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从小区广播的原理及特点入手,分析了小区广播相对一般短信业务的特点,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更适用于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快速便捷有效发布,因此被许多国家和政府列为法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其二,详细介绍了当前其在国内外城市公共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其三,对小区广播在嘉兴地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指出区域性强、时效性高、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其在突发性和局地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中具有远大的前景。另外,小区广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在市场中提供创造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圳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同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导致不同区域的气象灾害信息差别非常显著.通过对"分区预警信息发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地理区域网格化思路,成功实现灾害信息分区域快速发送.该成果不仅可应用于气象灾害发布,而且还能应用于公安、交通、公众管理等应急指挥及紧急信息通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德清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及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统计调查,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率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公众有效覆盖率的具体措施。分析表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率与气象监测能力、预报预警业务水平、信息传播渠道及其传播效率、社会传播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率,须从监测、预警、发布、传播等各个领域加以改进,最大可能地提前监测时间,缩短分析研判、预警信息制作、预警发布操作及信息传播时间,为公众赢得更多地应对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11,(14):57-57
到“十二五”末,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将至少提前15分钟发出,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是国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对气象预警发布提出的明确要求。《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瞽及信息发布系统,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将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信息传递出去,提醒人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减少损失,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新的任务之一。结合高要市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完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对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各类预警的发布实况,分析乌审旗气象台2018年1月—9月已发布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较为薄弱的现状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传递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气象预警大喇叭是解决以上问题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气象预警大喇叭的结构,预警短信的发布方式及功能,及在示范县使用的情况。探讨气象预警大喇叭在农村防灾减灾中实际作用,进而有效的做好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推广运用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爱钧 《青海科技》2011,18(2):52-54
利用手机快捷、灵活、方便、随身携带的特点,采用电信级群发服务技术,我们开发了青海省气象短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与我省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互联,解决了预警信息发布中要求速度快、时效高、优先级高、并发处理能力强等问题,现已成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阿拉善盟防灾减灾预警短信服务的实际需求为依据,采用MVC设计模式,用JAVA语言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建成集手机预警短信编辑、审核、快速发布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切实提高了防灾减灾信息的发布效率和覆盖面,使本地区防灾减灾应急预警信息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灾害防御,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轻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本地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有时不能及时在上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正常显示问题,需要开发一个本地监控软件.基于此,针对呼和浩特市气象局自身发布平台和业务值班模式设计,介绍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监控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短信模块(短信猫)、数据库技术和XML技术等,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互动系统主要功能。该系统由气象信息员信息数据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上报、气象信息员信息交互等组成,通过短信模块和数据库实现信息收发、审核、汇总,通过XML技术建立信息模板,给出了短信收发、数据库模糊查询的代码设计方案。该系统已在气象信息员管理和防灾减灾气象工作中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现代气象业务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工作基础,初步建立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提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制度化,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高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力度,为全面推进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11,(10):81-F0003
2011年10月17日,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运行。该气象电子显示屏将与林芝地区气象局同步,每天滚动发布实时天气预报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地质灾害等级以及农牧民群众关心的农气预测等相关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14.
高迎新  史天宇 《学会》2014,(4):62-64
公共气象服务在减少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对经济社会不利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作用日益显著。气象对受众的服务而言,传统的短信、彩信、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服务手段已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而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以活泼、生动、网络化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信息互动的方式,彰显出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正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社会。气象部门为拓展公共服务渠道,更快捷地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到用户手中,开创了与公众"微距离"接触的时代,"气象北京"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6年7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次大到暴雨灾害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此次服务工作的特点:预报较准确、提前,预警及时、到位,部门联动效果显著,信息多渠道发布,媒体应对得体。同时结合实际服务经历分析了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要提高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全球气候异常,每年入汛后要加强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及时发布动态监测报告逐日滚动天气监测;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敏感性和进一步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灾害性天气评估工作,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要关注不同的服务重点,针对性报送服务材料;加强相关单位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开展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多元传播。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地通信网络的实际现状,在“两个体系”建设中,通过“草原气象110系统”解决气象预警信息、气象服务产品传输“最后一公里”.系统具体功能:依托公安网络拓宽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建立两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多路径、多手段传输.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2021年7月2日—7月7日锡林郭勒盟出现的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气象服务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特征和造成的灾害,归纳了气象服务过程,总结了服务经验和亮点。此次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准确,产品发布及时有效,在预报预警信息的发送中,利用锡林郭勒盟行署组建的“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群”,全方位传输气象信息,充分发挥部门间联防联动机制,同时加强与媒体的信息传播合作,拓宽了气象服务产品的传输渠道和服务范围,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公共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对即时气象信息获知的要求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作为当前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提升,对气象预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气象部门必须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将预警信息出传达给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拉萨大部出现持续性的降水,受其影响,尼木县先后出现了数次小型泥石流灾害。7月23日,尼木县吞巴乡发生中型泥石流灾害,房屋受损或房屋屋顶垮塌,道路被冲毁,农田被淹,经济损失在100万以上。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西藏气象部门预报准确,及时发布各类气象信息,加强部门联动,与国土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使得强降雨过程灾害性影响控制得当,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气象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群众防雷安全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防雷设施不完善等的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危害严重,为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事故进一步加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中心应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加强雷电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完善区域内防雷设施建设,并加大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公众防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