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运动生理学研究都证明,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及运动员的耐力性运动成绩,和无氧阈(即在运动中血乳酸浓度发生急剧增加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有很高的相关性。由于这一特性在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医学者对无氧阈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些研究工作者对无氧阈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五种不同的假设;有些学者还对无氧阈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很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以后他的同伴Kindermann提出个体无氧阈的概念,并将训练强度的安排与个体无氧阈特征相结合,使运动训练强度的制定进一步科学化,但长期以来无氧阈作为评定个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运用于 对长时间耐力性项目的机能评定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无氧阈对尤氧强度为主的短距离游泳项目迸行监控并围绕无氧阈来制定可行的个体有氧、无氧强度.将为无氧阈应用于无氧耐力训练开辟新的领域,并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棵体百广泛的讪l缤平段。  相似文献   

3.
一、发览简史近十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耐力运动成绩和在运动中血乳酸浓度发生有规律的增加之前所能达到的最高吸氧量值(即无氧阈)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这一特性在运动科学,职业医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于是人们对无氧阈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对于无氧阈的认识,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在本世纪初道格拉斯及其同事观察到,在运动实验中的受训者,在低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相比,并无任何变化,但是当工作负荷超  相似文献   

4.
关于机体在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关系的阐述,为科学地运用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进行了评价。表明,能敏感地反映耐力素质是无氧阈时的吸氧量绝对值,而不是无氧阈的相对值和无氧阈时的功率。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当运动到无氧阈功率左右时,运动员的每搏量开始稳定,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各自的无氧阈一致,两者间呈高度相关,无氧阈与心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无氧阈不仅反映外周骨骼肌的代谢功能,而且也能反映心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6.
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运动属于耐力性的项目,以有氧训练为主。无氧阈是反映有氧能力的指标,是制定科学训练方案的依据。用各种手段测定血乳酸指标来确定无氧阈的方法正日益受到运动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和肯定。近年来,许多学者习惯用血乳酸浓度为4mMol/L作为无氧阈值,一些国家广泛加以采用。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习惯用心率达180次/分这一指标来指导训练,但从目前国内外关于无氧  相似文献   

7.
虽然心率不能用来确定无氧阈,但它可以用来控制高于无氧阈或低于无氧阈的运动强度。因此,本文调查了20名年轻女性运动时的无氧阈心率和最大心率百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自1973年,Wasserman等提出用测定通气变化来确定无氧代谢阈的方法以来,各国学者对通气阈的研究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研究的课题涉及测量通气阈的可行性、重复性,通气阈与乳酸无氧阈的相关,通气阈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对有心肺疾病的受试者的通气阈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1964年Wasserman等首次提出“代谢阈”,进而发展成无氧阈理论以来,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作为一项监测指标,人们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晚近成为讨论的热点,它为训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供着直接依据,迄今较为公认的无氧阈(简称AT)概念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无氧阈     
一、无氧阈概念的产生远在本世纪初,Douglas及其同事发现,在一定强度范围内运动时,血乳酸可保持在安静时水平而无变化。当运动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血乳酸浓度增加。他们还观察到,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的CO_2结合力(主要是HCO_3~-浓度)下降,呼吸系统受到刺激,CO_2呼出量增加。Hill等,于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肌肉运动时乳酸增加,是因为氧不能满足收缩的肌肉产能需要。于是将能量代谢形式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1964年美国Wasserman和Mclroy第一个用无氧阈AT(Anaerobic threshold)术语来描述由于运动引起乳酸增加所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的发作。几乎与此同时,德国Hollmann也提出了无氧阈的概念。从此,无氧阈这一概念被欧洲、美洲等地学者采用。  相似文献   

13.
无氧阈在划船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讲,无氧阈就是人体在运动时从有氧机制到无氧机制的转折点。人体运动强度超过无氧阈阈值时会出现血乳酸浓度水平的升高而使运动员的耐力受到限制。由于下列原因、无氧阈的测定对划船运动员是非常有用的。 1.能对运动员的生理“档案”提供有用的信息;研究表明优秀划船运动员都有很高水平的无氧阈。  相似文献   

14.
“氧债”和“无氧阈”是运动与无氧代谢中的经典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带动运动生理学的迅猛发展,这两个经典概念逐步受到挑战。本文就有关公认的科学事实对“氧债”和“无氧阚”这两个概念提出质疑,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采用一套准确、合理、恰当的概念.推动整个运动生理学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反映了有氧能力的两个方面,其中无氧阈同耐力运动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更密切。本文从竞技体育的角度,阐述了无氧阈的意义及其在训练强度的控制和选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个体乳酸阈”与“无氧阈”术语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无氧阈”与“个体乳酸阈”两个术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论述了“无氧阈”术语之不足,提出了以“个体乳酸阈”一词替代“无氧阈”一词。  相似文献   

17.
用STI指标推测无氧阈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先进的STI(心脏收缩时间间期)测试系统及经典的乳酸测量方法,对30名体育系男生在递增负荷运动时的STI值及血乳酸值做了测定及分析。首次发现用STI指标中的LVET、PEP/LVET、Q-U/LVET、MST、EML等指标推测的无氧阈与乳酸无氧阈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325).并把用STI指标推测的无氧阈命名为"STI无氧阈"。该测量方法结果可靠,重复性高,且简便无创。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递增运动负荷方式的研究方法,对30名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运动到个体无氧阈水平,一组运动至力竭。以探讨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对尿中自由基(LPO)血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气体代谢的关系。结果发现:无氧阈运动组尿LPO和血CAT活性无明显变化,力竭运动组在运动后尿中身自由基水平和血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力竭运动组在运动后尿中自由基水平和血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力竭运动后机体通气量(Ve)、吸氧量(VO2)和相对吸氧量(Voz/kg)明显高于无氧阈运动组。表明尿中自由基水平受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影响,且与机体气体代谢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9.
手球     
G844.142 9902828手球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无氧阈及主观感觉的探讨=Research on the maximal oxygenconsumption,anaerobic threshhold andthe rating perceived exertion Of handballplayers[刊,中,I]/肖国强,马冀平,梁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82图2表3参18(BJ)手球∥最大吸氧量∥无氧阈∥耐力∥研究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  相似文献   

20.
无氧阈(通气阈V_(AT))较最大摄氧量(Vo_(2max))对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成绩影响更大(Scott等人,1983),而且依照个体无氧阈安排训练强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能力(Mclellan和Skinner,1981)。然而,由于无氧阈的测定始终限制在实验室内,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尚未受到应有重视。1982年意大利学者Francesco、Conloni等人提出:在田径场上用逐增跑速而获得的心率转折点(Brp)可间接确定无氧阈。以后,另一些学者在自行车渐增负荷运动中也发现了心率转折点与无氧阈的关系(杨静宜,1984,Ribeiro等人1985)。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所报导的实验对象多为有训练或无训练的成年人。而初次接受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