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事关国运民生,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强化“三农”报道可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局限,“三农”报道又往往显得单调、刻板。尽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事物,但相关新闻报道仍不免老套。有些“三  相似文献   

4.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的农业报道,大多围绕农业生产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给农民朋友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新闻报道“四季歌”现象。长此下去,这些对农节目就会缺乏吸引力,影响收视率,失去了节目采制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创新农业报道,几年来,通过从事对农节目的采编实践,笔者感到必须深入农村第一线,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拓展报道空间,抓住重点、热点、难点,对农报道才能常做常新。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广播媒体只有努力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才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才能真正地发挥新闻媒体强有力的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本文仅就如何办好对农广播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彩霞 《兰台世界》2006,(12S):25-25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今年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把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服务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结合本地区“三农”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王刚同志关于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贯彻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是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比起时政新闻、娱乐生活新闻这类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的新闻类别,更容易被农村读理解和接近的农业经济新闻也有了一个广阔的受众平台,让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记们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需讲集约经营,报道农村经济也同样要讲集约经营。因为中国的农村是蕴藏量巨大的新闻“富矿”。9亿中国农民的命运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农业的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的兴衰决定着中国改革的成败。农民、农业、农村三大主题始终是我们开掘...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说,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建议:“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一定要得到提高,不然就是再富裕,没文化也还不是新农村。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建一个农民电视台,纯粹为农民服务的,宣传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搞农业知识讲座,放农民电影电视……”其实,赵本山的建议与中央的精神是完全相通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1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农业大省的省级党报要开设农村版,电台、电视台要开办农村频率、频道。有条件的省级党报和电台、电视台也可开办专门的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市(地)党报和市(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调整农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农民调整结构调了这么多年,大多还是徘徊在一个“怪圈”里,就是什么农产品价格高,大家一哄而上,种啥啥就多,一多价就跌;价跌了就减种植面积,种少了价又高,价高了农民又盲目跟风。多年来,反反复复不断打击农民调整的信心,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开封市本地主流媒体的《汴梁晚报》,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念好“三字经”,“跳”——跳出农业,放大“三农”报道;“巧”——运用技巧,写活“三农”报道;“新”——选好角度,“三农”报道出新。这样的“三农”报道城里人喜爱看,农村人觉得亲...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三农”问题日益为国家关注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档案工作的优势,为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服务?近两年.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努力探索,夯实基础,与时俱进.在“三农”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0):33-3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农业和农村无处不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民的生产生存方式、农民所面临的市场等都不断在变,热点、难点、亮点、焦点,相互交织,改进“三农”报道,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陆杰 《中国档案》2004,(6):11-13
北京加强宏观指导急农民所需北京市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抓得比较早,明确提出:“档案工作要为首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整体工作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以引导为主、服务优先为原则,积极主动指导,大胆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发挥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针对北京市加快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建设这种情况,突出高科技农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建档工作,朝阳区档案局还制发了《都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办法》,门头沟区档案局与区农委联合发布了《门头沟区观光农业园区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三农"报道面临着新的课题,也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三农"报道的支撑点,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切实为农业的改革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农民的致富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着力加强"三农"报道的导向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县级广播电视台处在基层,面对的受众绝大部分是农民。农民对节目的认可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影响该台的形象。而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也因此成了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尹彩安 《河北广播》2006,(5):111-112
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对“三农”倍加重视,各级新闻媒体办好“三农”节目,适应时代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笔者所在的唐海县农业基础雄厚,以稻苇种植、水产养殖为主。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适应节目改革的需要,我县电视台陆续推出了《科技之光》《农场天地》《专家话农事》等对农节目。那么如何把这类节目办好,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成为农民所信赖的“良师益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刻体会到,办好农村节目,必须立足服务性,注重引导性,突出针对性,追求时效性。把握住了这四点,“三农”节目就会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就有广阔的天地,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