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徐宏 《教师》2010,(33)
"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说服无知的盲动."(徐特立)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整天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学生却东张西望,漠不关心;教师恨铁不成钢,"爱"生"怒",学生却扭脖子瞪眼睛,或表情冷漠,一言不发……造成"说"而不"服"或越说越不服.  相似文献   

3.
在做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身上存在的"粗心"现象,一直是令广大教师和家长倍感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6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或"经常"因为粗心而丢分,72.3%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粗心.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曾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省文明办、省妇儿工委办、省教厅和省妇联也联合开展了"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研".作为一名关注留守儿童现象五年之久的教师来说,每到新学期开学时,我对留守学生总有一种莫名的情结,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韩树精 《教育》2022,(7):30-31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颁布.9月1号开学,正式实施.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立即行动起来.从多个方面发力,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成了广大教师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繁"中求"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或答疑时,往往很"高明"地判断出:这个方法"很繁"或"行不通",然后信心十足地向学生展示巧妙或简捷的解法,轻而易举地将学生从"迷路"上"引导"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还是在开学后不久.一所省属重点中学的领导.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宣布:学习外地教学改革经验,本学期取消期中考试,注重平时成绩考核,以减轻学生负担.会后,教师们议论纷纷.原来,几年前,该校的一个年级教学研究组,曾报请领导同意,进行过取消期中考试的试验,师生都很满意.可是不到一年,领导却宣布取消试验,理由是家长"不放心".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后,在做题时仍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错误重复现象"是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多次纠正过,而且指出错误因为时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仍会再次出错?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教育》2013,(26):15
法国:公布开学季学习用品清单避免浪费据法新社报道,近日法国国民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开学季的必备学习用品清单。该清单发布在"维护家庭购买力的通报框架"下,以培养学生及其家长的消费责任。法国各学校可参考教育部列出的学生用品清单,再向学生提出最终所需用品表,以便学生可按照教师的统一要求购买商品,从而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教育部还要求最终清单须公布在各学校网站上,并放在最显要位置,或要有最终清单的链接。同时强调,任何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要求学生购买指定品牌的学习用具。此外,"对生态负责"也是法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教育部要求教师多向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如教师应有意培养学生按照统  相似文献   

11.
每逢开学,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蹲在操场角落或伏在教学楼的栏杆上,正在写“只要学生读书,可不参加考试”的承诺书,也有学校领导给班主任教师做工作:收下某个学生,该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不计入教师业绩考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违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4.
一 对教师来讲,爱学生,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诸多怪象反复证明:当下许多教师并未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师爱. --"缺乏感恩心".近年来,多次发生考上大学的学生,反过来痛骂自己当年的老师的现象,且当年越"先进"、越"成功"的教师,遭骂的几率越高.甚至有教师被骂为"魔头".  相似文献   

15.
一次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的课堂教学行为居然是教师拖堂.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认真分析"拖堂"原因及其危害,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克服"拖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曾经,不少教师也向我提及计算器的使用与笔算教学之间的矛盾现象,部分学生借助计算器来"偷懒".教师生怕影响这些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师生间的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在计算器教学时,不妨渗入"三知"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候,有些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活跃,不与老师配合.那么,静下心来想一下,问题全在学生这儿吗?为什么自己使尽了浑身解数,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呢?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演独角戏,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话,课堂还会这样吗?在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既激活了学生,也释放了教师,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开学伊始,必谈"减负",几成惯例.教育行政领导为此着实殚精竭虑,频频使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完成"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神圣历史使命,乃至报载有"教师减负不力可能下岗"的耸人听闻的说法.可是,具有莫大讽刺意义的是,"减负"工作似乎总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社会"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学校"减负"之路"道阻且长",究竟缘何?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现象,是由于一个人在从事相对封闭的、固定的、重复的工作中,因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或虽然达到预期目标,却很难有新的突破而产生的.教师长时间在校园内与未成年的孩子打交道,社会和家庭的强烈关注给教师造成强烈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的学生管理难度困扰着教师,频繁的学生考试牵动着教师,连续不断的评优排名冲击着教师……这些因素决定了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对学生采用学科"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也影响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降低学科教学质量.创建和谐育人环境,杜绝"语言暴力"应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