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地名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地名世代相因、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地名之形音义的发展变化往往出现滞后性,保留许多古汉语成分。本文结合武汉地名具体语料,从武汉地名中保留的古音、古汉语词汇、古汉语构词方法三个角度作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通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语言中的一种专有名词,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语言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南通地名为例,主要从词汇、修辞角度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南通地名中的词汇、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3.
陈谦 《文教资料》2012,(34):130-131
无锡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六十年前的无锡是建在水上的城市,"百步一桥",房屋傍水而筑。如今的无锡已把几乎所有河流填平筑路,让人难以摸清为何无锡自称水乡。从延用至今的众多地名,笔者带领大家窥得无锡深深的水的烙印。主要从三个无锡方言特色的地名词汇出发解读无锡的水文化内涵,并浅谈有关水的常见词汇所构成的地名词。  相似文献   

4.
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地名与其他词语一样,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地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称的,是在人类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和语言的联系最为密切,地名在语言学研究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这对大安本土的语言文化本身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名词语。这些地名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由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南北方言的差异与融合。其中,有一些是中古出现的新词,一些旧词还增添了新义。这些,都为古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用方位词为地理实体命名较为普遍.不同地区的方位地名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一是方位地名的构词方式不平衡。二是对方位词的使用频率不平衡。导致地名中方位词使用的不平衡性因素有客观地理环境的特征,有方位词本身标记方位的功能。还有方言词汇的影响。用方位词给地方命名的选择优先顺序可归纳为:上下〉东南西北〉前后〉里内外〉左右。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言词汇的地名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承德地名的语源考察,发现多民族地区地名有以下特点:1.从共时平面看,汉语地名为主流,少数民族地名以添加汉语元素为演化趋势,表现出多元化、融合性的特征。2.从历时层面看,最初居住人口的民族属性决定了地名的原始语源,但随着民族融合的出现,地名朝着人口占多数的强势民族的语言属性演变,最终形成语言替换或多语合璧地名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民众约定俗成的产物,是特殊的交际符号。作为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具有其自身的语法特征和用词倾向。东安县是湖南省永州市的下辖县,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在语法特征上,东安村落地名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专名和通名两个部分组成。在词汇使用上,东安村落地名偏向使用动植物词、颜色词、方位词等。  相似文献   

10.
地名词汇作为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音、形、义的研究历来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齐齐哈尔市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对其地名进行语言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名为例,对其语词构成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名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痕迹和社会变迁。从文化学角度看,它既有一个时代文化特征,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彰显一定时期的历史信息,对一个地域的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蒙城是皖北文化的缩影,蒙城地名研究是蒙城地域形象重要识别元素。蒙城文明可上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地名类型大致分为十种。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为姓氏、地理、民间、宗教类命名,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以经济种类、政治新貌等命名。蒙城地名文化如实反映了蒙城的历史进程、区域经济、多教信仰、家族血亲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邵兰珠 《茂名学院学报》2015,25(2):20-22,27
广东存在大量的云某、博某、六某、罗某和那某等地名,但地名中含有的云、博、六、罗、那等字,并不是词汇本义。通过和壮侗语的对比分析,我们可推测出这些是壮侗语遗存在粤语的底层词。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中,地名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此文从词汇入手,重点举例探讨广东地名中的壮侗语底层留存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话说地名美     
你注意过地名吗?它的由来?它的变化?它的美?地名是美的。在众多的地名中,有许多地名,质朴优美,取自天然。如常熟、大丰、惠丰,是祈愿农业丰收的;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亚得斯亚贝巴,意为高山上的红花。吉隆藏语为舒适快乐村。人们一看到这些地名,直接想到大自然的优美,想到丰收后的幸福和欢乐。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一类特殊的词汇,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科尔沁独特的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作为语言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在科尔沁土语中,很多地名与农耕定居生活方式有关,但还有不少地名保留了传统游牧文化及旧时喇嘛教的痕迹,甚至我们通过科尔沁土语中的地名也可以了解到从前的科尔沁地区良好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是以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化。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三亚"地名进行音节与词汇构成两个方面的探析,旨在发现其中的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崇左、宁明、隆安这三个县的壮族地区地名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归类,并对地名的中心词的内容进行试析:根据语言类型,壮族地区的地名大概可分为全壮地名、汉壮复合地名、全汉地名,经过分析发现,随着汉文化的渗入,壮语地名发生变化:在语言类型上,汉语词汇出现并逐步增多;在内容上,自然景观呈递减趋势,而带有抽象性质的人文景观地名、心理地名、方位地名不断增多,且大都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笔者认为壮族地区地名的发展过程(全壮地名→汉壮复合地名→全汉地名),也可以看作为壮族人民理性(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为汉文化不断融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地名概念地名是地理事物的名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普通概念。但是,它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从地名中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的事物!而它是值得探索的一门学问。地名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才有的。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地名不但在数量上逐渐增多,而且在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地名的传播也就更广泛起来。因此,地名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词汇。以后由于文字的产生,地名的内容包含了形(字体)、音(声)、义(含义),而从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专有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现象,反映出修辞方式在词汇中的应用特点,本文以胶辽官话为例分析村庄地名常见的修辞方式和不同时期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人类为了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地理、历史、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风俗、物产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地名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地名又是地域的标签,是其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的演变折射出地名文化的轨迹。高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关于高阳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古传这里曾为颛顼帝(高阳氏)的故都而名;二是县内有潴龙河(古称高河),高阳古县城(今旧城村)因地处高河之阳而命名;三是战国时期燕国武成王将高阳封于宋荣蚠,因其封国而名。高阳地理位置重要,其既为宋代著名"三关"之要,又是20世纪30年代"高蠡暴动"之策源地。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素有"纺织之乡"美称。高阳自古崇文尚武,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素称"戏曲之乡"、"华工之乡"和"八才旧里"。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中的地名,如同语文中的词汇、历史学的年代、数理化的公式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地理普遍反映地名难记,不少学生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如何教好地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多年来,笔者作了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