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刘霁  张塞 《新闻世界》2014,(2):187-189
大数据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新闻领域,媒体逐渐意识到数据新闻的魅力。作为呈现数据新闻的主要方式,可视化成为媒体的新宠,尤其是网络媒体。纸媒平台的可视化信息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数据新闻来袭,这样的可视化已经满足不了受众对新闻深度的要求。本文探讨将网络或数字平台上的数据新闻搬移到纸质平台上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呈现离不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一、新闻可视化产生动因浅析(一)传播环境驱使可视化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呈现的新模式,除了能够完成一般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外,更凝结着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制作者们精密编码的过程。也就是说一篇  相似文献   

3.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可视化是数据新闻呈现的必要条件。可视化数据新闻叙述方式、报道理念、呈现方式和生产流程都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本文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从其叙事方式的转变、深度挖掘数据、专业团队的合作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等方面探析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讨论其优势并对未来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滕瀚 《新闻窗》2014,(4):72-73
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呈现离不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包涵容 《新闻世界》2014,(6):148-149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新闻载体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和变化。传统形式的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除了秉持和坚守新闻的严肃性和深度性之外,也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信息可视化是不错的选择,它让新闻变得更加"可爱"的同时,也坚持了深度性。本文以《钱江晚报·图视绘》为例,分析新闻可视化信息的叙事方式以及其对新闻从业人员、读者等的价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高山冰  孙聪聪 《传媒》2018,(4):94-96
数据新闻在海量信息处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意类、表形类视觉元素,呈现可视化故事,满足用户获取即时信息的需求.数据新闻迎合"轻阅读"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来源虚假,信息接受浅层、被动化,用户趋于视觉表象而丧失深层思考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9):55-60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以可视化的表现方式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2014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基础上,从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和可视化设计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以探讨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创新路径,为未来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发展和优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量化的"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汇集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如今,大数据在IT、金融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深入的应用,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兴起则是电视新闻媒体对大数据时代的积极回应。它为我们传播、接受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新闻表达方式和新闻报道形态。一、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定义2010年8月,在首届"国际数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的第一线上,我们又多了一位新的伙伴,它就是"机器人记者"。自2014年大数据在媒体行业的深度应用以来,新闻生产的流程、报道的广度深度、新闻的展示方式和传播能力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媒体行业总体呈现出从数字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明显趋势,可视化的数据新闻、高冷酷炫的智能轻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群  谢明荣 《今传媒》2016,(7):21-22
大数据时代,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澎湃新闻等国内的新闻客户端都在努力尝试用大数据思维经营.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可视化呈现方式是数据新闻的最大特征.可视化形式增加了内容立体感,能够更完美地讲述故事,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受众需求,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需要打造个性化内容、建设并完善数据新闻团队、注重专长人才分工合作、努力实现跨组织资源合作、权衡核心产品和经营风险间的矛盾,以求在新媒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数据在掀起信息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引领了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和传播形式新变化。其中,可视化新闻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样式和报道方式,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概念与意义、报道类型与方式及数据新闻可视化过程应避免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明晰数据新闻可视化运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李文健 《青年记者》2016,(17):42-43
传感器新闻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新闻制作方式.从技术角度看,传感器新闻主要是指利用传感设备有针对性地搜集规模化信息,并通过数据计算、分析以及可视化手段,将信息的解析结果融入报道之中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可见,传感器新闻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方法上,而在新闻报道的指导理念和核心生产环节,仍然是以数据驱动来聚焦专门信息、深度挖掘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来合成新闻故事的思路和流程,因此传感器新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新闻报道门类,而只能被看作数据新闻的一种特殊制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大数据时代用户新闻生产的方式用户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对新闻生产的参与大概分为以下三种。一、受众对新闻采集的参与。如以CNN为代表的台网融合下的"Ireport"模式。"Ireport"(公民新闻、参与性新闻),设置大数据资料空间接受检索;测评核实把关程序,推荐或者鉴评每日来稿信息资料;编辑、律师顾问再次审核,择优选用。"Ireport"成了很多深度访谈、连续报道、社会调查最初来源,并且通过新闻传播与其他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对早期的图书馆移动数据服务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信息搜索方式、信息数据服务类型、信息数据重组、用户集体整合以及移动信息数据服务的可视化实现等多个方面。文章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移动数据服务的特征、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相应的服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媒体纷纷将新闻类APP作为自己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又一主要阵地。但是"今日头条"自媒体APP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类APP的呈现方式,传统新闻类APP受到了极大冲击。"今日头条"在用户大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分析"今日头条"的特性,能够给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尹妍 《新闻窗》2014,(3):39-40
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切皆可被量化,人们已在拥抱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应运而生。数据新闻,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区别于基于文字的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报道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加以处理,并以形象化的方式加以呈现。  相似文献   

17.
左宁 《中国广播》2016,(7):52-56
大数据带来的新闻变革体现在:海量数据的分析结果让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可视化呈现方式更易于用户理解。大数据新闻对社会传播具有影响决策的功能,可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其社交化运作使得新闻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机器生成新闻及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新闻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可视化新闻区别于利用文字传播信息,以可视化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依靠海量数据传播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跨媒体报道形式。本文以财新网的"数字说"为例,探讨国内可视化新闻的生存之道。本文发现,"数字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成立数字新闻和可视化实验室,培养专业数字新闻和可视化报道新闻人才;二是以海量数据为依托,重视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受众的参与度,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三是合理运用色彩和图形,图表简洁大方,让读者轻松快捷地获取信息。但与英国《卫报》相比,"数字说"的可视化新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数据新闻是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化处理与信息图表的设计制作达到对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与新闻深度的开掘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核心在数据,重点在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图表的多样化建构。本文试图通过对数据新闻内涵与特征的描述与梳理,结合中国数据新闻的应用现状,展现中国数据新闻最新发展水平,并对其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由新闻实践领域发端的新概念,自出现起就被国内外业界与学界热议.2013年,有学者提出,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①可视化呈现作为数据新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着数据新闻的产生发展而备受关注.提及对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即信息可视化,其定义为“对抽象数据使用计算机支持的、交互的、可视化的表示形式以增强认知能力”,②而可视化呈现作为信息可视化的一部分,便具备两个重要的特点,即使用计算机辅助实现和增强读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