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电影版的"菲勒斯中心主义"颂歌.具有"俄狄浦斯"式家庭结构关系.<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的标本,展现隐藏的男权意识形态.显示出商业电影的男权文化本质.进而揭示大众流行文化中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翻拍亚洲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成为好莱坞热潮。翻拍也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以好莱坞翻拍于中国电影《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为例,在跨文化视野下分析好莱坞翻拍版是如何对原版电影中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进行解构与重建,并对好莱坞翻拍中国电影的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从21世纪初开始,伴随着日渐活跃的新闻娱乐化的实践,“新闻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文章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属性,研究了应当如何进行解读和使用“新闻娱乐化”这个外来的概念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国现阶段的新闻实践活动无疑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隐藏在电影形式发展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跨文化传播充分展示出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所在。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电影影像来进行概括及传达,它不仅需要明星及导演的跨文化效应,也需要相应的策略手段加以辅佐,进而将民族文化进行适度化彰显。中国电影影像想要获得更深远的跨文化传播和更长远的发展,不仅要有艺术的发展策略,还要有文化的发展策略及产业的发展策略,即"三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飞蛾 《阅读》2023,(Z9):78-81
<正>如今每逢假期,我们的爸爸妈妈总要陪我们进行亲子阅读、外出游玩或者观看电影。今年的暑假,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帮助爸爸妈妈回忆他们记忆深处的经典银幕形象,让他们重温快乐的童年时光吧。《大闹天宫》说到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动画节选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玉帝诱美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美猴王知道受骗后,与天宫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7.
电影的历史化,是指在电影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观念来理解把握社会现实生活,探索和解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 从而在时间整体性的结构中来建立历史。这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时代思潮下,融入现代性的总体叙事的表现。从《老井》到《活着》,张艺谋完成了电影历史化的追求,对民族的生存境遇作了寓言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电影《归来》为例,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小说改编电影改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小说改编电影的原因、结果。力求从小说改编电影的现象入手,对电影改编过程中产生的得与失、利与弊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众哲学》致力于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中国化、大众化,让普通百姓懂得,哲学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之中。将深奥的哲学理论生活化是艾思奇的贡献,将《大众哲学》图象化与如何图象化,成为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传播的强力渗透下,体育被媒介化已成为现实。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并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丹尼尔.戴扬等人的媒介事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世界杯足球赛具体文本,解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其表征为:影像消费、明星化、娱乐化、全民狂欢;对由此其造成的异化现象提出批评;并提出祛奇观化愿景:回归体育本质、重塑体育精神、注重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刘金平 《职大学报》2013,(1):105-108,124
伴随着一个日渐成型的阶级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阶级的联合是必然的。农民工阶级走出宿命的关键正在于此,而女性走出宿命的关键也在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运动的发展。这就是电影《世界》中大溃败宿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的摇篮,也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文化逐步的走向统一和融合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好莱坞电影所包含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在电影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中西方电影互相借鉴,促进电影的国际化影响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二者还是存在着文化差异的。中国人常以道德作为标准,提倡家庭伦理观念,集体意识等等,而西方人则是推崇独立精神,人人平等,将英雄主义贯穿整部电影的始末。文章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花木兰》和中国版本的花木兰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喜宴》中反馈出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性以及从《一声叹息》和《廊桥遗梦》中对比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区别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具体的反映出好莱坞电影中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影视艺术在当今新时期下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新的创作手法不断涌现。根据受众对象的知识背景、年龄层次、媒体介质等因素,相互混合,互相借鉴,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展示出了生机勃勃的一面。其中近年来诞生的一部网络电影《老男孩》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品。在本文中将以该电影为例,探讨新的表现技巧,为相关专业创作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电影《手机》的上映引发了大众的众多讨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分析,影片塑造的三个女性人物都具有已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但传统观念的影响却深浅不一,由此产生了在男权社会中三种不同的捍卫自身尊严的做法。三位女性所代表的正是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三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史上,围绕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创作的批评和争议,包括黎锦晖自己的阐述、辩解乃至检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音乐批评现象,此现象贯穿时间很长,影响很大,意义也超出了现象本身。聂耳、贺绿汀等音乐家对黎锦晖的批评更是左翼音乐批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五四"新文化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重读并客观分析这一场批评争议,可以发现,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具有"五四"平民精神,其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最早的高雅音乐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市民气息、娱乐性甚至商业价值。在大众文化已不再被目为低俗,流行音乐广受欢迎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重估黎锦晖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经常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  相似文献   

17.
魔幻传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而由其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与电影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与解读,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本的改编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18.
作家出身的韩寒在他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中蕴含了多重思考,有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对未来的憧憬等等,电影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剖析讨论,引起大众争议。仔细揣摩该片,故事和情愫都蕴含在影片的每个镜头和细节之中,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9.
《朗读者》在坚持本土原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内容整合,以独特的文化编码形式契合大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在象征符号系统的传播中营造出了仪式化传播的“磁场”,使得电视化崇高的观感得以在大众心中激发。这是电视节目的表意形式充分与美育本质相结合的体现,《朗读者》用文化内涵的展现方式得到了大众的审美接受,从而诠释了娱乐与审美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与电影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二者互动的一个直接体现——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以苏童的改编作品为中心,从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叙事、不同的表现形式三个角度,把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改编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