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摘     
南京中小学课程“变脸”学生不用“啃书本”了从昨日召开的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间表已经确定,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市小学一、二、三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市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所有学科、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学科全部进行改革,执行新标准,使用新教材。其他年级的相关学科也将在随后滚动发展。南京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按照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思路进行的,一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设置综合课程;二是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选修课程、技术类课程;三是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据南京市教育局权威人士透露,全市所有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小学,在一、二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课程,三至六年级设置“品德与社会”和“科学”课程。小学“艺术”和初中“艺术”、“科学”、“历史和社会”等  相似文献   

2.
还有二十几天,新的千年就要来到了,教育部组织几千名专家耗时5年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即将与全国上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老师见面。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处长沈白榆介绍,这次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结构中过于强调学科独立、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将来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设计两类课程,一种是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一种是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也就是说,一进入新千年,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要考虑开设“综合课”。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教学策略是其核心。它由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等五个阶段构成。它开设的方式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高中以学科课程为主,限选综合课程。它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有替代型、并存型、循环型、补充型等。  相似文献   

4.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教[2001]17号)(以下简称"纲要"),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提出: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等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特别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内容。从吉林省的情况看,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两者的概念体系有何差异,我们在此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将实行该市中小学教育史上一次最大的新课程改革,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打破按年级分段,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置。改革实验区的学校,其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而且,小学和初中各个年级都开设一定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新课程还增设了“综合实践”必修课,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 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等课程改革目标。新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教学策略是其核心.它由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等五个阶段构成.它开设的方式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高中以学科课程为主,限选综合课程.它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有替代型、并存型、循环型、补充型等.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据了解,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中小学生课程将…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试验区自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平均3课时,七学年共729个课时。  相似文献   

13.
七、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高年级设置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课程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课时量占总课时量的6%-8%,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注重学科课程的倾向”,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学习、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机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从新世纪的头一年起,实施的第三轮新课程改革,在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高考制度也随之改革,实行了“3 X”的考试模式,其中的“X”即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其他科目。我国综合课程自新世纪以来,正逐步由点到面进行试验,并必将逐步走向普及。但试验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分科教学,制约了教师的知识面,也影响了教师及学生的知识观。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区38个区、县中小学校新学期将试用新教材。新教材涵盖20个学科,共49种,其中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自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新课程方案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加重了课业负担。新型的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学科的地位,体现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应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阶段以综合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将实行该市中小学教育史上一次最大的新课程改革,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再按年级分段,而是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从今年9月份起,宁波市教育局将把海曙、江东、江北这老三区,和慈溪市及市直属小学、初中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实验。明年9月,鄞州区、镇海区、大榭开发区和余姚市、奉化市及宁海、象山两县也将开始实验。实验区的学校,其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而且,小学和初中各个年级都开设一定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新课程还增设了“综合实践”必修课,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没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人才培养标准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小学或中学的教师.那么也有可能将来会承担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因此.现在让他们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要的,并且也是必须的。于是我根据所教的学科与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并实施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