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地理教育》2011,(3):21-21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湘教版)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我国的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八年级下册讲授各省级行政单位地理概况。其中,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成为了分省讲解地理概况的重点,也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有效完成“台湾省”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勇 《地理教育》2008,(1):29-29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族》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四节的内容。教学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基本理解,教学中需要适当地补充文字资料(如我国民族政策)来丰富课本的内容,补充一些视频(如民族歌舞、服饰展示等)将文本具体化,以求把我国丰富的民族风情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初中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4.
毛宇翔 《地理教育》2010,(11):31-32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章“世界的地形”、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与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初步认识到世界的地形、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气候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后,再从发展水平的角度引入了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自己对教材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总结出如下几点,与各位同仁、专家交流。一、几点微观意见 1.教材有些内容前后衔接不上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在介绍亚热带气候类型时,提到地中海气候,但并未介绍成因。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35页活动题里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中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中旬,本人与贺州市实验中学政治组的全体教师一起集体备课,课程是《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备课时教师们积极发言,整个备课过程科学严谨,气氛活跃。下面是集体备课下李玉珍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本人的评课。【课例】一、知识掌握:1“.56个星座,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曲《爱我中华》把学生带入《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引出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查阅《新视窗》、八年级《地理》课本和《地理地图册》《、新华字典》等书刊资料,了解我国…  相似文献   

7.
李忠志 《地理教育》2011,(10):28-29
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联系最为重要的桥梁和枢纽,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是比较广泛,初中学生能大致了解其含义,故在七年级的世界地理总论及分区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的位置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版本湘教版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二、课标要求本章的课标要求为: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图具有直观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几何精确性等特点,具有信息传输、信息载负、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因此地图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本文针对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图表系统,从特点综述、典图剖析、方法建议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以及地理环境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是上册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中有关新疆部分内容的补充与深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经济"部分有关工业、交通运输业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一、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湘教版课本八年级下册(2002年第1版)12页提到大同、阳泉、开滦、峰峰、平顶山、准格尔、霍林河、鸡西、鹤岗、六盘水、徐州、淮北、淮南等都是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神府-鄂尔多斯煤田正在建设成特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蔚晓艳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1):110-111
一、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6页)"的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地理差异显著、四大地理区域。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已学习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下册讲述中国地理的分区。本章内容既是对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中国地理分区部分的引领,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中国地理分区学习。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3节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中,依靠文字、语言、图片等教学资料难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学生无法直观体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本文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的工业”为例,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从媒体资源选择、教学思路设计、师生活动等方面探索初中地理课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章为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分七大节,其内容分为旋转、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作三角形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迟金华 《地理教育》2010,(10):30-31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解读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和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也是干湿区、温度带、  相似文献   

19.
金清清 《考试周刊》2007,(27):57-58
我原来对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因此备课时认真地学习了课本和教参,逐渐地便自认为心领神会、胸有成竹。但在备“合作学习”一处时,还是有个操作性的难题困扰了我,附“合作学习”如下:分别将三个立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你能得到如下图形吗?请试一试。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八章第6节8.17同底数幂的除法,参照《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们曾经这样定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