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一辆轿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平均每小时行驶50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去时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1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只用了1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先求两地之间的总路程,75×16=1200(千米);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求平均数”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引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11上《美丽的错误》一文)我们先看原文描述的课堂片段:生1:(270 300)÷(3 5)=71.25(千米)。生2:先用270÷3=9  相似文献   

4.
巧求速度差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75.5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比去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要求返回时比去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就是求返回和去时的两次速度的差,只要知道两次的速度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时,发现六年级数学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颇值得商榷。如下:王老师骑摩托车从学校出发去风景区写生,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50千米,结果比去时少用半小时。风景区距学校多少千米?大多数学生的解法不外乎以下三种:解法一:0.5×50÷(50-40)×40=100(千米)。解法二:用方程解。解:设去时用了x小时。则回来时用了(x-0.5)小时,列方程得40x=50(x-0.5),解得x=2.5,40×2.5=100(千米)。解法三:去时与回来时的速度比是40∶50=4∶5,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则去时与回来时的时间比是5∶4。所以0.5÷(5-4)×5=2.5(小…  相似文献   

6.
在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想象,积极思考,看图编应用题。学生认真观察线段图,编出了如下一些应用题:   1.甲乙两站相距 45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经过 5小时两车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5…  相似文献   

7.
题目:从甲港到乙港,客轮每小时行20千米,货轮每小时行15千米,从甲港到乙港客轮和货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关于加权平均数的问题,如果设从甲港到乙港,客轮行m小时,货轮行(20×m)/15=1(1/3)=1(1/3)m(小  相似文献   

8.
例1摇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往时每小时行3千米,返时每小时行5千米,往返共需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则往时共用时间为1/3,返时共用时间为1/5,往返共需(1/3+1/5)的时间,这与“8小时”对应。于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1/3+1/5)=15(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由梅州开往广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少用1710小时,求梅州到广州的距离。解:设梅州到广州的距离为“1”,则甲车共需时间为1/60,乙车共需时间为1/50,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对应(1/50-1/60),于是,所…  相似文献   

9.
森林小学正举行应用题比赛。几轮下来后,小猴、小兔、小松鼠三人不相上下。于是大象老师又出了道这样的题: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75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小猴道:“这道题中有多余条件,我舍去总路程57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甲车5小时比乙车多行25千米,先求得甲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再结合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得乙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他在答题板上写的是:60-25÷5=55(千米)小兔道:“我舍去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总路程575千米和5…  相似文献   

10.
[题目]小李骑电动自行车从单位出发去县城,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1.8小时后,小李的同事小王骑摩托车从单位出发去追小李,0.6小时后追上小李。求小王骑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1.
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甲行了30千米到达某地后,马上从原路按原速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从出发到相遇,甲、乙要经过多少时间?我是这样解的。先求出甲到达某地用了多少时间:30÷15=2(时),这时乙行了5×2=10(千米);再求两人相距多少千米:30-10=20(千米);接着求出还要行多少时间相遇:20÷(15+5)=1(时);最后求出两人经过多少时间相遇:2+1=3(时)。  相似文献   

12.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轮船每小时40千米40千米/时汽车每小时100千米100千米/时飞机每秒240米240米/秒火车每小时120千米120千米/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七册第54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朋友的生活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画面)生1:啊,潘果在跑步!潘果同学跑得真快,每秒能跑4米呢!生2:王雨嫣每天步行上学,每分钟大约走60米.生3:黄老师暑假的时候坐汽车去旅游.汽车每小时行100千米.……师:每秒跑4米、每分钟走60米、每小时行100千米等,这些表示在1个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叫“速度”.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速度的写法师: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吗?生1: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生2: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师:速度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写法.请大家先自学课本第54页,然后把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用简明的写法写在表格右边的空格里.师展示学生的练习,并相互评价.2.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师:现在我们从郴州到广州去旅行,旅行中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出示例1)一列火车从郴州开往广州...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一]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10千米。求这艘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一般解法]把甲乙两地的路程看作单位“1”,则可知总路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这是一节《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新授课,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来求平均数。接近尾声时,我出示: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成就不同的课堂。下面两个教学片断,透视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错误”的一些不当之处。一“、快刀斩乱麻”[案例]“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教学片断教师出示: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生1:(270 300)÷(3 5)=71.25(千米)。师:很好!谁来说一说想法?生2:先求出总路程和总的时间,再用总路程除以总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生3: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但结果却和他的不一样。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访问德国时,德国一位数学家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快,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向甲跑去,碰到甲的时候又向乙  相似文献   

17.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40千米,已经行了4.5小时。已经行的和未行的路程比是3:7,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9.
(一) 题例:某人从山下到山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再从山顶到山下,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求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解:设山下到山顶这段山路长X千米,那么,某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是: 2x÷(x÷4+x÷5) =2÷((1/4)+(1/5)) =4(4/9)(千米) 一般地,本题可作如下推广: 命题:一运动物体行走一段路程,这段路程被平分成n小段,运动物体在每小段上行走的平均速度分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铺垫1.出示复习题。一列快车从天津出发,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读题。弄清题意,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