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具发展潜力的数字出版正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数字鸿沟涉及的是信息平等和社会公正.面对数字资源获取维度不平衡引发的“信息鸿沟”,数字化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增长导致的数字思维分化鸿沟,数字出版必须坚持数字技术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原则,扩大数字出版物的共享尺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加强数字技术协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数字挑战转化为数字机遇.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数字鸿沟本质上虽然是信息鸿沟,但数字鸿沟与信息鸿沟不能完全等同。信息鸿沟是数字革命之前就已存在的现象,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是数字革命扩大、加剧了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手机媒体与我国数字鸿沟的关系,从中西之间数字鸿沟、我国东西部之间数字鸿沟、我国人群之间数字鸿沟以及我国的“二级数字鸿沟”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指出,从每一个方面来看,手机媒体本身的应用差距较小,并且有可能替代性地弥补我国原有的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4.
数字鸿沟的研究是知识沟理论在网络新媒体视角下的延伸。本文从数字鸿沟的"接入沟"和"使用沟"入手,着重分析手机媒体对个人层面数字鸿沟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目前中国手机媒体的第一道数字鸿沟即"接入沟"已经呈现出不显著的状态,而手机媒体在缩小既有知识沟以及数字鸿沟中可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5.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鸿沟是各国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表现及危害;其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消除数字鸿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最后呼吁应当关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数字鸿沟现象。  相似文献   

8.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乡数字鸿沟测度的已有研究,指出相关测度指标存在的问题,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利用的现状,从信息获取与利用环境、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利用水平3个方面,构建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鸿沟的内涵、成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数字鸿沟概念的来源及内涵,就其形成原因做了分析,并就我国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若干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跨越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德隆 《情报学报》2005,24(5):631-637
数字鸿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撰文,对数字鸿沟进行了政治、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探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数字鸿沟“就事论理”,为数字鸿沟的分析提供一个大思路,广阔视野。即用经济学的框架将其他方面的分析整合进来。首先,对数字鸿沟按照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区分企业和个人、研发和使用数字技术上存在的所谓“数字鸿沟”;然后,分别考察出这几种数字鸿沟的原因以及这些鸿沟产生的后果。随后,本文考察政府在数字鸿沟面前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后,再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消除数字鸿沟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跨越中国国内以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两方面的数字鸿沟提出政策建议,这始终基于本文对“数字鸿沟”所作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网络信息分布的严重失衡,进一步造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提出消除由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的数字鸿沟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e digitization of collections is often lauded not only for its preservation benefits but also for its social ones, as it can facilitate increas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However, it is crucial to consider such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ial access to and us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an issue broadly known as the “digital divide.” More specifically,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that suc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might exacerbate existing inequi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digital divide, and considers its implications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institutions,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数字鸿沟都是基于技术层面、从量的角度来对数字鸿沟进行定义的,它强调不同地域或种群信息拥有量的多寡以及信息控制能力上的大小.本文打破传统思维,基于数字信息的可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数字鸿沟的内涵、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IP地址、域名、网站、网页数量四个指标描述了2008年中国网络资源发展总体状况;同时用普及率、密度及鸿沟系数三大指标对比分析了我国各省之间网络资源发展中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消除数字鸿沟构建高校图书馆无障碍信息服务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除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的“数字鸿沟”,构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通畅的“无障碍”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描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体系中的梗阻现象,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海量信息时代,人们正在遭遇信息过剩、信息不对称、信息鸿沟、信息迷航等问题,信息导航理念与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信息导航服务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海量信息持续增长、信息过剩难以改观、信息鸿沟不易填平、信息不对称尚待消解、信息迷航屡见不鲜、信息源多元化、信息存储分散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传输易失真、信息技术提供可能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字鸿沟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经济发展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增长的相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中的障碍,目前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障碍。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广大用户的信息素质、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馆员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可以而且应当在缩小甚至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以上海社区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尽管近几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数字鸿沟仍没有缩小的迹象。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的作用。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服务,展示图书馆员与其他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市民信息素养的重任。图书馆员将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在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