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起跑是使身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这一阶段身体状态变化幅度最大,也最突然。因此,通过改进起跑技术缩短起跑时间来提高短跑成绩在理论上存在其可行性。最近,许多体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于蹲踞式起跑的新探索也说明了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与训练中,对蹲踞式起跑作了些探索性的改进,可有望提高短跑成绩,现提出与同仁商榷。 传统观点认为,“当听到枪声或‘跑’的  相似文献   

2.
起跑的力学     
起跑分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两种,这里分析的是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的惯性,转变为运动,进入高速度奔跑状态。为此,在整个起跑过程中,预备姿势应有利于突破平衡,在后蹬起跑器的一刹那要获得较大的向前的加速度;疾跑中要使速度不断地递增以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一、突破平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短距离跑练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现针对短跑中易犯的错误,提出纠正方法。1、"蹲踞式"起跑,"预备"时重心没前移,臀部没有上抬。纠正方法:按各就位、预备做起跑的分解练习,强调重心前移,或采用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纠正错误动作。2、蹲踞式起跑时抢跑。纠正方法:教师讲解起跑时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克服紧张情绪,针  相似文献   

4.
好消息     
沈允明 《中华武术》2007,(10):15-15
人们一直在探讨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起跑方式,使其更趋于合理,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训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训练手段。一、正确认识蹲踞式起跑技术蹲踞式起跑的整个过程包括:"各  相似文献   

5.
<正>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辅助器材开展教学较为常见,方式也灵活多样,一种辅助器材可以在不同运动项目教学中使用,同一运动项目教学也可以使用多种辅助器材。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短跑的成绩,恰当地使用辅助器材,对学生尽快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有一定的帮助。那么,在蹲踞式起跑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哪些辅助器材帮助完成教学呢?一、橡皮筋和橡皮带蹲踞式起跑的口令分为"各就位""预备""跑"3个部分,在做"各就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直在探讨蹲踞式起跑技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蹲踞式起跑方式,使其更趋于合理,更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能力不同,体形也不一样,所以即使是最佳的蹲踞式起跑技术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笔者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体育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素质对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改进,并加强起跑时头的姿势及呼吸方式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起动时产生的后蹬力量充分作用到加速跑当中去,使起动速度能够迅速地转化到位移速度上来。但是,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许多短跑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成位移速度。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由于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人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时了解和掌握前腿…  相似文献   

8.
<正> 蹲踞式起跑对尽快发挥速度具有重要作用。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起跑器。但许多学过短跑的学生,在参加测验和比赛时,都不采用蹲踞式起跑,觉得这种起跑方法使不上劲。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技术。为了适应规则是求。也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应当  相似文献   

9.
蹲踞式起跑对尽快发挥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径赛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起跑器。但许多学过短跑的学生,在参加测验和比赛时都不采用蹲踞式起跑,觉得这种起跑方法使不上劲。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技术。为了适应规则的要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提高短跑成绩,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经验,介绍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几种有效练习方法及手段,以供同行教学或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是短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跑后的加速能力是衡量蹲踞式起跑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短路的起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精确、协调有力地完成较为复杂的全部技术动作、所以初学者学习时难免顾此失彼,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1.
周万征 《体育教学》2011,(10):77-77
50m跑是我市中考体育加试的现场必测项目,要求考生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不得穿钉鞋,不得使用起跑器或起跑穴。进入初三后,为了保证学生在50m跑这项取得优异的成绩,50m跑成了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大学教学大纲中的短跑教材有六个课时,(其中一课时为考查)每个课时都有一个重点内容。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起跑这个环节。使短跑的四个部份(起跑、疾跑、途中跑、冲线)未能很好的互相衔接。学生虽然上完短跑课,但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还是不理想,对蹲踞式起跑方法还是不习惯,在测验或比赛时采用站立式起跑的也屡见不鲜。其次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参差不齐,大部份学生在起跑时都不习惯用蹲踞式起跑。即使有的学生采用蹲踞式起跑,但对其两脚两手放的位置如何才合适,“预备”时臀部抬到多高,重心怎样前移才合理等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3.
晁恒 《体育师友》2012,35(5):36-37
这学期,一节测评课彻底改变了坚持多年的“标准”,它给我很大的启发。 按照教学计划,这学期进行快速跑教学,测评内容是100米,起跑采用蹲踞式起跑。在测评前我再三申明在测评的时候必须采用比赛规定的蹲踞式起跑,其他起跑则为违例。  相似文献   

14.
2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测力台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对 4名一级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与站立式起跑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 :蹲踞式起跑中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水平支撑反作用力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的肌肉活动顺序即肌肉用力顺序各不相同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肌肉的肌电活动时间和幅度 ,即肌肉用力程度各不相同 ,在蹲踞式起跑中右股直肌用力程度最大 ,而站立式起跑中右腓肠肌用力最大 ;股直肌和腓肠肌是这 2种起跑姿势的主要用力肌群  相似文献   

15.
在蹲踞式起跑法产生以前,曾有过五花八门的起跑方式,如两个运动员站在一起,听到裁判员喊一声“跑”,比赛就算开始,18世纪末产生的“分手起跑”法;以后又陆续出现的“双方同意”、法和“卧倒起跑”法等。事实证明这些起跑法缺点很多,不太公平。 1887年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员墨尔菲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法。同年,美国耶鲁大学学生西里里在比赛中第一次使用该起跑法,以最佳成绩消除了观众的惊奇、嘲笑和发令员对  相似文献   

16.
起跑是短距离跑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包括各就各位、预备、跑三个口令。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在教学中一提而过,没有认识到起跑教学的重要性,只注重了途中跑的技术教学,对整个成绩起了绝对性的影响。由于“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教师讲解得多,学生掌握起来却很费力。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大胆使用“四个一脚半”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解起来很明确具体,让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了技术的具体做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做法说明如下:一、“各有各位”动作要领即…  相似文献   

17.
《体育科技信息》2002,22(1):34-35
除了其它特点外,蹲踞式起跑也是短跑的一个特点。一百多年前,在雅典首届现代奥运会(1896年)上,美国选手布尔克率先采用蹲踞式起跑(1992年,乌明格尔)。由于布尔克后来赢了比赛,蹲踞式起跑成了众人仿效的方式。该届奥运会后,运动场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蹲踞式起跑模仿者,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采用蹲踞式起跑对于起跑加速度的好处,而且起跑动作越来越完美(有各种各样的起跑姿势和后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提高蹲踞式起跑速度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顺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2-22,24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和规则的变化,起跑的快慢对短跑成绩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为起跑瞬间的快慢,不仅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各阶段技术发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短跑的比赛成绩。为此,本文就蹲踞式起跑速度作一简单阐述,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一、惯性跑利用全速跑后的惯性让运动员体会避免急速减速、避免紧张而逐渐减速的惯性跑是最常用的发展放松能力的方法。常用的组合练习包括:1.蹲踞式起跑+30m加速跑+50m放松跑;2.行进问起跑+30m最大速度跑+70m放松跑;3.蹲踞式起跑+50m加速跑+100~120m放松跑二、过渡跑过渡跑的主要练习形式由10~50m加速跑,紧接着一个尽可能小的速度下降的  相似文献   

20.
马鹏 《中华武术》2013,(6):12-13
短跑是速度、力量、爆发力和灵活性的综合体现。蹲踞式起跑是短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汤姆·特尼菲研究了100米跑的各种速度能力对比赛成绩的作用提出结论,起跑反应时占1%;蹬离起跑器的速度占5%;起跑的时间占3%,所以起跑技术相当重要。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训练条件,经常变换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起跑训练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