的趋于文雅、高雅的表达以及温柔敦厚的纯正教化。李煜后期之词的雅化,主要表现在其词作思想情感上的士大夫化: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扩大表现领域;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诗化:注重意境创造、白描、炼字、情境结合,这两点使得后主词在词的雅化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魏晓帅 《语文知识》2012,(4):103-104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本文拟从词之起源、词之本色特征、柳词创作年代与晏殊、张先、欧阳修之比较,以及他对词之体式的革新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还原他在词史上应有之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词论》中“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以协音律为标准,完全超出了以女音等感性认识为标准的“本色论”,对南宋的词学观念产生了影响;李清照对词的生存发展环境的独特意识又形成了她对晚唐五代词、柳永词与时人有所不同的看法;李清照对词的创作态度是苦心钻研的,因而晏、欧的嬉弄文墨和苏轼的无心插柳恐怕都是她不以为然的。  相似文献   

19.
柳永偏爱"秋",词中秋的意象频出,从其生平经历和创作追求上可寻出蛛丝马迹。柳词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为三类:歌伎词、羁旅词、都市词,而柳永笔下的秋词以赋为词体现得非常充分,且气格高浑,意境高远,自有浑沦之气。  相似文献   

20.
词的雅化与尊词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词学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尊词观念的流变史。尊词观念的核心层面就是以"诗"为参照,经历了自诗观词,以雅为目;诗词互观,以雅为尚;自词观诗,以雅为本三个阶段。雅化是词学发展的一大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