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改出好稿     
有些初学者写新闻报道,不重视在稿件质量上下功夫,而只图写得快,希望报刊电台能早日采用自己的最新消息。其实这样做,达不到稿件被采用的目的。 对一些有意义的突发性新闻应该快写快邮发,其他内容的新闻报道,写成稿件后要冷处理,重新进行修改,再寄报刊电台。这样,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就会大些。 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在谈修改文章时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如何修改新闻稿呢?  相似文献   

2.
“爬格子”的人,修改稿子是常事。然而一些初学写稿者,往往不会修改自己的稿子。有一种“自己的孩子好”的感觉。他们说:“看别人的稿子,挑毛病有道,轮到给自己的稿子修改,就没辙了。”这是作者的通病。修改稿子,首先必须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从文章的结构、修辞、逻辑、错别字等方面来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文不厌改”中取得成功的。古今中外,关于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故事很多。马克思写《资本论》,前后花了40年功夫,反复修改,并且一次一次推迟出版时间,才使巨著成为经典著  相似文献   

3.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2):51-51
关于文章的修改问题,古今中外著名的写作大师早有精辟的论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鲁迅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佳句杰作,都是精心修改出来的。《吕氏春秋》写成后,很注意语言的修改和用词的准确,、曾张贴于秦都咸阳城门外,征求修改意见,日:“能增损一字者,赏赐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成语的由来。曾“披阅十载,  相似文献   

4.
文章要想写得好,必須反复地推敲和修改。普通所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以后;其实,在文章沒写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綱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經过了多年的多次修改。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的。要是这第一步功夫沒有用够,动起笔来就常常会写不下去,或者免强写下去,結果还是要不得。这种事先的构思或写提綱,一般人都是做的,但功夫却不一定都用得够。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里說:“許多人写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备;文章写  相似文献   

5.
我们爱写稿的人,常把写好的稿件相互交换阅读,发现有的稿件错字多,语法不通,尤其在内容上包罗万象,不知所云。其实,这些稿件只要认真推敲、多修改几遍是完全可以校正的。对此,有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有啥关系,反正编辑会修改的。”若问,为啥要把新闻稿写得如此烦琐冗长,回答是:“多提供些材料有啥不好,反正让编辑去删削好了。”  相似文献   

6.
稿件写出后,一定要修改,这是最后定稿之前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修改的目的是为了去粗取精,增强文章或报道的表现力。可是,有的同志认为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两者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其实,我们平常说的“写”文章,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改”。中外许多著名作家、记者,无一不是在修改文章上狠下功夫的。许多人都读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可是,一些人并不一定知道作家在初稿中是怎样为玛丝洛娃安排婚事的。起初,托尔斯泰描写了玛丝洛娃深为贵族老爷聂赫留朵夫的忏悔所感动,居然不念旧恶,同聂赫留朵夫结了婚,双双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在审阅初稿时,托尔斯泰对玛丝洛娃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就得读书,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书读得越多,文章也就写得越好。试想,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又不愿意读书求知识,他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我在这方面有所体会。十年前,看到一位朋友写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一篇篇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泥牛入海”,是何原因?知识贫乏也。我决心读书。十多年来,我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哲学的,历史的,还有散文集、杂文集、写作知识等。愈是读  相似文献   

8.
百炼钢化绕指柔,文章需经反复改。修改是撰写稿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凡稿件写得好的通讯员,无不都在精心修改上下过工夫。世界文豪阿·托尔斯泰说得好:“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怎样修改已经写好的稿件?“五个一”的方法对我们通讯员不无借鉴作用。“想一想”。写稿件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时刻想到“假如我是读者”,这样写会引起读者的一些什么反应?读者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改动自己的稿件往往下不了手,这是写好稿件的一大忌。“放一放”。在稿件写好后不要急于寄出,最好学习果戈理的方法,将它先放上几天,等头脑冷…  相似文献   

9.
问:听说你在“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对一些人刮长风颇有微辞,谈谈好吗? 答:我在会上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其他方面却矮得多。”这话说得挖苦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荆轲,司马迁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情节倒是“丰满”了。可看完得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干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好像铁了心不让人看!  相似文献   

10.
读过孔庆东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很幽默,但他在最近出版的新著《空山疯语》的卷首,却一本正经地宣称:“我不幽默。”他说:“我自己写的文章,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是为  相似文献   

11.
余屹 《中国档案》2005,(9):64-64
成功人士的背后离不开优秀父母的教诲,没想到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父亲。“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父亲,是我所在单位领导。这位领导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从政以来,凡是自己写的文章、信件、稿件都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凡是看到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好段落都要剪裁下来,做成剪报,而  相似文献   

12.
写消息,在一些人看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最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屈指可数。写消息难,最难一点就是它短。要在很短的篇幅中,把事情说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例如把语言搞得精炼些,就是一种办法。但写好消息最基本的还是选好角度的问题。其中,选好“接近点”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请看这样一条消息的修改。第一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改,是在文字上的修改。第二遍是改写,即在角度上有一些变化。先看第一遍修改,改过以后,自然是好多了。现  相似文献   

13.
读者,是我写稿评仪稿件的良师益友.稿子写得怎么样?成不成功?读者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因此,我在写稿过程中,常常把写好的初槁念给身边知情的人听,或给他们看,聘请他们当我稿件的评议员,征求他们意见:“你觉得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他们一听一看一惊,说“写得好”!说明我槁子写得成功,上新闻单位有希望把握.如果他们吞吞吐吐,不大满意,说明我稿子不行,还需要加工补火,并征求他们意见加进那些素材内容适合?然后再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效果很好,发出去的稿件,大部分达到见报上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练达者,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也。换言之,也就是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情世故。曹公把“文章”与“人情练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人情练达”是多么重要。老实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那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多,对世态万象观察得越透,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新闻报道亦然。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就得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书读得越多,文章也写得越好。试想,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又不愿读书求知识,他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入伍后,看到新闻干事写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一篇篇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泥牛入海”,是何原因?知识贫乏世。我决心读书。几年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历史的,还有散文集、杂文集、写作知识书籍等。愈是读书,愈感到自己的不足,愈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边读书边积累资料,案头的资料越…  相似文献   

16.
“惟陈言之务去”。用心为文的人,都很重视古人的这个经验总结。它算得上是一条“规律”吧? 不是有人说么,第一个把月亮比作美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再这样比喻的人是蠢才。说得这样尖刻,目的无非是要提醒人们,作文章不要重复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创造。只要留心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就不难发现,新闻中的“陈言”实在不少。现成的词藻,现成的比喻,用个没完。形容刻画事物逼真,少不了“栩栩如生”,说某人的大字写得好,必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听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我呢,每逢写了一篇稿子,不改还好,越改越糟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帮我指点迷津。石磊石磊同志:人们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你却越改越槽,那说明你还不懂得如何修改新闻稿件。所谓“不厌百回改”的文章,主要指篇幅较长的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理论文章,有时也指诗歌、散文等。这些文体,或字数多、结构复杂,很难一下子写好,因此要反复修改;或字数虽少却在用词、造句上要求高,非得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能改好。而短新闻作品,特别是几百字的消息或百字内的简讯,是用不着“百回改”…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要写好“头、肚、尾”。一篇文章头开好了,下面的段落才能写得顺畅,结尾写得好才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那么,该如何写好文章的首尾呢?元代散文家、戏曲作家乔吉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龙头、猪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说,写作诗体(乐府),开头要像“龙头”那样漂亮,引人愿看;中间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实在,读有  相似文献   

19.
艺良在来稿《文章要不断修改》中说,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很对有道理。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更重要。因为文章的初稿只能算“半成品”,在谋篇布局、立意、选题以及遣词用字等方面还较粗糙,要加工成“成品”,就必须不断地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边写边改。有的是写完一段改一段,有的是  相似文献   

20.
纪云 《兰台内外》2009,(3):51-51
有入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样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