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国维教育宗旨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教育宗旨析评中国矿业大学胡正强,王永平王国维(1877一1927)是中国近代学术大师。他的有关教育宗旨的论述是他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之却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和重视,从而影响了对王国维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有鉴于...  相似文献   

2.
心性论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性论成为王国维沟通中西的基点。本文的论述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性"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第二,王国维对心性思想的继承及其与西方美学的会通;最后,以"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性质、产生和创造的主体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美学在心性论基础上立足传统沟通中西的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先驱性人物,由于其留学,研究及译述阅历不尽相同,严复主要导入了以培根,J.S.穆勒,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王国维则主要导入了以笛卡儿,康德,叔本华等人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及教育学说,在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理论的初创时期,他们从不同的源头引进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活水”,异源同流,殊途同归;他们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学说,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各自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思想以梁启超注重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热情开创为起点,经历王国维具有近代意义的学术发展,赋予其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为中介,至蔡元培而达到理论的建树和实践的关注,在艺术教育思想的逻辑发懈过程中,后一阶段教吸收、包纳、蕴含了前一阶段,以思想的逐步有序展开和深化对艺术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艺术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王国维在近代中国首倡美育,是近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创始人。蔡元培率先实行美育,毕生提倡、亲身实践美育,普及美育理论,最终确立起美育的重要地位。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观都以康德哲学为基础,同时他们的美育思想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但二者对美育的阐释又有很大的区别,对美育建立的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几个方面,尤其从文化人格和人文教育精神方面揭示二者在美育的建构中表现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本特教"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其观点既有牢固的中国教育思想基础,又是西方教育平等思想的体现;"人本特教"概念的提出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陈寅恪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国民性问题,对这一问题有着精深独到的见解.王国维从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现世乐天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以及重行轻知的知识论等方面探讨中国国民性,并且提出了通过美学与宗教来改造国民性的独特见解.陈寅恪主要关注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并从学术、教育、社会等层面分析其影响,同时对中西方国民性作了简单比较.王国维陈寅恪国民性思想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从文化学视角而非社会学视角探讨国民性,二是深刻把握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王国维陈寅恪国民性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借鉴其国民性思想,有助于增进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繁生 《江苏高教》2006,(5):135-137
本文将王国维视为中国美育理论的第一人,并从美育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美育与社会救赎、孔子美育思想研究、审美的直觉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王国维美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教育的弊端,阐发了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作为一位具有独特美学追求和深厚艺术功力的作家,精通中国的绘画之道,并把其中有益的思想成功融入小说创作中。从绘画的角度分析这些作品,其选材来源于真生活,包孕着真性情;造形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色浓淡相宜,和谐明净;构图以横云断岭之法,臻至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之境。探究中国绘画关学在汪曾祺小说中的体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汪曾祺以及他的作品所展现的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歌理论家。近三十年(1978-2008),学界从王昌龄的诗学著作《诗格》入手,对其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王昌龄及其盛唐诗歌的创作背景、明确王昌龄诗歌理论在整个唐代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简到繁讨论了各种类型的集合论及支持它们的数学和哲学理论。拓展了贝奈斯和王浩的工作,在数学和哲学角度建立了集合分层理论,解除各类型集合论间的对立,使它们相互补充,从而使它们在数学和哲学上达到一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认为诗词的本质是境界,而境界的创造首先要创作主体能观物、观我,对物、我两个审美静观的对象做到洞然于心。创作主体在静观之时要善入善出,入则体物体情能真而切,出则能写之。这是境界创造的酝酿阶段。境界的创作王国维特别强调“真”,一是所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是要忠实自然的表达;这要求创作主体要做“赤子”。在具体创作时,王国维提出“不隔”的标准,以之衡量语言、用典、借用境界等问题,反时不真切的借用语言典故和境界。王国维的境界创造论是中西文艺理论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论文借助现代性理论,从启蒙伦理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消散为切入点,深入王朔小说文本的内部进行叙事考察与美学分析,进而对众说纷纭的王朔现象作出思想史视阈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点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点在20世纪50年代由黄药眠先生肇创,他敢于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新问题,给出新的理论解答,留下许多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的思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科点在童庆炳教授的率领下,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攻关,童庆炳、程正民、李壮鹰、王一川和李春青教授都形成自己独创的学术观点.他们以生命的投入的态度和精神,努力把中国文艺学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著称于世。其文学批评理论,既有实际创作的具体指导,又有宏观体系的力图建构,对金末元初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于时人,其文学观、批评观力图建构,破中有立。主要体现为以尊意为统摄的重识、尚疑、求实、好辨等,以求达到一心自得、浑然天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著名报人王韬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持《循环日报》——一张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他是其报言论的灵魂,风行一时。王韬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与新闻思想,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Jef Verschueren的"适应论"与王希杰等学者的"得体论"已经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理论,其各自的主体性内涵极为丰富,本文力从"主体性"这个参数对二者进行相似相异的比较分析,从而挖掘出这两种理论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的研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是T.S.艾略特的“有机综合论”、“艺术转化论”等理论和W.H.奥登的机智、反讽等才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