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建党9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党成立之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并凝结成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建国后,不断繁荣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形成社会主导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文化。90年的文化发展取得卓越的成就为今天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及其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仅要看他们是否在所发表的文章中批判或表彰了传统,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在实践中是否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他们之所以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优秀成分起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其创立时期,确实忠实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基本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其建立时期的以我就西方阶段 ,建国后的以古人就我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繁荣发展阶段。经过 2 0年的发展 ,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研究的“纯化”与“泛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两者相结合的传统与现代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握两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两者相结合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拓宽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经验,主要包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文化建设必须源于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必须继承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与敢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弘扬传播和实践优秀传统道德的历史重任。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高起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突出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在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注入新内容。当前,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传统道德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构筑现代道德价值观;二是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道德理论;三是科学地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推进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守正创新这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回应时代之需,解决时代之问,引领法治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回首党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主要的经验启示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立足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借鉴西方法治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周楠 《宜春学院学报》2023,(4):14-18+10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持续性继承、发扬、转化与升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本领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能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历程与实践,探究其中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神韵,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秉持的品格与心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物类间关系的描述等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整体观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其继承、创新与发展,这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包含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个维度的含义,与之对应,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语境下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也表现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个维度。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从党的发展历程中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通过对文化自觉实践主体的确认,对主体性维度和主体间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辨析,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文化主体两个主体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交错融合,持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纵向的传承发展与横向的文化融合创新,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主体间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在自身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交融、互鉴、创新中,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职能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我国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守住民族文化的本位,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文化民族性的关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过去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立足于新世纪来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所创造的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我国高校特殊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用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基本经验.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之路经历了由探索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从延安时期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高等教育红色育人理念一脉传承,确立并坚持学用一致,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等理念;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育人理念不断发展创新,高等教育确立了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红色育人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文化建设,取得的文化进步和建设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文化的捍卫者和建设者.党一贯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主张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的先进成果.中国共产党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始终是与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相关联.中国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留下了深刻教训.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解决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精神实质。要深入研究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深入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在传承国耻记忆、奋争记忆、和平记忆等历史记忆;进行政治动员,动员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献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塑造国家形象,强调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协调各方关系,中国与世界、大陆与港澳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战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贯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如今,从党的执政能力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同”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社会最高形态的描述,也是近代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的文化源泉。中国共产党将“为世界谋大同”书写在自己的使命旗帜上,传承“大同”思想的文化基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现实条件,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的超越。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与安全卫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做出中国贡献,是在超越的基础上对实现“大同”做出的积极实践。以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认同的历史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理论与实践层次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了十大创新,极大丰富了特色民生建设的内容,拓宽了特色民生建设的路径。这些创新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发展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龙起源于诸夏,形成时代大约在9000年左右;濮阳蚌龙的时代虽比阜新查海龙为晚,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更为接近,当与中国封建文化中的龙有直接的渊源继承关系;诸夏龙文化流风原被,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对中华各族龙崇拜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种传到印度后,和印度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渐次形成了与中国龙不同的印度龙种。龙文化如同汉语言文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起着纽带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联系中国与南亚,尤其是印度之间宗教文化关系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