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周玉波 《天津教育》2008,(10):18-19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良好的心理基础,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期"三人行"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构建和谐校园问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应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各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除了应把握如何构建的共性外,还应注重其"个性"。校训校歌是各高校独自特点的体现,将此二者与和谐密切联系起来,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大学自身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细胞和起点。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关键,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多创建展示平台,重树学生自信,是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巧用心理效应促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起事半功倍效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与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谐振效应"。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应从"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三大方面进行定位和构建,才能达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5.
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提高高校管理服务能力的推动力、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由于师生价值观的差异、校园官僚文化的盛行、校园存在不公平、公正的现象、师德与学德的失范等因素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应从树立"对话式"的教育理念、培养师生的宽容意识、加强师德、学德的表率作用、构建公平、公正的校园秩序等途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卓军 《林区教学》2010,(10):62-6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大学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自然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探讨,进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因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可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得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同时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庙后镇中学的实践探讨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构建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述和谐校园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并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行为,指出"教工之家"是一种校园文化,揭示"教工之家"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构建和谐校园的特征、构建和谐校园的几个“和谐“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孙明霞 《考试周刊》2010,(46):157-158
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本文对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涵义进行剖析,阐述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方法,以便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更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笔者从努力发挥好统战工作的"四个优势"、切实增强"六种意识"、认真当好"四型人员"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的统战工作进行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凤霞 《考试周刊》2009,(50):23-23
在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重视教学的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理念的新课改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和谐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负担的减轻、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高校管理改革之路:构建和谐校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协调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公平合理、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发展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和陶冶功能,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长期稳定及健康发展。本文作者从理论上论述了发展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并从实践出发,提出了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合并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把握好"冶铸大学精神"和"谋求科学发展"这两个关键。平等协作与和而不同的精神,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学术自由与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和谐校园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行科学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融合,突出品牌特色,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合并高校谋求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6.
翟晓璞 《大学时代》2006,(6):115-116
本文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在分析和谐校园涵义的基础上,剖析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特征,探讨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明 《广西教育》2012,(14):39-39
全方位构建"和谐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强音。但"另类学生"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跳动在眼前,让人深感心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冥顽不灵的"睡神",醉心享乐的"玩神",心灵空洞的"木神",痴情迷乱的"爱神"……教师应该勇敢面对教育现实,合力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关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文章分析了和谐校园建设主体的内涵,人和人所组成的团体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更是和谐校园的主体,提出了构建校园和谐的主体关系需要从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公平正义、文化先行等几个方面确立理念,并以此从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开展校园主体关系的构建,从而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揭示破窗理论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破窗性"不文明行为,最后从防御、制定有效的约束制度、改造非正式群体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几方面提出有效制止破窗效应,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茜 《考试周刊》2011,(91):201-2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之一是普及礼仪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重视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要努力建设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为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