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生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积淀,成为适应高原环境的一种法则,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佛教传入藏族有了"放生"的习俗而延续至今。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高原的生态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生态意识来维持,这需要科学的手段介入,在保护当地物种的前提下,来满足其生态平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统计发现高原世居者从高原下到平原时,均存在"低原反应"症状,即脱适应。"低原反应"可能引起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疼恶心,四肢无力、腹泻等症状,即日常生活所称的"醉氧"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对受试者采用有氧健身运动、中药调节的干预手段,对比观察有氧运动是否能够缩短大学生脱适应持续时间,并缓解脱适应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九龙县位于川西高原,纳木依是九龙藏族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以九龙纳木依藏族的主要居住地(尼玛堡子)为对象,对九龙纳木依藏族的分布、历史、宗教、婚姻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形成了关于九龙纳木依藏族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甘孜因其独特的地域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甘孜州是康巴藏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世居着藏、汉、回、彝、羌、纳西等22个民族,其中藏族占82%。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将成为甘孜州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湟中县的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民族的多次分化与融合,在民族风俗上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其着装服饰,婚丧嫁娶等习俗体现出了农业区藏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455名藏族高中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特点和趋势。调查结果表明:藏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性在学习适应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平均分上呈现出高二高三高一的年级发展趋势;藏族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不同生源地藏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在生理和社会适应因子上差异显著,呈现出城市农区和牧区。  相似文献   

7.
藏族酒文化与高原、草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民族酒风酒俗与民族的性格、自然环境、饮食礼仪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作为酒文化,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藏族的酒文化是以"酒文化"为载体,反映藏族人文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要是我问小朋友们,世界最高的高原是哪儿?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青藏高原,还会一口气告诉我,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看来你们是了解青藏高原的,可是你们了解生活在这儿的人民的习俗吗?藏族朋友们穿什么样子的衣服?他们  相似文献   

9.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而神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雪域高原的怀抱里,世代繁衍、生息着一个古老而善良的民族——藏族。藏族人口为541.60万人(2003  相似文献   

10.
《作文与考试》2023,(15):48-49
<正>2021年12月17日,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凉山州西昌市开幕。凉山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拥有彝族、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世居民族,在多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特殊文化风格。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由25位中外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于2019年在凉山州共同发起,  相似文献   

11.
藏族酒文化与高原、草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民族酒风酒俗与民族的性格、自然环境、饮食礼仪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作为酒文化,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藏族的酒文化是以"酒文化"为栽体,反映藏族人文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甘南藏族自治州双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西与青海省黄南、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毗邻。从而与上述相邻地区共同成为藏族三大方言区之一的安多方言区。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所辖7县1市108个乡镇中,大多为牧区。总人口64-7万人,其中藏族31-0122万人,占总人口的47-9%。基于上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甘南州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藏族教育,难点是牧区教育,如何才能建立适应甘南地区藏族教育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是发展甘南民族教育的关键所在。多年来,甘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民族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立足我国的教育现实,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视角出发,以西北地区某四所高职院校的164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职院校藏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现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藏族学生中,男生在自尊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评价低于女生;二年级藏族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体验方面显著高于一年级藏族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四川省高校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以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基础。对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藏族学生进行文化疏离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2名藏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四个维度的疏离感程度的大小排序是:不和谐感>文化分离感>文化孤立感>被控制感;藏族女生的文化疏离感高于藏族男生的文化疏离感;四个年级的的文化疏离感在四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性,其中,文化分离感维度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疏离感,是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其中,男生适应状况比女生好;大三学生适应状况最好,大二学生其次,随后是大四和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5.
在藏族丧葬习俗中,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葬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藏族丧葬文化与其它藏族文化的形式相比,更能直接地反映藏族这一高原民族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情态,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形式,舞蹈的发展、演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藏族舞蹈起源于高原,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对抗自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藏族作为生活于高原的民族,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宜的独特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但与此相应,藏族的心理特征及由此所决定的认知事物的方式是否也同样打下了与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烙印呢?因以往的相关研究不多,人们所知甚少。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风格测验量表,对西藏三个藏族村寨共135位年龄在18岁以上的藏族成年人进行了认知风格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被调查的藏族成年人的总体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并且女性的独立性强于男性;(2)认知风格与生产方式及个体生活的海拔高度均密切相关;(3)认知风格成为一个地域生态和文化之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个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8℃至 -18℃之间。许多到过这里的外地人感慨道:“能在这里坚持,就是一种奉献。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有这样一位藏族教育工作者:硕士生毕业后,婉言拒绝了留省城工作的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     
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创下了诸多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唐古拉车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冻土段列车时速达到10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  相似文献   

20.
雪域女儿情——格央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青年女作家格央,十多年来执着于对藏族女性历史与现实的多方面书写。她的散文作品中,体现着宗教信仰者的智慧、同情与慈悲。她根植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同时更脚踏实地描写真实的人间,神性与人性的主题贯穿始终,表达着大美与大慈悲。她为生活在雪域高原藏族女性而歌,她不仅关注藏族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状况,更提出了女性人格的独立和自我生命意识的问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世界观以及藏族女性身上所散发出的平和、慈悲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