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小学作文训练中,“积累”的指导尤为重要。“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何来?“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如何扩大和丰富? 第一,生活积累。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如果每一次作文前,都需要组织活动,从活动中获取作文内容,这于小学生作文训练并无多大益处。作文材料的来源,既要注意“丰富生活”,更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发现并通过记忆记载自己平常“丰富的生活”,才能真正解决文源问题,同时培养“积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获取作文材料能力的培养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徐永森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作文,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学生作文素材从何而来?要从生活中获取。如何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涉及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重于小学生有了材料后...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必须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当学生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4.
写文章的材料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书本.对于初中部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来说,要获得写作的材料主要是依靠对生活的细致周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米”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得不到材料,作文当然也就写不好.写作就是写生活,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所以说观察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作文的第一课,一定要抓好.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凭借电教媒体——录像,实施作文“情境引路法”,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获取形象的感知材料。教学准备工作是摄像——采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加工组合成有关作文教学的音像材料。教学时,根据各教学环节的需要,播放有关写作信息材料,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审视感知对象,充分调动其视、听觉器官,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审美情感体验,并从中知道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现,提高他们收集、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和运用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全程引路,指导整体把握写…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更好地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的一门课程。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离开生活的作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注定会枯竭的。生活作文教学就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有效途径,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而是要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要求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陆续参加过关于作文教学的研讨、讲座等活动,受益非浅!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就会空泛地悬浮,无病呻吟地胡扯一气。生活本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然而如何把这一汪"活水"引进课堂,却也是很难!我们语文教师很多时候会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写生活体会、经历!把孩子假想成为一名作家,作文题目布置下去,第二天上交作文!试想一个孩子如何能较好地组织起自己的回忆与经历?他们的语言组织、构思布局、写作时的那一份耐心都刚  相似文献   

8.
写作文首先要材料,材料越丰富,写起来,越容易。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往往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因而作文指导的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如何表达材料。同时指导学生作文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第一命题内容放宽,接近儿童生活。让题目能容纳各人不同的材料,如《我最喜爱的×××》,可以写一本书、一堂课、一个小动物等等。《××劝我》或《我劝××》,这些题目容量很大,学生可自由选择题材进行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千篇一律。第二不能局限课堂指导,大讲写作方法,还应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带着情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陶冶美的情操。下面是一个教师指导小学生作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一项最具体的实践活动。现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说文”谈点体会。一、说明白是写清楚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感情立场上,让学生写教师自己所喜欢和有所感悟的人或事。由于师生之间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看问题的观点上都有差别,所以学生带着教师的指令写出的文章多为无病呻吟或千篇一律的空洞作文,而教师也被那些随处可见的病句和星落棋布的错字、别字弄得手忙脚乱,在…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而目前,不少学生对于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厌烦、恐惧或无所谓的心理,他们平日的作文都是"奉命而写",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与诱因,或胡编乱造,选抄作文书,或请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为使学生不再害怕作文,激发其写作情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必须优化作文教学策略。一、观察策略优化法不少同学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材料可写",因  相似文献   

11.
王普林 《成才之路》2012,(26):17-I0012
正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材料有限,用词不当,无啥可写,每次作文抓耳挠腮还是挤牙膏似的写不出什么东西。针对诸多教师遇到的共同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力求畅通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学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在作文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幸福美好的生活使他们乐写、想写,真正享受到在生活中思考、组织材料并进行想象和创作。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4.
一、写作训练生活化一个人对生活有情,才能对生活有所发现,生活才能给他增添无限情趣。当堂作文,受时间限制,学生又苦于材料不足,作文往往陷入套路,语言苍白无力。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大课堂,“放学生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汲取营养”。周末,有时组织学生走进田野、乡村,写见闻,写感受;有时组织学生看一场球赛,让学生写出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有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但很多学生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 ,大多是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 ,学生写作文时没有材料可写 ,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识过 ,没有经历过 ,或经历过的事情不“典型”不“突出” ,不值得写。因此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学生充分地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总结生活是改善目前作文教学难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一、以感知生活为先导搜集素材是作文的第一步。材料从哪里来 ?“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98):12-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呢?首先要明确学习作文的本质,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其次要注重积累素材、语言材料,让学生有的写;第三要读写结合,在读中学习组织材料的方法,同时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最终让学生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近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产生写作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然后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无米”的困境,变学生怕作文为乐意作文。我的做法是:一、开展“小灵通广播台”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19.
语文难教,作文教学更难教,不少语文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提供多渠道积累途径 要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充分挖掘写作的契机. 1.生活中积累材料 生活即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来.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充满酸甜苦辣,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要求学生发现有趣的、开心的、悲伤的、失望的、感动的事,都要及时把他们记录下来,写在随笔本中,同时写写自己的感悟或启发,在班级进行讲述交流,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