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地区开展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实践为案例,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与类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中的资源选择问题、资源应用策略问题、教师对资源的评价等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表明,目前丰富的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定资源条件,实验教师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普遍持肯定态度,经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能合理地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一对一学习活动。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今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Web2.0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着重阐述Web2.0技术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交互工具和方式,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一对一数字化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活动的开展等优势,以此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新世纪技能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SCORM课件如何提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资源交互性、移植性和跟踪性,对比分析几款常用SCORM课件制作工具,总结SCORM课件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的设计框架,并对框架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描述了SCORM课件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和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SCORM课件如何提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资源交互性、移植性和跟踪性,对比分析几款常用SCORM课件制作工具,总结SCORM课件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的设计框架,并对框架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描述了SCORM课件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和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MLTI项目、HSLI项目、FSD1:1项目、OLPC项目、CFF项目、TIP项目、"跨越式"项目、"手持式"项目、电子书包项目、TOTL项目、FTL项目等典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介绍与梳理的基础上,文章归纳了当前八个主要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领域,包括: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部署、整合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基于生态视角的学校变革、面向过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对一项目效益评估、学生21世纪技能提升、一对一网络班级文化管理、跨区域教育公平。整合技术的创新教学与效果评估将依然是未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重点,研究将呈现个案化、微观化和过程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教学创新问题、班级管理问题、学校变革问题、教师培训问题、效果评估问题等将全面纳入研究的视域当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网络时代和知识型社会的竞争力,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教育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融入教育并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应用出发,并以《地球的自转》为案例进行分析,从本案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三大教学环节“自行预习--相互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学反思几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并融合Web2.0技术的支持,探索、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有关学科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式、在线式、课内活动式等形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有关学科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创新的技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子任务之一,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作为数字化聚合的技术产物,电子书包融合了学习终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四大功能,近年来成为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应用的研究新热点。本文在梳理电子书包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对电子书包的结构、教学功能及媒体特征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实践调查与案例分析,从课堂师生活动、三维目标培养、电子书包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构建三种适应不同需求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即基于电子书包的授导互动、学案导学、主题探究教学应用模式,并详细阐述这三种模式的教学操作流程及关键特征,以期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撑、个性化、结构化的电子课本,需要为其引入"学习设计"功能。本文中,本研究团队根据这一需求,在电子课本中设计了"学习地图"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不同选择,实现标准化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以满足班级集体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不同需要。本文另通过牛津版小学自然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电子课本原型,初步验证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一对一环境带来教学变革”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戴尔公司资助下.启动的“互联创未来”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课堂观察及信息技术能力测试等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于项目学校基础环境、网络支撑保障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和促进城乡教师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等项目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子课本在中国大学应用的调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课本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电子课本首先施于高等教育,以大学生的课本资源存在,然后逐渐向基础教育靠拢;而我国电子课本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是围绕中小学展开,高校电子课本发展研究比较缓慢。高校电子课本发展可以为师生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平台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体现自主与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与协作能力。因此,研究电子课本在高校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利用电子资源使用统计、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法对大学生进行的调研和论证,证实电子课本是信息时代教材建设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大学应用的发展潮流,但必须结合我国教育基本国情,关注设计、内容、出版和服务四个维度问题,以促进电子课本在高校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案例亮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工具应用范围: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实践效果:教学超越了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的学习具有了随机性、发现性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Digital Natives(数字原住民)的概念,意为1980年后出生的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生活正是这群原住民的需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至少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  相似文献   

13.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4,(36):35-35
正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应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环境创新,即搭建包含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互动显示设备、交互学习终端、网络服务、云资源等要素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和应用;二是模式创新,通  相似文献   

14.
当年,英特尔推出“一对一”学习项目是想把Classmate PC推向教育领域,拓展其客户群体。应该说,英特尔“一对一”项目有着今天“电子书包”的端倪。回过头看“电子书包”的定义,应该有这样几个关键点: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专门为学生学习定制,包含有电子化课本、学习资源、教学平台,能够促成师生互动,具备组织电子化作业、电子化考试等教育功能。当然,这在目前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网络时代和知识型社会的竞争力,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教育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融入教育并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应用出发,并以《地球的自转》为案例进行分析,从本案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三大教学环节"自行预习——相互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学反思几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5月26日~29日,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在安徽合肥召开,与会人员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等现代化交互技术给教育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充分研讨、交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使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教师如何使用技术转变为师生共同使用技术,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会议期间,与会媒体对与会领导和嘉宾就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并深入合肥八中,与校长、教师进行了座谈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自带设备的不断普及,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提倡甚至鼓励学生携带自带设备进课堂。这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还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文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充分调研师生通过BYOD开展学习的状况;搭建基于BYOD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具有信息资源多样性和情境整合性等特征的基于BYOD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与学习模式。其实质在于转变师生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角色,实现BYOD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就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场,而在这种环境下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我校称之为场学习。2012年,我校以校本课程"经典伴我成长"的实施,利用Aischool教学平台,开展了区域课题"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变革"项目的实践研究,围绕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和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构建数字化学习场,  相似文献   

19.
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模式出发,提出了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模式建构模型;进而以电子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给出了“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设计和具体教学过程,以及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设计办法。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施坤 《教师》2023,(34):69-71
幼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实现提升幼儿游戏教育效果、提升幼儿游戏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了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应用“一对一倾听”模式的意义,阐述了基于“一对一倾听”模式的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丰富游戏内容、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优化游戏环境、创设“一对一倾听”氛围方面提出促进幼儿园幼儿游戏教育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